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俞勇 《科学中国》2006,(8):58-61
细菌对我们人类来说即是天使也是魔鬼,它带来疾病、痛苦和恐惧的同时,却是生命活动的支柱、人类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2.
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深邃外太空的探索,人们希望了解外星生命的形式。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奇异的微生物。这些"外星人"通常能够蛰伏在包囊里,用脚进食,用眼点来看,甚至还能在沸水里生存。它们通常以细菌为食,没有神经系统,但同样可以有感觉。它们以自体分裂的方式繁殖,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死去,但决不会衰老。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4,(2):37-39
疾病,让人痛苦的根源,它们牵动了全人类的心、j科学家们也把精力放在了如何更好地诊断、治疗各种疾病上。现在我们就盘点一下筛查、治疗各种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科学界正在对人体内的数十亿细菌———例如图中的乳酸球菌———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扮演的角色展开研究。图片来源:美国农业部人类并不孤单。每个人体内都携带了数十亿个细菌,它们寄居在我们的内脏、皮肤、嘴巴和鼻子,以及我们的生殖系统中。科学家将其称为微生物组,并且在过  相似文献   

5.
正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目前人类已知的有100多万种,而实际数量可能还远不止这些。昆虫数量如此之多,所以温暖的夏季我们到处都能发现昆虫的身影,它们在我们面前飞来飞去,爬来爬去。可是到了冬天,它们却似乎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样——我们很少看到它们。那么,寒冷的冬天它们都去哪了呢?没  相似文献   

6.
动物疾病袭人类2003年这个不平凡的一年里,人畜共患疾病频频突袭人类,影响之大令人始料不及。SARS、口蹄疫、疯牛病、猴天花与埃博拉病毒,这些“人畜共患疾病”通过各种途径频频突袭我们:2003年上半年在美国爆发的猴天花、兔热病、埃博拉病毒;2003年12月5日,韩国忠清北道的一座养鸡场发现禽流感后,当时就有61万只鸡和鸭子被屠宰。紧接着,关于禽流感传播的消息,就不断惊扰着全世界人们的神经。人类似乎正面临着微生物世界的巨大挑战。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特征——人畜共患,就是说它们既能感染动物,也能感染人类。  相似文献   

7.
喂养数百万只用于转基因的老鼠,在它们身上复制出人类主要疾病,找到治疗方法。科学家发现,老鼠的基因99%都和人类相近,它们的胚胎发育、所患疾病的类型也与人类大同小异,老鼠甚至也会和人一样因压力而紧张。近日科学家开始实施一项耗资高达1亿英镑的欧盟计划,利用这笔资金,科学  相似文献   

8.
<正>生病时,人类可以去诊所或药店,但动物们怎么办?科学家发现动物能通过食用一些特殊物质来治疗寄生虫及其他疾病,而且早期人类很有可能受它们的启发,找到了一些治疗疾病的良方。毒汁、树叶、单宁酸、酒精……动物的"药箱"令人大开眼界。沿着它们的指引,我们能挖掘到大自然的药品库,并用这些药品促进牲畜和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正癌症作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如今还缺乏特别有效的办法。为此,每一个针对癌症的新药、新技术、新研究的出现,都可能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并被寄予极大的希望,这是人之常情。但这种情绪的过度表达,则体现出人们对肿瘤治疗发展的某些不成熟心态。我们有必要普及一个非常基本的知识——能够"饿死"或者杀死癌细胞与能够攻克癌症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  相似文献   

10.
走,做药去     
《中国科技信息》2003,(18):12-13
必须承认,在过去的50年里,各类新药的出现,挽救了无数生命。必须承认,是疫苗的广泛使用,使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能够被消灭。必须承认,还有很多疾病仍然缺乏足够而有效的治疗药物,慢性疾病只能对症而无法治本。另外,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断出现的耐药性、新传染病如SARS的出现等情况表明,现有药物有它们的不足之处。整个世界都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新药能够被研制出来。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不可能不携带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进入太空。人类在太空中定居,它们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我们最好能够了解它们,知道它们是否喜欢太空环境,太空环境会使它们发生什么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大脑是人体最复杂、最精密的器官,交织着无数细密的血管和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细胞,一旦脑疾病发生,神经元死亡后便很难再生,大脑功能也由此受损。脑疾病离我们并不遥远,脑中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症等都属于脑疾病的范畴。在中国,有几千万病人正承受着脑疾病带来的痛苦,而全世界的患者数量,已达到数亿。然而,即便现代医学水平发展至今,疗效显著的药物却寥寥无几。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陈功带领团队研发的革命性新技术——大脑原位神经再生技术,为脑疾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此项技术是人类攻克脑损伤与脑疾病征途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将大脑内应激型胶质细胞,在原位直接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从而恢复患者的行为能力,有望治疗脑损伤、脑中风、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过去数十年来,世界上出现了不少令人闻之丧胆的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它们不但具有可怕的杀伤力,而且无药可治。近年来,不但人类遭受超级病毒困扰,就连禽畜都不能幸免。疯牛病、猪瘟乃至禽流感,简直使人畜不得安宁。海洋药物的研究,给人类带来了希望。“次生代谢产物”受宠地球上纷繁的物种中,约有80%生活在海洋里。“高压、缺氧、高盐”的生存环境和长期的进化过程,使很多海洋生物能够代谢产生一些结构独特的化学物质——次生代谢产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许多海洋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人类的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例如,“麝香…  相似文献   

14.
朊病毒——一类没有 DNA 和 RNA 的蛋白质微粒,它引发的一大类疑难疾病非常多见,科学家称为"人类最后的疾病",这一病毒我们称之为——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早已知道,动物们具有五花八门的智商,它们的聪明劲常常让我们目瞪口呆,但科学家们坚信,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动物们是不具备的。比如,人们能够借助概括、描述等手段为客观事物归类,通过抽象思维提炼,从而分析事物最本质的特性——比如,面对五颜六色的苹果、柑橘、香蕉、  相似文献   

16.
李旭 《百科知识》2015,(3):41-42
<正>每个人都经历过抑郁情绪,抑郁症也是心理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科学家认为"抑郁"是我们在应对重大生活事件,比如分离和疾病,所发展出来的一种适应性的方式。人类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令人痛苦的适应方式呢?抑郁情绪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呢?如果换个角度,我们或许会发现抑郁心情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3,(18):11-13
必须承认,在过去的50年里,各类新药的出现,挽救了无数生命。必须承认,是疫苗的广泛使用,使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能够被消灭。必须承认,还有很多疾病仍然缺乏足够而有效的治疗药物,慢性疾病只能对症而无法治本。另外.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断出现的耐药性、新传染病如SARS的出现等情况表明.现有药物有它们的不足之处。整个世界都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新药能够被研制出来。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在我们的耳边嗡嗡作响,扰人清梦;它们死缠烂打,锲而不舍地叮咬我们,让我们奇痒难忍;它们传播病毒,给我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97人因此丧命。  相似文献   

19.
人们一直把病菌和寄生虫看作健康的敌人,可是赶走了它们,我们的身体却更容易染上某些疾病。该改变我们的健康观念了——  相似文献   

20.
细菌把我们变成了人?玩笑开大了吧?这不是开玩笑。过去我们一提到细菌,往往就把它们跟坏蛋、害虫联系到一起。这也难怪,很多疾病都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但经过生物学家这1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人们现在终于知道,大多数微生物其实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不仅如此,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