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3,(15):30-31
1.金蟾蜍金蟾蜍分布于哥斯达黎加的蒙特沃德雾林生物保护区,原本是一个常见物种,但后来踪影难寻。1988年,科学家发现了8只雄性和2只雌性金蟾蜍,而在1989年,仅发现了1只雄性金蟾蜍。科学家随后展开了大范围搜寻,但却依然不见其踪影,故于2007年8月宣布金蟾蜍从地球上消失。科学家认为,两栖动物常见的壶菌病、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都是可能导致金蟾蜍灭  相似文献   

2.
“一夫一妻制”是人类追求专一爱情的方式,但对动物而言,这或许是一种危险的生活方式——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纳保护区内的哺乳动物,其婚配方式与它们的命运间竟然有一种令人惊讶的关系:那些忠贞不渝地奉行“一夫一妻制”的动物,面临着更大的灭绝危险。加拿大生物保护学家贾斯汀·布拉什艾尔解释说:“为了避免灭绝,动物需要杂居在一起。”在分析了加纳热带草原上的6个禁猎区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情况后,他发现,这类灭绝动物至少有两个共同点:它们都单独生活;雄性动物只和一只或两三只雌性动物一起生活。其中,小羚羊在禁猎区建成10年后…  相似文献   

3.
侏儒眼镜猴     
毕役 《百科知识》2009,(19):45-45
1921年,当最后一只侏儒眼镜猴被制成标本收藏在博物馆,人们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这种动物。因此,科学家认为侏儒眼镜猴可能已经灭绝了。2008年,这种像老鼠一样大小的灵长类动物被科学家意外地发现,原来它们一直隐藏在印度尼西亚茂密山林中。  相似文献   

4.
正脑子大的动物易灭绝一般人以为,在哺乳动物中,某个物种大脑越大,往往就越聪明,越有智慧,生存能力也越强。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瑞克·艾贝尔森教授最近在研究中发现,大脑的体积或许会与动物灭绝的危险系数存在关联,大脑大的哺乳动物更容易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出的濒危物种名录里,这意味着它们更容易灭绝。艾贝尔森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美洲160种不同哺乳动物中的1650个动物(不含水生生物)作为研究样本,测  相似文献   

5.
正它们是巨大的鸟类,在自己的生活区域内曾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强者。可是,为什么世界不能再继续"容下"它们?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的许多动物,今天都已经被列在"可能灭绝"的名单中。为什么说可能灭绝,而不是已灭绝呢?因为那些幸存下来的动物数量极少,它们可能隐藏在一些隐秘角落,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掉。例如澳大利亚有一种生活在海里的名叫"豪勋爵岛竹节虫"的树龙虾,人们曾经以为它们已经绝种了,但后来却在悬崖峭壁上发现一个仅存的小群体。因此,很多动物只能暂时被冠上"可能灭绝"的称号。然而,象鸟  相似文献   

6.
<正>海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最大的海蟾蜍长达40厘米,重达3千克,所以它也被动物学家称为"蟾中之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几乎不怕任何食肉动物,因为它们皮肤里的液腺能产生剧毒。在澳大利亚,超过10亿只海蟾蜍荼害了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为了消灭这一物种,科学家学试了各种办法却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们决定训练本土动物,使其对海蟾蜍有所防备。  相似文献   

7.
2006年底,伦敦动物学会通过网络开展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濒危物种救援活动——科学家们依照100种动物濒临灭绝的危险程度和演化史长短,编列了一份"EDGE(演化特殊且在全球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清单",并从中选出10种最濒危的动物,以期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其中被列为头号保护对象的白鳍豚可能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对这些动物的栖息地的掠夺被认为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科学家们希望能在2007年深入研究这些濒危生物的生存状况,制定有效的保护计划,争取将它们从灭绝的边缘拉回来。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马克·奥榭及其同事在东南亚的东帝汶进行调查时,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一条钩盲蛇扭动着从一只黑眶蟾蜍的后部爬了出来。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被蟾蜍吃下去的猎物还能存活。"一种有肺的脊椎动物能在被吃后存活下来,实在让人惊奇!"奥榭说道。动物幼体或一些小型海洋无脊椎动  相似文献   

9.
《百科知识》2011,(8):9-9
在一长串的灭绝动物名单中,又有新的成员加入了。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目前正式宣布东部美洲狮灭绝。东部美洲狮为美洲狮亚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北部。由于近几十年极为罕见,人们把它称为“鬼猫”。1973年,东部美洲狮首次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起源是个谜,生命的毁灭同样是个谜。地球上,人类记录的物种大约有175万个,而据估计,实际存在的物种可能达500万到1亿个。然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曾经存活过40亿个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物种被淘汰了。其中,恐龙就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物种的灭绝是集中发生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毁灭性事件的发生竟然有着周期性的规律。有些科学家提出,生物大灭绝的周期大约是2600万年。也就是说,每过2600万年,地球上就会发生一次绝大多数物种的灭顶之灾。这就是…  相似文献   

11.
灰瘠懒猴     
毕役 《百科知识》2010,(19):48-48
今年7月,英国科学家宣称,他们拍摄到了一种珍稀灵长目动物——灰瘠懒猴的照片。照片中显示一只成年雄性灰瘠懒猴栖息在丛林树枝上,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较短的四肢、长而浓密的皮毛,特别是一双非常大的眼睛,这种眼睛结构非常适合于在夜间搜寻食物。这是一种自然界数量非常稀少的灵长目动物,曾被认为已经灭绝了。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也有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其实,地球上还有濒危的语言和灭绝的语言。和地球上的物种一样,人类的语言也正面临着日渐消亡的风险。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死亡据统计,在一万年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可能有两万多种。但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不到7000种语言了,而且语言正在以比物种灭绝还要快的速度消失,差不多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宣告"死亡"。预计到2100年,很可能又会有一半的语言消失。其中,很多濒危语言往  相似文献   

13.
灭绝动物再生博物馆昨日首次向中小学生开放自2010年以来,全球各国生物学家都在研究灭绝动物的再生问题,并于2022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学家们利用最新的克隆技术,从已经灭绝的动物体内(如灭绝动物的标本)提取遗传基因物质,再由人工培养出动物来。这些被克隆出来的灭绝动物统一被运送到位于中国吉林的灭绝动物博物馆里。迄今为止,灭绝动物博物馆中已经拥有200多种灭绝动物。这些动物大多数的灭绝时间为18世纪初到20世纪末期。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观看到活生生的动物,还可以了解到它的具体灭绝时间及原因,就连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也与灭绝前…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9,(3):45-45
加利福尼亚州佩塔卢马市Point Reyes鸟类观测站的John Wiens在日前于芝加哥市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2009年年会上指出,实际上,大多数处境濒危的物种都需要“长期依赖人类的庇护”才不至于灭绝。并且它们可能永远也无法从濒危物种目录上消失。在最近的30年中,除了种群数量得到恢复的白头海雕和屈指可数的几个物种外,还没有什么动物能够被人们从美国政府公布的濒危动植物名单上抹去。而其他一些动物,例如加利福尼亚秃鹫,则需要人类提供长期的帮助才能够从其面临的绝境中幸存下来。  相似文献   

15.
在常人看来,灭绝动物复活如同传说中的"死而复生",听起来好似天方夜谭。但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面前,一切皆有可能。3月15日,一场名为"抵抗灭绝活动"的科学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科学家们探讨了复活已灭绝动物的问题,目前列入讨论名单的包括渡渡鸟、胃育蛙、猛犸等24种已灭绝动物。在物种不断加速灭绝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凭借科技让灭绝物种复活?如何提取已灭绝动物可用的DNA样本?复活已灭绝动物会危及现有物种吗?  相似文献   

16.
许多野生动物数量稀少,而且由于难以驯养,它们正在走向灭绝。下面这些动物就是非常稀有的物种,它们中的一些也许很快就会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让我们再看它们一眼吧!  相似文献   

17.
看天下     
烧烤美食竟是新物种在老挝石灰石岩层裸露地区,生活着一种长相奇怪的小动物,长胡须、腿短而粗,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这种动物一直以来都被当地人认为是“岩鼠”,而且经常被剥皮后出现在肉市小摊上,成为烤肉串。直到2005年5月,动物学家才确认了这种动物的真实身份:这其实是一种全新的啮齿类动物!Disco灯光诱杀毒蟾蜍在澳大利亚,一种名为蔗蟾蜍的有毒蟾蜍数量多达数百万只,它们释放出来的可致幻的毒液甚至能杀死鳄鱼和野狗。但谁能想到相貌丑陋的毒蟾蜍竟迷上了夜总会中的Disco灯光!2005年9月,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利用这种深色的紫外线光吸引…  相似文献   

18.
正在过去4.39亿年间,地球上发生了5次物种大灭绝,每一次都把当时的生物清扫了50%~95%,包括那些占优势的生命形式,最近一次遭殃的就是恐龙。研究证明灭绝事件之后要经过1 000万年,物种才能恢复到灭绝前的水平。但是新一轮灭绝事件又悄悄开始,有些物种曾自由生活了上千万年,逐步演变为所在环境里的王者,并一度被人视作图腾。但在近几十年里,在人类社会前进的凯歌中,它们正被一步步逼入绝境。风浪起,江上又来豚  相似文献   

19.
70年前,澳大利亚政府从海外将百余只毒蛤蟆(学名蔗蟾蜍,Bufo- marinus)引入昆士兰州,用来对付吃甘蔗的昆虫。然而用它们消灭害虫的目的非但没有达到,反而演变成一场生态灾难。现在,它们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无情地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在过去的60年间,蔗蟾蜍四肢的平均长度增加了25%,运动的速度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20.
加拉帕戈斯象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生物物种之一,它们一般能活到150岁左右,但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加拉帕戈斯象龟这一物种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在英国伦敦国家动物园,有一只名叫德克的雄性加拉帕戈斯象龟.它今年已经70岁了,但由于对异性缺乏"性趣",所以至今还没有"娶妻生子".这可急坏了伦敦动物园的动物专家和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