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谢澜整理 《考试》2011,(11):8-9
此“工”“科”大学非彼工科大学也,是指各工业大学和科技大学(非电子类)。它们无疑都在理工学科上非常强大,不过也有各自的强项哦。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师的“双重忠诚”源于其本身的职业特点和学科专业化发展趋势,也深受大学组织特征的影响.教师个体的组织归属感与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是其“双重忠诚”的内驱力.“双重忠诚”深刻影响着大学组织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大学治理应加强对大学教师“忠诚”资源的开发,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改革评价制度、吸引教师参与治理、建设组织文化等途径构建大学教师的事业基地和精神乐园,实现大学教师在学科和组织的“双重忠诚”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985工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历程,利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的数据,通过对这些大学2006年到2013年进入ESI排行的学科的分析,结果表明“985工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进程是稳步而快速的,进入ESI排行的学科数、学科水平、大学数量都在增加,但...  相似文献   

4.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方法论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总体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其方法论属性的效用在拓展学科研究方法体系、丰富和深化学科研究范畴、变革学科发展模式等方面均表现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统整“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工具性和方法论属性、统整“大学计算机”课程在“技”与“能”形成方面的规律、统整“大学计算机”课程沿革中的批判性与继承性的知识体系特征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参与到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活动中,建设和发展自己的教育学科.“985工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其教育学学科建设水平对建设我国一流高水平大学至关重要.文章对28所“985工程”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从研究领域状况、师资力量状况、人才培养状况和支持机构状况分析“985工程”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对“985工程”大学如何更好地建设教育学学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是确立准确的学科方向;二是组建优势的学科组织;三是制定健全的学科制度;四是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师专业化是必要的,是对教师的职业的认同和价值的肯定。但由于专业化过程中受到工具理性和专业主义的影响,导致大学教师的发展存在功利化、教育失责及学科划分过窄化等不良倾向。回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将有利于抵制大学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大学教师要从学术忠诚、坚持批判、善于反思、追求学术自由、关心社会及积极进行学科交流等方面回归“知识分子”角色。  相似文献   

8.
“学科周记”与“教学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旨在就“学科周记”在大学一年级的“教学衡接期”中的具体作用作一简要探讨,以期加深大家对“学科周记的认识,从而改进教法和学法,使教和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建设问题缘起于社会经济变迁的趋势对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模式和基本路径选择的思考。“新学科”建设不仅是学科内容扩张,更是理念变革、模式创新和结构调整过程。行业特色型大学遵循社会逻辑并将服务行业发展作为既定目标,学科建设方面呈现学术引领和实践应用的双重特性。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主体,应在学术逻辑、经济逻辑和管理逻辑基础上,寻求学科生成动力,维系学科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新学科”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打破固有学科边界,破除原有专业壁垒,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是当前行业大学学科建设的必然趋势和主流方向。然而,客观上存在的设置随意、跟风炒作、建设不力乃至不当逐利的倾向,以及在具体实践中存在强烈的路径依赖,常导致行业大学学科发展出现困顿“。近综合化”理念积极扬弃当下学科交叉融合的单一化、扁平化、粗放式模式,并构设了以行业优势学科为内核的“凸显中心”的综合化空间学科结构模型,力求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学科与支撑学科、支撑学科与关联学科、关联学科与新兴学科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联结渗透,以实现传统行业学科发展上的重大突破。构建行业发展诉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同一的新型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超越知识生产的多学科“近综合化”发展范式和基于生态生长模式的“近综合化”的学科结构体系成为行业大学学科发展“近综合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国家有关指导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要认清发展机遇和挑战,发挥优势和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优化协调结构布局,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地方大学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中面临着办学定位迷失、学科间的失衡、学科与专业脱节、学科的带动作用有限等困境。地方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力度,着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并对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邬大光 《高等理科教育》2023,(3):I0001-I0001
大学是旧的,大学也是新的。旧的如意大利的波隆那、萨莱诺,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中国的北大、清华,它们是各自国家的老大学,历史久,地位高,声誉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会不断迭代,产生出“新大学”。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在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出现了以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和利物浦大学等为代表的“红砖大学”(Red Brick University),它们不同于牛津、剑桥等以文、法、神、医为重点的古典大学,他们以“市场”和“需求”立身,重视工业革命的挑战,开设古典大学所不屑的应用学科和专业,走出了一条与古典大学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英国的“新大学”是高等教育回应社会变革的主动转型。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要求各门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实践中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思政”能力,并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出了实际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为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并没有被列为早期教育的专门学问。现代大学制度确立以后,大学“文学”状况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专业”与“趣味”之分,“文学”已经成为大学里的重要专业或者主干课程。但大学文学教育不是要造出专门文学家,相反却要有利于其他学科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5.
也许,有些大学听起来你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他们在某方面的学科研究在国内高校中却是十分突出,独具“魅力”,对这些大学的独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或许可以为你在选择专业时,提供帮助。[编按]  相似文献   

16.
“新大学”概念的含混已经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亟需澄清。研究采用问卷形式对120位“新大学”负责人开展调查,最终确立以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管理机制与体制、师资队伍、社会支持这七个维度来建构“新大学”去同质化发展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以前,我国大学所用教材为教授自编讲义或采用西文原版两种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教育发展的迟缓。商务印书馆在王云五主持下通过与学术界、教育界合作,组建“大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确立编辑出版原则和方法等,系统地出版了包括众多学科门类的“大学丛书”,从而满足了大学对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需求,促进了近代学术独立与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自学考试》2010,(10):38-48
“大学不少,却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顶尖大学”一直是河北人的隐痛。为此,河北雀确定了目标—对2020年,河北打造2至3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并制定了“以强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为核心,带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方案。强势特色学科(群)建设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打造全国名校的重要内容,并被列入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从2005年开始,我省6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的24个学科(群)被确定为河北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群),由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进行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河北自学考试》2011,(1):39-45
【强势特色学科背景】 “大学不少,却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顶尖大学”一直是河北人的隐痛。为此,河北省确定了目标——到2020年,河北打造2至3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并制定了“以强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为核心,带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方案。强势特色学科(群)建设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打造全国名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传统大学精神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与“器”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大学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大学“道”“器”疏离,其整体功能被严重肢解,大学之理想及其精神沉沦。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提出了实现“道”与“器”、人文与科学、学术性和工具性、思辨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整合,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的有机统一,重建当代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