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8月18日,在北京,专门从事小卫星系统研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以及在轨支持服务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方红公司”)璀璨出世。随后,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第一组空间环境探测卫星、第一个小型光学遥感卫星星座、第一颗公益微小卫星、第一颗立体测绘卫星在这个充满生命力、富有创造力的集体中孕育.在一位位敢吃苦、甘奉献的东方红人手里诞生。十余年来,东方红公司先后研制发射了41颗小卫星,目前在轨卫星数量达到36颗.约占我国在轨卫星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他的传奇人生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科苑 《今日科苑》2009,(23):14-19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绕地球一周需时114分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相似文献   

4.
郑杨 《金秋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发展至今天,已先后形成了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以及静止轨道通讯卫星等卫星系列。卫星的应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郑杨 《今日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晓科 《世界发明》1998,(12):5-7
据专家预计,在这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卫星发射将出现两个鼎盛时期,即出现两次“浪潮”。其中第一个浪潮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年发射到地球轨道的卫星数量开始出现显著增长。1991年以来,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逐步下降趋势。1993年,全球卫星发射量或准备发射的卫星已经减少到110颗以下,这差不多是30年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150 8月16日,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专用对地遥感卫星。值得关注的是,在研制过程中,依靠自主创新,海洋二号卫星实现了技术突破,已提交专利申请150余件。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14日,国内国际各大媒体同时刊出一条新闻——中国第一颗整星出口卫星即尼日利亚卫星成功升空,这条新闻让全世界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在它之后.2008年委内瑞拉卫星成功发射.多颗涉外卫星整星出口研制合同相继签订,中国航天在迈向国际舞台的征途上大踏步前行。  相似文献   

10.
实践五号卫星是首次以中国科学院作为用户、采用公用平台技术的第一颗科学实验小卫星,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后,经过90天在轨运行,其主要科学实验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卫星平台的正常运行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全部是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自行设计和研制完成的。实践五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空间单粒子事件测量及对策研究试验,并进行空间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和剂量测量;对新型航天器中S波段高速数传发射机、DRAM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及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的外观不久前公布,同时向全球征集名称和图形标识。而此前,"玉兔"月球车、"墨子"量子卫星等命名都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国文化结合,深受民众喜爱。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东方红"命名,不仅因为它安装了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能通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创建50周年的欢庆日子里,人们会自豪地想到,构思、孕育、诞生于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带着它那设计独特、向全球播放的《东方红》乐音,飞上蓝天已经29年了。中国科学院40多年的人造卫星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58-1964年为581任务时期,主要是构思、预研、练兵、打基础,科学家们和院党组提出的卫星计划获中央赞同并拨专款支持,后因国家经济困难适当调整;1965一1968年为651任务时期,中央专委决定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工程总体设计和…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2,(4):7
2012年2月25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4.
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6):491-492,479,438
2007年11月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准确入轨,进入距月球200公里的圆形轨道。这标志着嫦娥工程一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革新》2014,(2):48-48
去年底,我国首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一“高分一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寿命大于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也是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的首星,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国产化迈出了决定意义的一步。它将在国土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自1960年8月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侦察卫星以来,随着侦察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发展这种高技术装备。与一般的侦察手段相比,侦察卫星不但能够“高瞻远瞩”,甚至可以做到“明察秋毫”,被认为是获取情报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要说不紧张、没压力那是不真实的。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国防科工委宣布,2007年下半年将择机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后的一天下午,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8.
喜讯     
<正>热烈祝贺科学中国人(2007)年度人物最受公众关注奖得主孙家栋院士,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潘建伟院士荣获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孙家栋,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  相似文献   

19.
退居二线?     
《科技新时代》2010,(1):55-55
2月下旬,欧洲航天局将再次发射一枚设计用来对海冰和冰川进行有史以来最精确观测的卫星。2005年,运载火箭分离失败让第一颗CryoSat卫星坠入了北冰洋。据欧洲航天局任务科学部门的负责人马克&#183;德林克沃特介绍,投入2.07亿美元重新建造的CryoSat-2将在9月之前发回探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石。从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承担了与核弹、导弹相关的大量配套科技任务,负责整个卫星系统的技术抓总,完成卫星本体的研制,并建立地面测控系统。中国科学院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