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2.
泸定桥     
<正>桥,从来不是一座没有生命力冰冷麻木的建筑物,它是人类建筑美学的载体,它更是一部人文史书。泸定桥,由康熙皇帝亲自御批建造,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的铁索桥,桥头御碑上"泸定桥"三字,笔走龙蛇,跌宕遒丽。桥如长龙静卧,横亘于大河之上,将河流两岸相连,将自然与人文相连,将历史与现代相连。傍晚时分,当我独站泸定桥头,此刻华灯初上的小县城正静谧依偎在泸定桥的两端,但脚下的大渡河水却分明急遽奔流,拍  相似文献   

3.
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泸定桥所在的地区,来往商旅甚多,为了加强与康藏地区的联系,清政府决定在河谷狭窄、地势低平、水流较缓的泸定城西建造悬索桥梁。泸定桥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次年竣工。因为是康熙帝御批建造的,因此它又叫“皇桥”。泸定桥跨度为101.6米,宽度为2.8米,底部距离枯水时的水面约14.5米。桥由13条铁索组成,其中9条为底索,另外4条铁索则作为行人的扶栏。铁索每根长127.45米,重约2.5吨,有碗口粗细,由800-900个扁环扣链而成。桥的两岸有桥台,高20米,用条石砌筑而成。两个…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语第10册第9课《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文中共有6处用了比喻,它们是: ①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②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远。  相似文献   

5.
蜚声中外的泸定桥是名副其实的铁索桥,它的险要及作用,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作了生动的描写。为什么称铁索桥为泸定桥呢?1705年,康熙平定箭泸(今康定)之乱后下令在大渡河上修桥。1706年,康熙帝得到桥完工的奏折后非常高兴,为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传说当地百姓称  相似文献   

6.
《飞夺泸定桥》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经典课文。该文精彩地描述了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22名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的过程。最近,某权威报刊独家披露:经最新查证,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中,目前有8位勇士的姓名可以确认: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其中有照片者4位:李友林、刘梓华、杨田铭、刘金山。在此之前,站在红军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7.
《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文章结构紧凑,描写生动,情节曲折,用词准确,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但是其中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讲授红军的战略转移时 ,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泸定桥架设在大渡河上 ,红军长征的路线应是先夺桥 ,后过河 ,而教材的表述却是“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红军既已过河 ,还夺桥干什么?教材的表述是不是错了?我首先肯定了该同学的质疑精神 ,然后对他说教材的表述没有错 ,为什么呢?红军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攻占安顺场渡口后 ,由于船的最大容量可坐40人 ,往返一次要一个多小时 ,按这种渡法 ,全军过河需一个多月 ,这是敌情所不允许的。当时架设浮桥作了几次探索 ,都失败了。……经过研究决定 :“一师和干部团在这里渡河 ,循…  相似文献   

9.
《飞夺泸定桥》(第十册第9课)一文生动地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作者以感人、细腻的笔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飞夺”(抢时间、攻天险)这一重点来记叙。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能战胜一切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步骤如下: 一、初读课文、理解思路。1.揭题、审题。①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大渡河和泸定桥的位置,并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有关长征题材的课文,简介“飞夺泸定桥”战斗的时代背景。②让学生说出“飞夺”一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飞夺泸定桥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