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参加2005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运动心理学家Martens(1990)编制、祝蓓里教授修订(1994)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简称CSAI-2问卷)为测试工具。结果表明:聋入篮球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在性别、文化程度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性别与文化程度的交互作用差异也显著;在状态自信心上,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不同运动成绩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之问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体育大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运动心理学家Martens(1990)编制,并由祝蓓里教授修订(1994)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简称为CSAI-2问卷)为测试工具。结果表明:在性别、年龄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在性别、年龄组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性别×年龄组的交互作用差异也显著,运动员在状态自信心上,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5所高校的404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测量,评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水平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女子运动员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运动员;不同年级运动员在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一年级、四年级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焦虑因子与性别、年级的主效应均有关,精神病性因子与性别的主效应有关;焦虑因子与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过对参加2013年河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暨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田径资格赛的运动员共975名,选择马腾斯编制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CSAI—2)来测量和研究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结果发现:1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认知状焦虑、状态自信心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躯体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来源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两个维度上略高于传统学校运动员,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状态自信心维度上,区县(直管县)运动员低于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不同参赛组别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状态自信心不存在差异(P>0.05)。4经常参加高水平比赛的运动员比偶尔或从未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低,在状态自信心上高于后者。5赛前适应比赛环境越好,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低,状态自信心值就越高。反之,赛场比赛适应能力差,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高,状态自信心也就越低。(6)有无观众对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水平影响很大,越是比赛自信心强烈的运动员就越希望现场有很多观众来关注自己,从而激发自己比赛斗志和运动潜能,努力获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美国活动心理学者马腾斯(R.Martons)编制的运动竞寡焦虑测验(SCAT)对参加2008年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59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竞赛特质焦虑,在运动等级、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运动成绩上有高度显著意义;因此,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竞赛特质焦虑可以作为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关于竞赛状态焦虑的问题进行问卷和现场调研,结果表明:1)不同训练年限、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2)运动员得分与认知状态焦虑有显著负相关性、与状态自信心呈正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呈倒U关系;3)通过探索分析得出赛前预测运动成绩好坏的客观指标。以期为教练员在训练及比赛中高效处理优秀武术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CSAI-2量表对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性别、运动等级、训练年限都不是赛前状态焦虑的显著性变量;2)年龄变量在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认知状态焦虑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15-20岁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21-26岁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水平。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认知风格、竞赛焦虑特征与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市优秀田径运动员9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个体差异情况较大;田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低于田径常模、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常模,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常模,场独立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低而状态自信心更高。②认知风格与认知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正相关,认知风格是影响认知状态焦虑的一个主因素。③两种认知风格运动员与竞技水平发挥率负相关,场独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率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负相关,竞技水平发挥低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正相关,两组运动员与状态自信心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竞赛焦虑的三个维度均不能预测竞技水平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9.
选取中长跑1 500米、5 000米、10 000米3个小项的1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自生放松组、腹式呼吸组和对照组,经过3周的放松训练,考察放松训练对运动状态焦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在认知焦虑、躯体焦虑和状态自信心3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地差异,但是10 000米运动员的认知焦虑明显高于1 500米运动员,10 000米和5 000米运动员的躯体焦虑均显著高于1 500米运动员。健将级运动员的认知焦虑显著低于二级运动员。腹式呼吸和自生放松训练对运动员的认知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腹式呼吸对于缓解运动员的认知焦虑具有最佳的效果;自生放松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多维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的中国修订本,对参加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了不同场次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随比赛的深入进行焦虑水平下降,状态自信心的水平不断升高。躯体状态焦虑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时,成绩较好。状态自信心越高,比赛成绩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1997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各级别前4名运动员(共30名)的体型进行测定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员体型的现状、特点和某些规律性特征,为科学选材,合理选择级别,提出客观依据。结果如下: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体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即体型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其体型特征为:体型匀称,肌肉、骨骼较为发达,体脂%低,身材较高大,其体型3因子均值为2.12~4.41~3.18;随级别升高,体型由外胚叶性一中胚叶型向中胚叶型转变;与国内外其它项目比较,体型有自身特点:3因子均值不大,差值较小,体型匀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对199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各级别前4名运动员(共30名)的身体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运动员体脂%为10.23%,去脂体重、去脂体重/体重、去脂体重/身高等值均随比赛名次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去脂体重与比赛名次高度相关(r=0.951,P<0.05);运动员的体脂%和去脂体重均随级别的增加而升高,尤其是大级别运动员的体脂%较高,与小级别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同项群如拳击、柔道、摔跤等项目优秀运动员相比,其体脂%最低(10.23%),去脂体重/体重比值最高(89.63)。  相似文献   

13.
核心力量的训练理念已开始引起竞技格斗对抗项目的重视,而对我国竞技跆拳道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尝试性的将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引到跆拳道专项力量训练中。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以武汉体育学院竞技学院跆拳道专业队一级以上水平共16名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为实验对象,经过为期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跟踪训练和测试,控制实验条件,对反映竞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能力的6项指标进行测试,得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跆拳道是一个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型代谢类型的运动,本次实验主要研究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对提高业余跆拳道运动员横踢耐力的影响。方法:以温州医学院跆拳道队16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按训练年限、训练水平和性别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实验组除正常的训练外,进行8周的每周三次,每次4组,每组4次的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对照组运动员进行常规训练。结果:1、8周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65次连续横踢速度从37.76s提高到35.18s,对照组运动员从37.09s提高到36.35s,两组都有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进步更多。2、实验组运动员在65次连续横踢后的即刻血乳酸水平比实验前下降明显,但峰值血乳酸水平明显增高。结论:通过8周的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可以提高业余跆拳道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使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持续横踢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5.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与普通女大学生、高水平与一般水平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之间注意瞬脱特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特征与普通女大学生相比较注意瞬脱持续时间短,注意瞬脱程度轻.表现出了注意瞬脱的群体差异;女子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较一般水平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注意瞬脱持续时间短,注意瞬脱程度轻,表现出了运动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跆拳道作为一项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有着很大的要求,在跆拳道的对抗中,体能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对技战术的执行能力,尤其是在对跆拳道运动竞技规则的改变以后,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会选用核心力量训练,但是关于核心力量对于运动员体能的影响研究的不是很多。文章通过对大连市20名跆拳道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文章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入手,确定测试指标,分别对运动员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前后对其进行体能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广西重竞技小级别优秀运动员体成份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黄立新  曾伟  蒋琳 《体育科技》2006,27(4):56-58
对广西重竞技小级别5个项目48名运动员进行体成份分析,结果发现:男子项目中,举重运动员的BMI、体脂百分比及腰臀比均明显高于古典跤、自由跤和拳击,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子项目中,BMI和腰臀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举重运动员应加强体成份控制,同时,有必要建立不同运动项目体成份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借助返回抑制范式,通过试验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返回抑制的时程特征,进而从理论上对返回抑制的发生机制及其跨情景和跨人群的稳 定性进行探讨,并试图为返回抑制与实践结合提供可靠支持。方法:试验一,采用4因素混合试验设计,通过改进返回抑制的基本范式,增加跆拳道 背景,探讨跆拳道运动员返回抑制的时程特点,以挖掘返回抑制的机制,为跆拳道腿法组合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试验二,在试验一基础上采用3因 素混合试验设计,通过变换4个时间间隔(时程),分析跆拳道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在返回抑制上出现差异的原因。结合2个试验结果,还可以探讨 返回抑制发生的稳定性。结果:线索和人群的主效应均显著且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显著,跆拳道运动员反应时显著短于普通大学生,且仅分析跆拳道 运动员数据时未出现返回抑制,线索与抑制机制交互作用显著;线索和时间间隔的主效应均显著,跆拳道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均出现返回抑制,在 时间间隔为300 ms时反应时最长,900 ms时反应时最短。结论:返回抑制的发生机制既基于客体又基于位置,且具有跨情景和部分跨人群稳定性。 跆拳道运动员在实战时应避免2次出腿的时间间隔为900 ms,且2次出腿最好击打同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的规律,本文对我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全国锦标赛赛前训练期每周一的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提示:1、与基础值相比,赛前训练期的CK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2、赛前训练期BUN值总体波动范围不大,但控降体重较多的运动员BUN值有显著上升;3、血清肌酸激酶能有效评定跆拳道训练后肌肉所受刺激及疲劳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跆拳道队40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并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为主,目的是研究几种柔韧练习方法对跆拳道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