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我欣赏廖开明的画作,很容易被其中流露出的真惰所打动。因为他的画浓缩着对传统化的深厚感情,饱含着对生他养他的故土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相似文献   

2.
从柯罗1843至1857年间创作的作品中,我们时而会看到孩子的肖像画。这些画通常是小幅作品,为全身或半身肖像,画的都是他朋友的孩子。柯罗对孩子很有耐心,也很尊重他们,这一点在他那简洁而富有洞察力的作品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3.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晚期的作品,是受邀创作的。尽管他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邀约,但还是认真对待,充分发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想象。画作的题目借用了法国象征主义作家克罗代尔一部小说的名字。玫瑰花是这幅画的主题,这一主题一直都对马格里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他在对立体主义画法进行初探的阶段,曾经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一幅裸女图,画中裸女的胸前就画了一朵玫瑰,艺术效果突出而强烈。  相似文献   

4.
伦勃朗的《夜巡》伦勃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特别是他的《夜巡》最为出色。此画现悬挂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一楼正面画室靠里的地方,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彩,吸引着所有前来参观的人。英国评论家查尔斯·弗克斯在《伦勃朗生平》一书中介绍了《夜巡》的创作背...  相似文献   

5.
这幅画没有标明创作时间,但无疑和他的那幅《婚宴》时间相近,两幅画大小一样,风格相似,应该创作于1567年或是1568年。勃鲁盖尔在他的画中表现了对人们在宗教仪式上过度舞蹈的看法,认为那是有罪的和愚蠢的。他觉得人们的愚蠢会表现在圣徒节上,甚至是在对圣母玛利亚表示崇敬的仪式上。在这幅画中,一小幅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可能是很便宜的彩色木版画)被固定在右面的树干上,下面的陶罐中插着花,没人注意到花要掉了。背景里是被人遗弃的教堂,惟一显眼的建筑物是小酒馆。紧挨着的是校舍,上面插着的巨大旗子使得圣母玛利亚的画像相形见绌,门口一个女…  相似文献   

6.
法国的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曾经在1800-1801年间创作过一幅油画。画中的天空晦暗阴沉,似乎暴风雪就要来临。画里的主人公头戴二角帽,身着军装,足蹬皮靴,腰悬佩剑,一手握着缰绳驾驭着战马,一手指向天空。他的眼炯炯有神,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似乎在注视着观赏此画的人,也似乎在展望着自己的未来!再一看那战马,不禁让人心中一凛:  相似文献   

7.
圣山     
“我的艺术中心在我的头脑里”,高更在大溪地创作这幅画时在信中这样对妻子说。多年后,他仍然坚持这样的创作原则:“我不是根据大自然创作,而是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这幅怪异的画最能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柯列乔的这幅宗教作品创作于16世纪20年代中期,画中展现了一幅母子间亲密的场景。约瑟夫位于右首的背景,正忙着做木匠活儿,而玛利亚刚刚放下缝补的衣服,这从左下角中的篮子和剪刀就可看出。画中的这些辅助要素营造出玛利亚在温柔地照管着幼年的圣婴,试着给他穿衣服;而圣婴却在母亲的膝上不  相似文献   

9.
从柯罗1843至1857年间创作的作品中,我们时而会看刻孩子的肖像画.这些画通常是小幅作品,为全身或半身肖像,画的都是他朋友的孩子.柯罗对孩子很有耐心,也很尊重他们,这一点在他那简洁而富有洞察力的作品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四位一体》中,安塞尔姆·基弗通过人类的想象,探讨了恶魔的本质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他那所谓与德国问题有关的创作意图,一直被不停地争论着,弄得是是非非,至今莫衷一是。他画中的第三帝国——埃尔佩特·施佩  相似文献   

11.
年过六旬的谢耀承一生与闽西的客家土楼结下不解之缘。他出生在“土楼之乡”永定县的下洋,在土楼里度过童年的时光,一生以土楼为题材创作了四百多幅各种风格的“土楼画”,他的独树一帜的“土楼画”享誉海内外。中国一位名导演给他取一个别号“谢土楼”,从此朋友们干脆叫他“谢土楼”。  相似文献   

12.
这幅画创作于1926年,当时28岁的马格里特正处于创作的转折点。这一变化已体现在这幅画中,可以说这幅画对他画风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幅画中,马格里特独特的空间表现一点儿也找不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痕迹。他在这里呈现了三层空间,它们各自独立。画中的海滩和树林地面好像被锯子锯过一样,呈现出锯齿状的曲线,而且边缘有一种木头的质感,  相似文献   

13.
<正>《三驾车》(《运水的童工》)是俄罗斯绘画艺术家瓦西里·格里戈利耶维奇·佩罗夫(1834-1882)创作的一幅形象逼真、震撼人心的画作。画中的三个孩子正拉着一个载着巨大水桶的雪橇艰难前行。这幅画作被视为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民艰苦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瓦西里·佩罗夫,俄国风俗画、历史画和肖像画家,19世纪民主主义与现实主义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1834年1月出生于俄国西西伯利亚秋明州的一个贵族家庭,曾在当地一  相似文献   

14.
马格里特的画中经常会出现类似人体模型或人偶的形象。它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科的画中。从这幅画中,可以明显看出基里科的影响在其首次创作这一形象十多年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基里科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意想不到地聚合在一起的绘画风格深深影响了马格里特,使他坚定地走进了超现实主义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创作此画时的雷诺阿已摆脱了学院派风格,暂时回到印象主义,但那完全是他自己的、独特的印象主义。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笔触,地面被涂上一层淡淡的色彩,如丝般起伏,宛如微风吹拂下的美丽草地。丰富的色彩下涌动着光和生命,产生一种独特的效果。尽管人物画得非常细腻,然而,这类画的  相似文献   

16.
两位画家     
两位画家2300年前,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画家,名叫宙克西斯。有一次,他画了一串葡萄,画得非常逼真,连小鸟都从四面八方飞来啄食他画的葡萄。另一位画家帕拉西说:“我要画一幅更好的画。”很快,他给宙克西斯拿来了一幅画。宙克西斯一看到帕拉西的画,就迫不及待地大...  相似文献   

17.
蓬生 《世界文化》2011,(2):27-28
哑行者,中国上个世纪曾旅居英美42年的文化名人蒋彝之谓也。20世纪30年代,他首先去英国,在那里生活达22年。这期间,他开始以哑行者为笔名,用英文创作系列游记,而其中的《伦敦画记》《牛津画记》《爱丁堡画记》《湖区画记》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18.
岳力 《世界文化》2007,(11):37-37
安德鲁·魏斯十分静谧,静谧得像一个肃穆的梦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德鲁·魏斯可以被视为一个圣徒,他把绘画当成一种宗教仪式,虔诚地对待它。因此,在魏斯的画里就很少有尘世的喧嚣。有的画里无人,有的画里有很少的人(在我所见的两本画册里,只有一幅题为《约翰·奥森的葬礼》的水彩画中有8个影影绰绰的人影)。有人的画,有的是一名老人,或是一名妇女在屋子里、阁楼上或房门前、原野上静静地坐着或卧着,  相似文献   

19.
郭英剑 《寻根》2002,(1):38-41
费城(Philadelphia)是一座老城。我存美国结识了一位画家朋友,他有一幅油画给我印象很深。他画的是费城,标题是“我爱费城”。他80年代中期从北京赴美,至今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十六七年了。他一直在费城居住着,自然对费城充满了感情。  相似文献   

20.
《鹊》     
翁弗勒附近有一个农场,画家们经常聚集在这里。这是在1867年,莫奈创作第一个雪景系列的最后一幅画。这幅画也许是莫奈1872年在别处创作的,可无论是这幅画的风格还是格调都非常接近翁弗勒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