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对其悲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她的死因的探索早有"四权"说的定论,然而从现代婚姻爱情观、女性意识、性格命运的角度来解读,也会有新的发现。本文正是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以现代人的意识观念去解读祥林嫂,找出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另一因素,得出祥林嫂的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其目的是为了重新认识鲁迅在《祝福》中所塑造的悲剧性形象以及产生悲剧的思想意义,去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不朽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祥林嫂与玛蒂尔德分别为中国文学大师鲁迅所写的《祝福》与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所写的《项链》中的两个典型人物,之所以要把她们放在一处进行比较,是因为她们有许多共同点:两个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都具有善良、诚实、质朴的劳动人民本色,都有坚韧、忍耐、吃苦的性格内涵,两个都是悲剧性人物,都被作者用来反映她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的腐朽本质,等等。她们的共同点很多,但是,她们最终的命运为什么迥然不同?祥林嫂在失去丈夫和阿毛的沉重打击下一步步地走向了精神崩溃,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3.
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研究,大都以揭露封建礼教为主旨.最终归结为对“神权、族权、人权、夫权”的彻底批判。本文试图以人物命运的发展——即祥林嫂三次命运的转折:1、第一次到鲁镇。她满怀希望从婆家逃出;2、改嫁给贺老六。从坚决不从到顺从命运的安排。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3、第二次回到鲁镇。在死了丈夫、失去儿子的双重打击下,怀着一线生机重回鲁四老爷家.最后走向死亡为主线.从悲剧的两个构成因素——人物性格和环境入手,除了分析家庭的、社会的环境因素以外,还从三次命运转折中,祥林嫂的前后外貌、举止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其中她在作品中仅有的几次笑,最能代表她命运的起伏变化。只有全身心地感受人物的生活、个性、背景,拓展探索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视野。才能感知、了解把握人物的命运,以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4.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笔者认为,小说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不能不说和其他女性人物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和祥林嫂同性别的女性,直接将祥林嫂推向了命运的深渊。那么,小说中祥林嫂以外的女性如何"为难"祥林嫂的?她们为什么“为难”祥林嫂呢?从这些女性人物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也可以很好的挖掘主题。一.女人们“为难”祥林嫂的表现第一个给祥林嫂命运带来重大转折的女性是她的婆婆。小说中,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是以一个寡妇形象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的小说中通过道具就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不同身份与性格甚至是最终命运。《祝福》里面的祥林嫂最后一次到鲁镇时拿了根下端开裂且比自己身体还长的竹竿,正是她此刻处境与未来命运的征兆;《药》中的人血馒头、《风波》中的辫子和《秋夜》中的枣树等都具有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鲁迅特别善于将一种常见的事物作为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道具,激发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联系书中人物性格刻画、情节发展等方面对她名下所作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悲剧人物,在其悲剧人生中,鲁四老爷和四婶,她的婆婆、柳妈等,都是伤害她的人,这些人影响乃至决定了她的命运。但也有深爱她或者说唯一爱她的人,此人就是贺老六。对于祥林嫂的命运,贺老六起了什么作用?他是唯一爱祥林嫂的人吗?祥林嫂的两个丈夫评析贺老六,我们不能不将他和祥林,即祥林嫂第一个丈夫比较。他们都是祥林嫂最亲的人,但均非出场人物,只见于叙述语言。如,  相似文献   

8.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以后农村经济衰败,萧条、破产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鲁迅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回忆对比相通过景物、肖像描写突出主题的写法。问题讨论:1、关于人物形象闰土、杨二嫂和孔乙己、祥林嫂、阿Q 这些人物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典型,因此他们的身世遭遇,正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抓住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必然要联系到这些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这些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这样纲举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和《祝福》这两篇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形象外,其他次要人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揭露社会现实,衬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曾有不少文章谈到过祥林嫂的死,以及由她的死所体现的作品的思想锋芒。致祥林嫂于死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不论是从祥林嫂生活的特定环境来看,还是从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来加以考察,都足以得出这个结论。对于这一点,似乎已经没有异议。然而,对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却有一些不同的提法,也由此导致对祥林嫂性格认识的差异。当然,最终会影响到对作者创作思想的理解。可见探寻祥林嫂的直接死因,对于正确剖析祥林嫂这个形象,乃至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及作者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1.
准备教《祝福》这一课时,笔者首先直接与文本对话,觉得鲁迅先生写“我”有很深的用意。然而,查看到的很多资料都只是把理解的重心放在祥林嫂这个人物上,要么是忽略了“我”,要么只是说“我”是小说的视角,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见证人,仅此而已。我们都在强调作者意在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叙述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最不幸的人,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压迫,以及她扭曲的性格和精神缺陷,因此她与命运的抗争、挣扎都无济于事。由此看来,妇女人性的解放离不开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祥林嫂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她的死因,历来说法纷纭,各有说辞。本文综合各种分析,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祥林嫂自身所体现出的性格,进行个人的理解与分析,其目的是想更真实更深层次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和《祝福》这两篇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形象外,其他次要人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揭露社会现实,衬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生活在主人公周围的这些男男女女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缩影,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生活舞台。《孔乙己》选取咸亨酒店作为活动场所,酒店和时常发出笑声的酒客们构成了孔己己活动的舞台,孔乙己一生的辛酸痛苦,都是通过这个舞台展现的。《祝福》把祥林嫂的活动背景放在了有着浓厚封建礼教的鲁四老爷家。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和祥林嫂…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祝福》中,“我”和柳妈都是祥林嫂一生中遇到的重要人物。对祥林嫂的命运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都是善良人,同情祥林嫂;但他们的“善”既有相同点,又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鲁迅认为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结合作家写作的主旨,本教学设计以拯救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为最终课堂指向,重新设计“我”与祥林嫂之间的对话,探讨“我”如何拯救祥林嫂;绘制曲线图,梳理探究祥林嫂人生重大变故与社会环境的共生互动关系;发挥想象,编写独白,探究祥林嫂悲剧命运与性格的关系;重塑自“我”,创作对话,理解作者疗救生命的创作主旨。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着力于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祝福》中的两个小人物梁长青卫老婆子和柳妈是《祝福》中的两个小人物,但却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们在作品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时应注意分析。卫老婆子是个串场人物,她与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两次为鲁四老爷家作佣,都由她举荐,祥林...  相似文献   

18.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19.
论高觉新悲剧性格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的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十分注意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别是对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巴金《家》的高觉新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丰满而又独具一格的艺术典型,多年来这一形象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议论,进入21世纪,分析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有着更加广阔的社会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并从传统文化背景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形成其“二重人格”的典型性格做了深层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高觉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对新世纪中国年轻人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性格是非常丰富复杂的,其突出方面则有以下几点:仁善、耿介、真诚、狂傲、幽默、刚毅。性格决定命运,杜甫坎坷的生活道路与其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正是这坎坷的生活道路造就了杜甫诗歌创作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