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视点     
《中国档案》2006,(12):4-5
2006年10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右一)来到武汉田汉大剧院,听取了湖北省档案局局长石山(右二)的简短汇报后,观看了由湖北省档案局馆举办的《红军长征与湖北》大型图片展览。在红军二、六军团在恩施来凤县参加板栗圆战斗的历史文献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什么是红军”传单前,俞正声同志驻足良久,并多此询问有哪些珍贵档案。哪些是第一次展出。在随后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俞正声同志强调,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定理想和信念,为实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和谐湖北的宏伟目标而长期奋斗。  相似文献   

2.
陆同 《四川档案》2006,(5):25-25
1935年6月下旬,红一方面军自小金两河口出发,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冲破反动土司的阻扰,抵达马尔康境内的卓克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此地停留一周,在藏民中广泛进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及北上抗日的爱国宣传。在此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在这几棵白杨树下栓过军马。为纪念红军途经此地,当地人将这几棵白杨树称为红军树。它是红军在马尔康英勇斗争的佐证,是宣传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3.
根据胡耀邦同志1984年3月关于加强史料整理工作的批示精神,陕西省档案馆组织和加强了编辑出版《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史料选编》工作。 陕甘宁边区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到达陕甘与一方面军、陕甘红军会师,陕北根据地遂成为主力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的落脚点。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陕甘宁边区又成为人民军队开赴前线和敌后进行抗日战斗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湖北档案杂志策划出版“红军长征与湖北”专辑.编辑人员发现,红军传单《什么是红军》是一份难得的珍贵文献,但文献提供单位郧西县档案馆说不清文献的背景故事.编辑人员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复制件中找到了相关线索,此文献由红安县档案局从中央档案馆复制.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宣传革命的主张,北上抗日,开始了举世无双的长征。在环境异常艰苦、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转战14个省,翻雪山,过草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于1936年10月22日在陕北实现了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以无数英雄红军的生命代价,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红军将士以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以战胜一切敌人,踏破万水千山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以战胜千难万险、笑对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以团结友爱、共同奋斗的阶级情谊,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给党…  相似文献   

6.
文史小知识     
北上与南下 我国古代的传统习惯,帝王座北朝南,座位在北方,所以“面南称王”,“面北称臣”。君王为尊为上,坐在北面,所以以北为上:大臣为卑下,坐在南面,所以以南为下。“北”和“上”,“南”和“下”,在我国古代就联系在一起了。在实际生活中,北为上、南为下的例子也很多,如看地图时就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上北、下南;红军长征去北方抗日,从地图上看是从下到上,所以叫“北上抗日”,解放军从北方打到南方,所以叫“南下”。  相似文献   

7.
1935年9月10日形成的中共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记载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段辛酸史。  相似文献   

8.
山民 《湖北档案》2006,(10):4-4
2006年10月13日,老红军战士吴瑞山同志应邀,为本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刊题写了“红军长征与湖北”。昊瑞山同志生于1913年,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编按]  相似文献   

9.
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陕北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长征胜利结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馆藏档案中编选的这组史料,反映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夕,陕北、陕甘边地区的党组织和革命武装为配合红军北上抗日,积极进行巩固苏区、扩大红军、开展反“围剿”斗争等部分历史情况。现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史料中的一些词句也有所反映,为保持历史原貌,均未作改动,谨请读者利用时鉴识。  相似文献   

10.
巴黎《救国时报》与红军长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3 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 ,立足巴黎 ,面向国内广大读者和世界广大侨胞 ,以“不分党派 ,不问信仰 ,团结全民 ,抗日救国”为宗旨 ,在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宣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读者誉为“海外权舆”、“抗日先锋”、“革命民众的喉舌”等。其报道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利用中外媒体资讯 ,传播红军长征信息 ;连载长篇通讯 ,系统报道长征 ;出版《长征记》一书 ,反映长征全过程 ;抢译斯诺陕北通讯 ,披露斯诺苏区见闻 ;刊发大量图片 ,展示红军风采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写红军长征是1935年下半年 范长江第一次写红军长征是1935年下半年。当时,红军部分主力正跨越千山万水,战胜重重困难北上,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先后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会师。国民党蒋介石方面,调集重兵,包括中央军、地方军和“民团”,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天上还有飞机侦察和轰炸,实行“前后左右上”五位一体的攻击战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甘肃南部的岷县、临潭、康乐等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当地,也留下了人民群众歌颂红军的“洮岷花儿”。1935年9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途经甘肃岷县(古称岷州),20日抵达哈达铺休整。党中央在哈达铺召开了中央负责人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挺进陕北的行动方针和改编红一方面军的决定,后经宕昌县的理川、八力北上。1936年8月8日,朱德、徐向前率领的红二、四方面军进入岷县,在岷县休整了57天。红军在岷县休整期间,组织宣传队,写标语、演节目、开大会,宣传红军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13.
古小丹 《兰台世界》2006,(9S):64-64
1935年8月1日,红军还在长征北上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历数日本侵华罪行,谴责了蒋介石国民党步步退让丧权辱国的行径,发出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大团结的伟大号召。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即刻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其驻地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进一步强调了“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的“反蒋抗日”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先后组建过4支先遣部队,分别担负宣传抗日、牵制敌人对苏区的进攻、为主力红军长征探路、策应和配合主力红军北上以及开路先锋等战略任务,为中国工农红军顺利实施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古小丹 《兰台世界》2006,(22):41-42
阐述了张学良“联蒋抗日”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反蒋抗日”方针的影响,中共由“反蒋抗日”向“逼蒋抗日”转变的根本原因。强调指出“西安事变”爆发及和平解决,是会谈之后张学良为实现逼蒋联共抗日承诺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中共中央放弃反蒋口号实行“逼蒋抗日”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费云东  康俊娟 《档案天地》2009,(3):44-46,5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实行土地革命。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1927年秋,他领导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建立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开始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到红军长征北上陕北时.共开辟了大小十余块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10月22日下午,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等的陪同下参观了“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习近平说,70年前的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8.
李璐  张晖 《北京档案》2016,(10):54-56
1934年10月,因临时中央“左”倾错误,致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逐渐被国民党军占领。为了保存革命的“火苗”,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踏上长征之路。从档案馆现存的档案史料记载中可知,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不仅保证了红军在长征中军事战略行动方向上的正确性,使红军在危急关头转危为安,而且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军事、政治上的逐步发展与成熟,是保障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红一、三军团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继续北上。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班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0月19日,毛泽东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抵达陕北吴起镇。至此,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不久,中央红军便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现将馆藏这件珍贵史料予以公布,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一部据鲁迅纪念馆所藏的《二万五千里》誊清修改影印本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此,《中华读书报》还以《一部关于长征的“存世孤本”影印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文中强调,“由于1942年版的《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它才“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见《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18日第一版)不错,因为它与《红军长征记》在篇目与文字上略有出入,它确“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线索与研究空间”。但说《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却似可商榷。因它在1954年出版的《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