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纲领灌输多,细节引领少,缺乏对文本的细致解读.要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信任学生,师生一同进行文本探究.如果说课文就是奔腾的波峰浪谷,那么教师和学生就是勇敢的艄公,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领学生寻找文本的“筏子”.  相似文献   

2.
我多次听过<黄河的主人>这一课的教学,发现执教者不约而同地把"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作为主问题,通过"感受黄河的惊骇、体会筏子的危险、体验乘客的从容、领略艄公的风采"来证明:艄公之所以成为黄河的主人,是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相似文献   

3.
我多次听过《黄河的主人》这一课的教学。发现执教者不约而同地把“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作为主问题,通过“感受黄河的惊骇、体会筏子的危险、体验乘客的从容、领略艄公的风采”来证明:艄公之所以成为黄河的主人,是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 【教材解读】 《黄河的主人》选自袁鹰的散文集《风帆》。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苍郁沉雄、意蕴深刻。文章通过多角度描绘(黄河气势铺垫“主人”、筏子轻小渲染“主人”、乘客神情衬托“主人”、艄公品行铸就“主人”)来赞颂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编者选编此课,正是希望通过多角度感受黄河主人的风采来启迪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做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在本预案中实践“对话”思想,贯彻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精神。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会对话,养成良好的对话品质。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注意“漂”、“系”的一字多音。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学习感受到艄公高超的技术,领悟人生道理。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与文本对话的品质。教学流程一、与课题对话,设疑1.“主人”一般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主人”是什么意思?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主人”吗?(“大森林的主人”、“北极的主人”……)2.通过预习你是否已经初步了解了艄公为什么被称为“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黄河的主人》(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原题为《筏子》,选自袁鹰的散文集《风帆》。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苍郁深沉,意蕴深刻。文童描写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以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颂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善待过程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散文,在备课组研读教材的时候,组内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定位于引导学生读懂提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第一次教学)师“: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为什么值得敬仰和赞颂?生: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师:从哪里看出艄公的任务艰难,责任重大?生:因为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师:是呀,艄公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他任务艰难,责任重大,然而他的渡河工具却是那么的简单,从哪儿能看出来?生:他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师:艄公凭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战胜了惊涛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那他仅仅是凭一根竹篙吗?他到底凭什么来战胜黄河,出色地完成任务的呢?生:凭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黄河。师:所以,他在滚滚的黄河上——(引读)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赞颂这令人敬仰的艄公。生:齐读第八自然段。(读得索然无味)【评析】教...  相似文献   

8.
《黄河的主人》这篇散文,热情赞扬了艄公战胜了惊涛骇浪,他被誉为“黄河的主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第8自然段中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落实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  相似文献   

9.
设计依据《:黄河的主人》(苏教版九册)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文章从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来衬托艄公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尝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揣摩语言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快乐地畅游书海,使语文课堂充满十足的韵味。一、揣摩感情最为丰富之处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紧紧抓住文章直抒胸臆的一段,即文章的最后一段:"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本段穿插在各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极富情感的语段,在逐步深化自己的情感后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说到底,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需要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统整于同一节奏,让师生的思维依循着作者创作的思路,逐步向文本的内核迈进。以《黄河的主人》教学为例,提出要品析语言,联想补充,再现艄公形象;感知形式,拓展补充,还原艄公形象;感知细节,对比联系,凸显人物形象;深入核心,体悟洞察,植入人物形象,从而促进学路与文路有机交融。  相似文献   

12.
《黄河的主人》全文464个字,但写艄公的文字并不多,课文中直接描写艄公,也是赞美艄公品质的,即课文第8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是这篇课文的“文眼”,是整篇课文的总结。作者袁鹰直抒胸臆,不惜浓墨重彩,不惜溢美之词,正面描写艄公。作者用4个词语“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赞美艄公,称赞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写得激情澎湃、激荡人心。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的根应当生长在文本之中,不应突破文本自身价值取向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一底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就会出现偏差,产生"误读"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者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或者"置之不理",就很容易挫伤学生进一步深入研读文本的积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当教者发现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合理甚至是"误读"时,应采取理解、宽容、善待的态度,并及时给予引导.例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多数学生认为艄公是一位"勇敢、细心、机智、聪明"的人,值得敬佩.这时,有个学生说:"我觉得艄公是一位自不量力的人.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黄河波涛滚滚,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谁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读了《黄河的主人》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黄河的主人原来是驾着羊皮筏子的艄公。为什么艄公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15.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热情赞扬了战胜了惊涛骇浪的艄公,将他誉为“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热情赞扬了艄公战胜惊涛骇浪的无畏精神。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落实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中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教学时可将相关的事物重新组合,使之互为映衬,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深入的比较中自主发现,在密切的联系中深刻感悟,从而实现“在读中整体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物与事物比较,确认“…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极富人文气息的文章,通过对艄公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描写来反映出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通过乘客在乘坐羊皮筏子时的谈笑风生,从侧面衬托了艄公的形象。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本教学设计凸显以读为本的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感知文本、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教学故事一:2005年4月底,在杭州市余杭区校本教研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黄河的主人》一课。在感受了黄河的惊险与羊皮筏子的轻便之后,师生又一起感悟艄公的品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在交流感受后,我启发学生“:艄公仅仅是战胜黄河吗?”我在教学预设中是想让学生能体会这样一层含义:艄公不仅战胜了黄河,还与黄河和谐相处,才成为了黄河的主人。我想这样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题目的内涵。可是,当我问学生“艄公仅仅是战胜黄河吗”时,有位同学站起来说…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情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明白艄公为什么是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情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明白艄公为什么是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