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科技创业月刊》2005,4(1):F002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农药学省级重点学科组建的,由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杨光富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拥有农药学及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机化学、农药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六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农药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F004-F004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华中师范人学化学学院农药学省级重点学科组建的.由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杨光富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拥有农药学及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机化学、农药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相似文献   

3.
正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山东农业大学。这是山东继山东大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后,省属高校第一个获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山东省作物生物学研究方面有了高水平科研基地。实验室于1991年1月开始筹建,是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原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植物遗传工程""果树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3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03年1月经科技部批准组建的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创建的"吉林大学结构化学研究室"。1991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教育部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更名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申请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由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5.
<正>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在有机化学学科(领域)部署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前身是中科院金属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室,于1989年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在1995年和1999年的两次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实验室,经过论证,科技部于2000年2月批准组建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再次在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  相似文献   

6.
<正>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化学与膜分子生物学分室、清华大学膜生物物理与膜生物工程分室和北京大学膜离子通道与受体分子分室这3个分室组成。实验室于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于1996年、2001年和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2011年和2016年,实验室在生命科学领域5年一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正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洁净燃烧技术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2005年,科技部批准建设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6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2019年3月,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良好类实验室",在工程领域的29个良好类实验室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8.
正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2001年6月建立的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进入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序列,2006年通过建设验收。2011年10月,科技部批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1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建设验收,2017年6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首次评估。  相似文献   

9.
1990年9月15日,院长办公会议对已经由各专业局组织同行专家论证评议的实验室和野外试验站进行了审议,批准18个实验室和3个野外试验站正式对国内外开放。现简介如下: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organic and NaturalProducts Chemistry)隶属单位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吴毓林 学术委员会主任 黄维垣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该实验室是在1987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和相关资源组建的,是科技部于2007年批准筹建的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经过20余年的努力,在稀土理论、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分离和稀土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89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依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建立的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鉴于1995年和1999年连续两次在“国家化学学科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2000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扩充“中国科学院-中国石化总公司高分子化学联合开放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重新组建成“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2001年3月通过建设验收。  相似文献   

12.
正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科技部批准建设,2007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在两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优"。多年来,实验室围绕"认知的基本单元""学习和抉择""视觉意识"等认知科学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了多进化层次、多认知层次、多学科层次的研究,取得系统的、原创性的成果。实验室还开展了认知的分子神经机制及认知障  相似文献   

13.
(一)提高认识,群策群力,保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边建设,边开放,开放好1、充分认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从1984年开始,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在南京大学有计划地组建和装备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领导和组织这批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的过程中,学校多次组织有关同志统一思想认识,把办好重点实验室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力求使上下都认识到,重点实验室来之不易,办好更难。为此,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4.
正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10月获得批准建设,2009年12月通过验收,其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实验室围绕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国际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重点进行植被格局与演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  相似文献   

15.
正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在四川大学设立的"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5月由国家计委批准设立,1990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实验室正式向国内外开放,并于1992年1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水利水电科学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2005年4月8日,经国家科技部审核批准,由"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名为"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最早的内陆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工程类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对象,以部属重点高校之一的南京大学为例,通过对比"十五"、"十一五"期间该校在生命、信息、化学、数理、地学5个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科研数据,从科研项目、人才队伍、研究成果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绩,并结合重点实验室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与内容有机氟化学的新反应和新的氟化试剂;分子设计与合成含氟生物活性物质;含氟功能材料;解决国民经济所需有机氟产品研制中的关键技术。发展目标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有机氟化学的基础研究中心,世界有机氟化学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培养有机氟化学人才的摇篮,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所需含氟材料和含氟精细化学品的技术支撑中心。近期成果1998—2001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55篇,影响因子大于2的论文51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申请发明专利34。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8.
正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12月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建设,1992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正式运行,对国内外全面开放。其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996年、2001年、2006年和2011年分别通过了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等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4次评估,成绩良好。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原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经连续两次(1995和1999年)国家评估为优秀实验室后,通过专家论证,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推荐,国家科技部批准,2000年2月开始组建,2001年3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后正式运行。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两部分组成,北京部分依托于化学研究所,长春部分依托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03年实验室在科技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再次被评为优秀。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当今已发展到以合成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为特征的新阶段。高分子科学作为一个高…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批准建设,2006年12月通过建设验收。2006年及2016年,它在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以解决我国稻作科技和水稻生产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宗旨,顺应农业科技发展大趋势,瞄准世界水稻科学发展前沿,以水稻资源学和分子育种研究为重点,开展水稻生物学研究,为稻作科技发展提供先进的资源平台、技术平台和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