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膜很薄的情况下,边界效应对弹流解的影响很大。论文主要研究了钢-钢工况下,边界效应对油膜压力、厚度和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大同市永和新荣水泥有限责任公司Φ1 .8× 7m球磨机为例 ,运用弹流理论分析了在正常工况条件下 ,球磨机齿轮传动的齿面润滑状态可实现变粘度弹流润滑 ,并进一步分析了润滑剂和润滑方式的选择是保证弹性流体动压油膜存在及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滚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分析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红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4):130-131,134
滚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准确计算对于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的精确估算非常重要,考虑影响滚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参数并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Matlab回归分析得出了在热弹流润滑条件下新的接触点处的滚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并对此公式进行了显著性检验,证明此公式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航空发动机、泵、燃气轮机等旋转机械的动力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子系统是旋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的转子系统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故障和非线性振动,从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开展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性研究,研究转子系统在高速运转时的非线性响应及其抑制作用对转子系统的设计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点:1.在建模的时候考虑转子系统的实际结构,在不对中模型中引入齿式联轴器啮合力,在滚动轴承模型中考虑弹流润滑影响;2.探究挤压油膜阻尼器参数对转子系统非线性特性抑制的影响,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1.基于Hertz接触和弹流润滑理论,建立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齿式联轴器齿之间的啮合力,建立不对中故障下的齿式联轴器啮合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转子系统的支撑形式,建立0-2-1支撑的转子动力学模型;2.开展转子动力学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不对中量对系统频谱特性的影响;3.在分析不对中故障非线性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挤压油膜阻尼器参数对于非线性特性抑制的作用。结论:1.齿式联轴器啮合作用和滚动轴承的弹流润滑对不对中故障下转子系统的失稳产生一定的影响,润滑会导致系统发生分岔的窗口推迟;2.对于转子系统的弹性支撑,其一阶临界转速和振幅随着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选择合适的刚度有利于转子系统的稳定运行;3.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参数对转子系统故障引起的非线性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不对中量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油膜间隙的耦合,合理地调节油膜间隙有助于增大系统的稳定区间范围。  相似文献   

5.
润滑通常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测量润滑油膜厚度可以准确评价机械润滑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试验使用柱形油膜测厚机构与楔形油膜测厚机构,通过超声波探头发射并接收一定带宽频率的超声波信号.基于超声波谐振模型与弹簧模型,对测得的不同油膜厚度对应超声波反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通过所得反射系数求得油膜的厚度.超声波测量方法具有传播距离长,穿透力强,对被检测结构的要求低,受测试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可以无损检测油膜厚度,比传统测量油膜厚度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从润滑理论发展来看,白Reynolds提出流体动力润滑理论(1886年)后,相继出现了边界润滑(1921年)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1949年)理论。从弹流润滑到边界润滑,润滑膜厚度的变化将跨越3~4个数量级,之间必然存在一过渡的润滑状态,这一过渡状态的物理本质是什么?润滑性能和机理如何?弹流润滑如何转化为边界润滑?这些均是润滑理论上的重大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7.
考虑一类具有非线性边界流的拟线性耦合抛物型方程组正解的性质,运用上下解方法,得到了正解整体存在的充分条件,并将这个耦合型方程扩展成n个方程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承载能力,齿轮常要经过修形成为鼓形齿,其真实接触状态采用点接触来近似更为合理,因此研究点接触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更有实际意义。通过采用稀疏网格对弹流问题进行完全数值求解,求得接触区域的压力与膜厚分布,并与经验公式相比较,为齿轮传动中的弹流计算及研究相关问题机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向海底有限延伸的滨海含水层系统中由海潮及其载荷效率引起的地下水头波动.该系统由承压层和它下面的弱透水层所组成,并且向海底有限延伸,在海底露头处被一个半透水的淤泥层覆盖.本文综合考虑了弱透水层的越流、弹性储水、载荷效应以及来自淤泥层的越流对承压含水层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应的解析解.可以发现含水层下面的弱透水层的越流与弹性储水对承压含水层的水头波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考虑了一个具非线性边界流的Stefan问题,得到了这个问题整体弱解的存在性.本文推广了Fahuai Yi和T. M. Shih的结果.他们假设关于单调非减以及Tn=φ.本文取消了这些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