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福保作为近代中国出版界的重要人物,长期致力于出版产业活动,涉及医学、文学、数学、佛学、泉币学等诸多学科.丁福保的出版活动,既反映了其个人的心路历程,又体现出特定的文化气质.丁福保的出版事业不但显示其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而且取得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约书亚·梅罗维茨是继英尼斯、麦克卢汉、尼尔波兹曼之后,美国媒介生态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梅罗维茨的媒介情景理论新颖独特,他对媒介与社会行为的研究成果发人深省。而传播学素有"多学科的交叉路口"之称,构成其学术渊源的学科主要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因此,对作为传播学者的梅罗维茨做一个多学科的理论溯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梅罗维茨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沈漱瑜 《编辑学报》2017,29(2):149-151
医学学科的日趋细化与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加大了审稿的难度,为了应对所面临的这一问题,《中华消化杂志》在消化科审稿的基础上将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和统计学科等多学科的审稿全面化和系统化.通过多学科专家的遴选、培训,多学科审稿流程设计、实施和质量控制,以及多学科审稿专家的团队建设与期刊凝聚力的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胥晓冬 《青年记者》2017,(21):100-101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的著作《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以下简称“《印刷机》”)一直被看作媒介环境学派的经典之作,作者也被视作“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之一”.①但国内对伊丽莎白·爱森斯坦及《印刷机》一书的评述与研究相对较少.一是由于该书引入国内相对较晚,2010年才由何道宽译为中文版;二是该书视野宏大,涵盖学科广泛,已不限于新闻传播学领域,而是涉及历史、政治、宗教、天文学、医学等诸多学科.  相似文献   

5.
刘亚东 《青年记者》2016,(16):45-48
科技常常蒙着神秘的面纱,科技人物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所以,要想写好科技人物通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远离俗套 科技人物通讯是人物通讯的一种.一方面,人物通讯的所有采写要求对它来说都是适用的.作为一种最常见的通讯形式,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启迪读者的目的.具体说来,比如人物通讯要有动听的故事、精彩的细节以及鲜活的语言等,而所有这些都是科技人物通讯必备的元素.  相似文献   

6.
2021年5月以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发起的展现党的百年辉煌历程的原创歌曲《岁月征程》在网络中迅速走红,传播量突破2亿次。本文结合传播学、社会学、广告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引爆点理论,通过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对《岁月征程》的传播现象进行分析,以期探求新时代主流文化作品传播的新理论研究图式与实践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琪  陈玲 《青年记者》2008,(14):83-84
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人物通讯,一般被归到报告文学里.人物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也都是以写人物为主.把人物通讯分在报告文学里头,是因为在人物通讯里有文学的成份,但内容却都是真实的,甚至连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我们认为,对于人物通讯采写,应从三方面人手,即深入细致的采访、把握人物的时代特点、注重人物的个性描写等.这里,我们结合2007年获得山东省地市报通讯一等奖、全国地市报通讯一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的<全国第一个硕士村官杨本伦>通讯的系列报道,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载体众多,人物通讯则为其中的一种.文笔较佳的人物通讯不仅能够加深读者印象,还能够弘扬正气,激发社会正能量.本文首先对何为人物通讯进行简单介绍,接着就人物通讯中的采访与写作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新闻工作者提升人物通讯方面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畅 《新闻三昧》2009,(2):39-40
新闻通讯写作中的人物通讯,作为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及时向社会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具体说来,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因为文体的需要和体载的限制,读者对人物通讯中人物个性的鲜活,具有更强烈的渴求和兴趣.一篇人物通讯的社会影响,也会因对人物个性描写的上乘与平庸,而有高低之别.撰写人物通讯,要特别注意突出刻画人物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谢华 《传媒》2000,(1):22-23
人物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课题.要写好人物新闻,就必须注重和掌握人物专访的方法.要写人物专访就要掌握充分的背景材料,选择适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11.
刘畅 《新闻三昧》2009,(1):39-40
新闻通讯写作中的人物通讯,作为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及时向社会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具体说来,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因为文体的需要和体载的限制,读者对人物通讯中人物个性的鲜活,具有更强烈的渴求和兴趣.一篇人物通讯的社会影响,也会因对人物个性描写的上乘与平庸,而有高低之别.撰写人物通讯,要特别注意突出刻画人物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人物专访主要是围绕被访问者开展的访谈活动,会根据被访问者性格或者经历的不同,呈现出鲜明的特色,这也是人物专访的主要作用之一.因此在进行人物专访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重要的技巧性信息,才能更好地完成人物专访的主要任务.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人物专访技巧运用的重要性,进而论述了在人物专访中如何运用技巧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与以往人物典型不同,现在人物报道从数量和种类都大大超过以往.<娱乐人物周刊>聚焦一周热点娱乐人物;北京广播电视报的<人物周刊>则把人物锁定在:新闻人物、故事人物、奇特人物、情感人物、劣质人物、历史人物、图片人物和知名人物;南方周末报系的<南方人物周刊>对准的是新闻人物、公众人物和民间人物,还与搜狐网合作,实现受众与"人物"的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4.
赵耕 《青年记者》2016,(16):56-57
近年来,人物报道逐渐成为各大媒体对垒的阵地,并且呈现杂志化团队操作的发展趋势.对《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环球人物》等杂志人物专题报道的研究并不少见.其实人物报道最初在我国是在报纸上出现的,并一直在报纸上占据一席之地.报纸的人物报道,能反映出时代发展变革的脚步中办报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董颖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06-107
近年来人物专访这种形式被广泛而大量地应用在各种形式的媒体之中,比如报纸、杂志、广播以及电视节目当中,更出现了很多人物类期刊.人物专访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媒体的青睐,是因为人物专访写作能够十分直观地体现出记者和被采访的人物之间面对面的思想交锋,同时没有经过掩饰和处理的人物语言特色以及所处的微妙环境氛围都能给人物专访写作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情为戏服务,一个影片及故事如果没有情感,就很难给人感受,赋予人启迪,也就很难体现出影片的价值.人物语言与台词依托在人物情感线上,脱离的人物情感,那么语言也变得空洞乏味.只有以情感为核心,语言才能真正赋予人物的灵魂.《色戒》是李安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剧中人物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故事线触动着观众的内心,简短有力的台词同样也引人深思.本文也以《色戒》为例,去探讨人物情感和台词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巫莹 《青年记者》2008,(12):79-80
人物通讯和以人物为写作对象的记叙文(文中简称人物记叙文)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记叙性文体,两者有诸多共同点,如都是以现实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都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都强调细节制胜,都强调文章有感染力等.但是,两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搜集素材的方式、情感表达,作者的角色以及写作时机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物通讯这种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是新闻摄影报道的重要题材之一.此类新闻摄影的关键之一就是题材人物的选择.通过分析近年来在荷赛上获奖的作品,题材人物的选择既要看其内涵的大小,也要重视题材人物的新闻价值,把传奇人物、奇特人物、边缘人等作为拍摄对象.  相似文献   

19.
王云海  杨森 《现代传播》2007,(4):149-151
一切叙事影视作品都是"写人"的,并非只有人才是人物,叙事概念上的人物是指事件冲突的参与者,动画片更是如此,一切事物都可以在动画片中作为人物出现."在叙事中,一切都是为人物服务的.没有脱离开人物的'纯粹的'事件;没有与人物无关的环境描写;而推动叙事的核心--冲突和对抗则更离不开人物."因此,人物是影视作品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着特有的研究对象:现代编辑活动及其规律;它有特定的研究任务:通过对编辑活动及其规律的揭示来指导和推动编辑活动的发展.但是,编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它是多学科的综合,是理论与技能、逻辑与历史、主体与客体的综合,这种综合性决定了它多学科边缘交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