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0,(12):92-94
本篇为各位球友介绍的是直板正胶打法中一项非常实用的发抢套路,即正手发逆侧上旋急长球后接正手进攻。正手发抢套路是直板正胶打法的主要得分手段,从细节上看,用正手击打上旋球与下旋球的技术动作和击球效果都有所区别:突击下旋球时,选手的动作幅度小,出球速度快,突然性很强,击球的弧线很长;击打上旋球时,撞击的成分更多,由于正胶胶粒的特性,回球弧线更加低平、更为下沉,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球很“贼”,球在落到对方球台之后向下“栽”的趋势比较明显,对方在判断回球落点时也会容易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2.
球迷俱乐部     
乒乓小词典点正手近台攻下旋球,是直板正胶运动员经常使用的技术。其用法和作用近似正手突击,但是比突击的力量小一些准确性更容易把握。击球特点是:出手比较快,动作小,突然性强,如能配合较好的落点,常常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直板正胶运动员上手争取主动的非常有效的技术。动作方法是:站位靠近球台,向后引拍拉手不要过大,板面保持稍稍竖直,在来球 的高点期击球的中 部,以向前发力为 主,略带向上摩擦, 以制造能够保证球 上台的弧线。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普遍适应直板正胶拉小上旋,因此,增加“点打”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直板正胶打法近几年对我们来说是越来越陌生了。正胶打法从上个世纪建国以来就是中国的主流打法,在历届世界大赛中,直板正胶运动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弧圈球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横板两面拉球打法一边倒的局面,直板正胶打法从此受到压制。如今正胶打法的培养和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如何才能让中国的传统打法再次发扬光大,这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大的挑战。对乒乓球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正胶打法的技术难度大,不容易出成绩,不过通过多年来我们对正胶打法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专业的角度上看,直板正胶打法还需要不断创新,但是对于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说,直板正胶打法依然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4.
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肌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肌电图方法,对乒乓球直握快攻打法的正手攻球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技术动作进行肌肉工作机制的探讨,并建立训练时正确的肌肉工作模式,以便配合技术动作观察,进行技术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吕海波  赵晖 《乒乓世界》2013,(2):112-113
“我是直板正胶打法,以前打球主要靠进攻为主,节奏比较快。现在主动进攻少了,对方又经常给我拉慢的弧圈球,不知如何更好地去应对这板慢球?”  相似文献   

6.
十年磨一剑     
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很多教练提到将来直板正胶要摸索正胶与反胶交替(倒板)使用。记得在你退役前的一年,也曾对媒体表示要从这方面为直板正胶闯出一条新路,现在你又如何看待这一创新?它会是直板正胶快攻摆脱困境的主要途径吗?  相似文献   

7.
朱永贤 《乒乓世界》2014,(10):135-135
金克身高1.82米,且是高挑的“钢条型”身材,是没有“将军肚”的将军。他是传统的右手直板正胶两面攻打法,由于小时候在北京的体校受训l,所以手法、步法比较规范,发球多为下旋球,手腕动作小,极易掩人耳目,对手常受其迷惑,回球往往直落网底。配合上旋急球,为自己创造杀机。他正手攻球出手果断,速度快,力量大,落点刁,常令对方措手不及。既可在相持中突然发起进攻,也可在搓球过程突击起板。虽说是攻击型选手,但他防守能力极强,并能在防守中伺机反扑。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2,(7):102-105
“直板正胶两面攻”是我国传统近台快攻打法的先进性代表,在世界乒坛一度享有盛名,其代表人物庄则栋、王传耀、河野满等也都堪称“乒坛巨匠”。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球在回合中的速度越来越快、旋转越来越强,这种独步天下的打法由于训练成才的难度极大,所以在职业赛场已逐渐销声匿迹。但在业余乒乓圈中,这项绝技却从未熄灭过传承的火种。从本篇开始,我们将为大家逐步介绍一些有关于业余直板正胶两面攻打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4,(1):86-87
本篇介绍的快攻,不是只像直板正胶突击那样局限于某种单项技术,而是可以体现在正手的各种击球方式上,这也是松平健太打法的一大代表特征,体现了他灵活多变的手法和超强的控制手感。  相似文献   

10.
反手挡弧圈一直以来部是直板正胶选手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对付加转弧圈球时尤其如此。历史上.中国男队在1979年第35届世乒赛上的失利.可以说其主要因素之一.就在于我们直板正胶选手的反手在对付当时欧洲选手的反手加转拉球时.没有有效的办法。当时过多地考虑了弧圈球的上旋性能,而对正  相似文献   

11.
“我原来打过十多年的直板正胶,现在改成横板两面反胶,正在练习前冲弧圈球阶段。现在拉过去的球虽然有些旋转,但是比较软,感觉既不像前冲也不像高吊,因为总是怕自己练歪了,所以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练习方式比较好?”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3,(8):90-91
正胶搓攻:抓住球的轨迹,保持动作合拍 搓攻是传统直板正胶打法中最常见的一套进攻战术,虽然击球动作相对简单,但却最能体现使用者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张红勇在处理这板搓攻时,技术运用非常细腻。尤其是他在搓出第一板球后,对对方回球的情况预判得非常准确,继而利用娴熟的衔接,将第二板攻球的效果发挥到了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本组图中同样展现了杨艳梅两个技术动作第一板正手挑打,第二板正手快带。她用正胶挑打直线球时,由于受角度的限制,手腕很难加上力,所以她通过增加击球距离,运用身体其他部位辅助了手腕发力,这样能够保证足够的击球弧线。第二板正手快带,杨艳梅主要通过前臂和手腕的快速收缩完成击球,在球拍接触球的瞬间,腰腹发力,固定身体四肢的动作,在出球后通过身体的微调保护了击球的线路。  相似文献   

14.
吴敬平 《乒乓世界》2000,(10):25-25
直板反胶打法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围绕如何发挥正手拉球的威力而进行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10,(12):106-107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直板正胶打法”作为当时的主流打法为我国乒乓球“打江山”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从此奠定了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延续至今的领先地位。半个世纪后,尽管以反胶为主的弧圈球打法早已风靡全球,直板正胶逐渐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归隐,但在国内的业余乒乓圈,传统的直板正胶打法依然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尤其受着中老年球友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小将寻翼第四届全运会和访日比赛后,滕义根据自己快攻的打法特点,提出正手攻球由用反胶拍改换生胶拍。经过一段训练后,发现这对于正手打、拉结合,正手连续进攻,对攻中的正、反手球点、快带和带中加力打弧圈球等技术都显得有利。只是在拉、突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运动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长期进行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而且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乒乓球运动技术动作复杂,而正手攻球技术动作是乒乓球技术动作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综合分析国内外对于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动作教学以及训练的文献,针对正手攻球中常见的错误,结合笔者自身实践以及所学知识,给出相关教学以及训练上的建议,为乒乓球爱好者和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2,(6):96-97
在中远台相持阶段要能够占据主动并最终实现得分,就一定要基于强大的正反手连续进攻能力。从动作结构上看,反手拉球的动作要比正手的小一些,借力的成分也相对更多一些。转腰、引拍、肩肘等都要求反手动作要更加紧凑和固定。而正手拉球则需要更充分的准备和主动发力,所以每一板前都要移动到位。  相似文献   

19.
笔者读了《体育教学》2003年第2期《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学要素》及2003年第5期《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辅助练习方法》后,根据笔者多年的乒乓球教学实践,想与两位教师探讨,并提出自己对辅助训练的一些看法。正手攻球是一种常用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不注意加强手臂的练习,动作易变形,对今后学习弧圈球技术造成影响。笔者认为正手攻球打的是技术,正手拉球是摩擦,进行正手攻球是不能同时又打又摩擦球。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序,并从实践中体会出这些感觉。根据学生的练习进度来选择辅助练习,不同程度的水平辅助方法也不同,正手攻球不光是训练手上…  相似文献   

20.
乒乓球是一门艺术,作为难度系数最高的球类运动,乒乓球的每一个"招式"都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从早期的瓦尔德内尔到如今的王励勤、马琳,都是大家公认的乒乓球艺术家。乒乓球的技巧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动作上,选手在比赛中思维方式、战术组合的运用都值得欣赏。上世纪直板正胶打法的诸多风格如今被沿用到弧圈球的技术中,比如现在弧圈球技术中的"撇",正是参照了直板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