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界一次难得的教改机会,新课标无疑对语文教师是一次极大的解放,是对语文教师的生产力的新培育。可以说,新课标是比较适合语文学科的。将“见仁见智”的问题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确实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乃至语文生命史上的革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设疑,学生质疑。若教师拿固定答案,现成结论来框缚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惟一”,虽“百问”也难激“一趣”…  相似文献   

2.
蔡杰 《甘肃教育》2009,(9):15-15
新变化 新课改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变化。 首先,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必须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这一核心理念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  相似文献   

4.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不管是传记、故事,还是描写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革命文物等方面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这就要求教师常招“新用”,为学生创设“红色情感场”,初步唤醒学生的革命情感;新招“妙用”,提升“红色情感场”,厚植革命情怀。  相似文献   

5.
请首长洗脸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界一次难得的教改机会,新课标无疑对语文教师是一次极大的解放,是对语文教师的生产力的新培育。可以说,新课标是比较适合语言学科的。将“见仁见智”的问题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确实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乃至语文生命史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改使我们教师面临过去从未有的挑战,课程理念的挑战,课程目标的挑战,课程实施的挑战…….课程改革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革命,对教师来讲则是一次职业革命,迫使教师转变观念,从“严格管理”、“整齐化一”的教学模式转变到“张扬学生个性”的“创新教育”上来,在这样浓烈的氛围中,使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也使物理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下面是笔者在物理教学中采撷的几个片段,现把它整理出来,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张军锋 《考试周刊》2012,(22):154-155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学习也可以说是一场革命,要有智慧与激情。革命的实质是创新.教师与学生则是这场革命“主力军”.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很重要.关键是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文章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情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为什么说远距离教学这个概念具有“革命意义”呢?这种说法是不是提得太高?它是否会真地产生如“革命”这个词所包含的那种“彻底的或根本性变化”呢?我在这里愿意回答说:事情的的确确是如此。远距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在许多方面完全有别于面授教学。这些差别不仅仅是巧合,而是在根本的组织结构上,这一点可以在指导思想,组织规划,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看到,也可以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看到——整个教与学过程发生了变化,这是尤其要指出的。由  相似文献   

10.
<正>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场思想、政治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此,教师教学中需要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开展历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一周内我听了两次“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触动颇深。两个班级学生历史基础各有差异,两节课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学生活跃程度不一,但课堂表现都有相似的违和感——学生未跟上教师的节奏。究其原因是教学问题设置不当,问题过简易或太高深,均会不同程度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问题引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增进理解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将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谈谈自己的对历史课堂教学中“得意”问题设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曾说:“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班主任是园丁中负担最重的园丁,“十年树术,百年树人”,一个“树”字,明确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这就是注定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菜单化”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师“菜单化”,学生选择教学内容“菜单化”,考试、考核方式“菜单化”等等,其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贵州省革命遗址众多,正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在“菜单化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精心设计的环境中与学生一起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居于领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作为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就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学”,固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教却是为“学”而存在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与结果,必然由“学”体现出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学生来讲,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的知识等都是外部条件,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师对学生简单的“授予”或“移  相似文献   

15.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加大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比例,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育人因子,对弘扬革命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打好精神底子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阅读革命经典,打通理解“梗阻”,凸显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认同文化价值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完成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全面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精心设计出特定的实验条件和类似科学实验的研究环境,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自主、生动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研究”,努力实现学习的革命。本文拟对用实验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关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已研究的成果,为指导和改进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一般的理论和方法,怎样学习运用它指导和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就“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的迁移”、“教学效果的反馈”等方面谈淡具体做法和肤浅的体会。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人们在学习中激励、驰策自己的力量,是将愿望变为行动的动力。我们理解,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认识要发生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条件,使学生具有新的认识需要,即新的认识活动的驱策力量——动机。这种新的认识需要经过教师创设一  相似文献   

18.
“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9.
一 次参观一所名校,一进门我就被一则“没有教不 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标语给震住了。 近年来,虽然事实已证明该校教育成果辉煌,但这则标语至今仍让我心里犯嘀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就学生的学习而言,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只是促使学生变化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若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理念之下,学生的进步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则学生的学习势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也只会是一味地去教。这种失去了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的教…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以新型的“学案”代替了传统的“教案”,以往被教师奉为至宝的“教案”正在作古。的确,“学案”与“教案”相比,更能体现“课改”的精神和实质,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变化之一:目标定位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传统的“教案”无论是目标的定位、课堂的组织还是知识的传授,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