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如今,各种选秀节目充斥着荧屏吸引着受众的眼球,仔细观察,发现雷同者众多。《加油!好男儿》以定位于男人秀的独特视角在众多选秀节目中杀出重围。有些人认为,该节目的出现预示着女性话语权地位的上升,本文即由此探讨女性话语权并对隐藏在其背后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因为满足了当今电视观众日益求"真"的文化消费心理,给予观众充分的话语权,真人秀节目几乎在每个国家都能掀起汹涌的浪潮,成为最具竞争优势的节目.而"选秀真人秀节目"又是其中的最大赢家,2011年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播出的选秀类节目"麦王争霸"收视高企,本文将借分析"麦王争霸"的策划要点与不足之处,探讨选秀真人秀节目的策划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3.
123Chees!     
《音乐世界》2010,(6):28-29
《PHOTO 501》收录的是5位成员用自己的相机拍摄的照片,写真书里精心挑选了500张照片,记录着他们在日本、韩国的工作侧拍的私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沙莎 《考试周刊》2014,(73):194-195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男人"选秀"节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男色"成为一部分女性的审美对象和消费对象。"男色经济"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本文旨在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09,(4):32-33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对不起孩子了?是去工作了,还是留在家中当全职妈妈了?是留给孩子的时间太少,还是总“看”着他,没有给他成长空间?……我们总在愧疚。  相似文献   

6.
2007年的电视荧屏,男性选秀节目风起云涌。从老牌的《美人关》到新生代的《加油!好男儿》,《快乐男生》更是将这场“男色”盛宴推至顶峰。借鉴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理论成果,尝试对男性选秀这一节目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透过节目浮华的表象,不难发现。这恰恰是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遭遇作出的补偿,不过是一场女性革命的幻象罢了。  相似文献   

7.
曾颖 《内蒙古教育》2007,(10X):10-10
我和三岁的女儿美坐在客厅地板上看电视。电视里放的不是小美喜欢的“天线宝宝”,于是她很不情愿,老是想把遥控器抢在自己的手上,她知道,只有那东西可以改变电视上那些她不喜欢的节目。  相似文献   

8.
Go for it!     
“Gor for it!”是一句鼓励别人试一试的话,隐含的意思是你不必担心失败,不要谨小慎微,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勇敢地、果断地行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泛滥。形形色色的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综艺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的眼球。大学生是选秀节目的主要参与群体与主要受众,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应从政府管理、媒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四方面入手,克服选秀节目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何崇见 《考试周刊》2011,(68):29-30
电视“真人秀”是近年来西方最火爆的节目形态之一.《美国偶像》是福斯广播公司从2002年起主办的美国大众歌手选秀赛。英国电视节目《流行偶像》的美国版,人气非常高,近年的收视率牢牢占据着美国黄金时间段电视节目榜首。本文将“真人秀”置于消费社会的宏观视野下,以文化背景和心理动因作为切入点.试图从宏观的社会层面和微观的心理层面考察电视“真人秀”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暑假,除了一波又一波的电视剧、电影之外,还有出尽招数想要吸引人眼球的选秀节目在消磨蚕食着我们的假日时光。有的人喜欢看选秀节目的决赛,因为代表着  相似文献   

12.
国内选秀节目中一些选手展示出"女性中性化"与"男性女性化"的性别气质引发了公众激烈的讨论。这种争论一方面成为传统性别观念变迁的表征,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对非主流人群的性别歧视,而选手们在节目中的表演则成为其性别主要体建构的重要路径,选秀节目成为不同性别意识形态协商的场域。这意味着,性别平等不仅要求男性和女性的平权,更要求男、女之外的性别群体也拥有同等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在平民选秀低俗风盛行,选秀节目走向低谷时,明星选秀应运而生,并取得不错的收视率.作为一档明星选秀节目,<名声大震>现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季.从平民选秀到明星选秀的转变,正折射了选秀节目不断调整、变化的发展历程,并对于如何提高选秀节目的生命周期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芒果台的选秀节目又一次火了,“曾羊羊”和“包太郎”之间“谁走谁留”的故事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抱着吉他一口缔羊音的曾轶可也成了年中的娱乐焦点。有关她的戏谑和恶搞随处可见,从“曾哥”这个“炙手可热”的称呼,便可以看到许多人对曾轶可的怀疑。  相似文献   

15.
<正>那一年,选秀节目如日中天,繁华的上海南京路街头,满眼充斥着绿色,雪碧冠名的《我型我秀》海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心怀梦想的少男少女挤满了南京路,潘辰和妈妈原本打算去南京路上的一家小吃店买糯米团子,突然被眼前黑压压的人群堵住了去路。好奇心爆棚的妈妈拉着潘辰四处打听,原来这里是当时最火的选秀节目《我型我秀》的海选现场,参加选秀节目在当时是能  相似文献   

16.
黄心珏 《文教资料》2010,(18):163-164
明代"四大奇书"男性话语权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传统观念之下,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被程式化了,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这四部小说中,形成了"男人婆"和"红颜祸水"两大形象系列。  相似文献   

17.
选秀之我见     
近年来,"选秀风"正借助着广大人民的高度热情向整个世界漫延开来,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选秀"的气息. "选秀",多么迷人的字眼.它可以表现一个人极力展现自我的心情,电可以成为一个人成就梦想的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电视台如百花争艳般新鲜出炉了一个又一个的选秀节目.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上海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舞状元";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河南电视台的"红歌会";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非常6+1"……这些选秀节目,一方面培育了歌坛的新生力量,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欢乐;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人的明星梦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近来,电视台儿童选秀节目日益多样化,大有替代有些没落的成人选秀节目承担起提高收视率重任的趋势。在有些人看来,儿童选秀节目是收视率,是利润;在某些家长看来,儿童参加这样的节目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机会、是自己梦想的延伸;但在一些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眼里,却是对儿童的伤害。因而,有人在默不作声地挣钱,有人在空想着自己的梦,有人却竭力地批评。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论者多以这些女性在爱情、性爱方面表现出来的大胆、主动为依据来论证作者进步的爱情观、性别观。考察这些女性由“荡女”到“圣母”的转变过程不但不能得出如上结论反而确证着作者强烈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20.
父系文化就像一座座坚实的城墙。既把女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又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父系文化的强势渗透与影响,使女性始终处在了“被看”的位置上。在婚姻、家庭、事业等问题上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人格的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