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上完一堂数学课,我们教师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  相似文献   

2.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巧妙地实施诱错、示错、融错、析错、纠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3.
正1.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上完一堂数学课,我们教师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一种发生学生身边,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的示错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月英 《考试周刊》2009,(20):82-83
示错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阐述了示错法教学的目的、重要性、意义,以及示错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主要有学生示错式和教师示错式,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疑点,在误中思,在思中悟。  相似文献   

5.
作业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重要体现和载体,教师每天通过批阅学生的各项作业能看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对于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我们应重视进行分析研究,以"错误"为契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它成为数学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示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示错,也可以是教师示错;可以是有意示错,也可以是无意示错.但无论是哪种示错,都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去分析错因,去寻找正确解法.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示错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学生示错法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经常看到一些错解,心头常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对错误的全方位透视,能更加深化我们对正确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过程的理解,如果我们对其相关信息掌握得越多,越有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或要害.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从试误、纠错再到正确的过程.如果我们能正确科学地发现错误的原因,再辅之以相应的对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出于这样的考虑,现将高中数学中一些典型的错解辑录如下,并加以"诊断剖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同时也是发现的先导.面对学生作业中种种错误,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正确解法拿出来,让他们被动地接受.事实上,学生的"错解"往往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解"中提炼出合理有用的成分,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出创新的解法,让学生"从跌倒的地方自己爬起来".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真正弄清自己的错误所在,增强思维的严谨性.由于出错学生的解题思路往往与常规思路有所不同,所以经过补正后得到的解法常常新颖独特,这无疑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其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中出现错误,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正视学生的错误,优化纠错策略,让我们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示错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好形式,因为这"公错"则生"众疑",因"众疑"而集"思"和广"研",通过"思"激活了思维。通过"研"找到了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复习课堂中.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和学生练习的认真检查.把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有意识地让学生专门进行“错例剖析”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但体现出学生恿维的簿弱环节.有剃于对症下药.而且能使学生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之所在。有利于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出现诸多错误是自然的现象.问题是,面对学生的种种错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不应只作简单的否定,把事先准备好的正确解法拿出来,让他们被动地接受,更应该帮助学生对其错误进行深入的分析,直到找到错误的根源,问题的症结所在,要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解”往往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解”中提炼出合理有用的成分,启发学生探究出新的解法,让学生“从跌倒的地方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学生却往往将之答错.对此,一方面,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犯错误是必然的,应当允许他们犯错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犯错误,是由于学生在重新建构数学知识过程中发生偏差的结果,它本身就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意识到,如果能抓住一些典型错例,进行认真点评,从反面澄清认识,排除干扰,这既能起到纠错的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一元二次方程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解题时,如果我们对概念掌握不好,理解不透,思考不周密,就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错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理解题意,考虑方法,严密推理.初中生由于对数学概念不够重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抽象思维的能力有限,因而在解题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本文试图通过学生的一些错解实例,分析学生解题时的可能想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中出现困难、出现错误,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正视学生的错误,优化纠错策略,让我们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示错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好形式,因为这公错,则生众疑,因众疑而集思和广研  相似文献   

16.
数学复习课教学往往存在教师讲完例题,学生练习的固化模式,对学生来说能力得不到培养,只是解题的工具。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独立、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中的每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好教学中"错解"、"错因"与"练习"的关系,对典型错误加以剖析,帮助学生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追求完美,避免出错,希望用学生精彩的回答来证明自己教学的成功,殊不知错误也是一种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能正确看待课堂上的错误,有效地加以利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因错利导,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将错就错,引导学生探究;三是以错质疑,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解,即对数学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解答。对此,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事先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不提问很可能出错的同学或绕过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接着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认为正确答案是惟一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就够了;二是课上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更多的错解做出解释,能少则少。事实上,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行为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层面上,侧重呈现正确的数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错解现象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朱大海 《黑河教育》2013,(10):39-39
数学本身应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但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找不到数学的魅力,一些学生刚上课就盼着下课,总是心不在焉、愁眉苦脸。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课堂出了问题: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是让学生听自己讲就是让学生反复练,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成了牺牲品。课堂本就应该是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客观地说,只要解题就可能有错误出现,因为人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优化学法,错误肯定会减少,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至少可以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对于防止错解有未雨绸缪之功效.下面,就结合数学解题教学实际,剖析错因,探究学法,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