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9—2018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政府创新补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政府创新补助会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和实质性的创新产出;(2)从政府审计监督视角来看,政府审计在创新补助和国有企业创新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能够提高创新补助的激励效果;(3)从社会监督视角来看,高资质审计师能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创新,而机构投资者监督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高资质审计师监督能够对企业创新产生叠加效应,共同对创新补助进行监督。本研究有助于理解监督在政府创新补助中的作用,对减少政府资源浪费、提高创新补助激励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傅利平  李永辉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496-1503
采用2004-2010年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315家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从微观层面上检验了政府补贴、创新能力对企业存续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创新能力在政府补贴与企业存续时间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对企业存续时间产生显著的倒U型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因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创新能力能够降低企业退出风险,有效延长企业存续时间,同时,还可以在政府补贴对企业存续时间的影响路径上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存续问题的内在逻辑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902,959家企业专利数据,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于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与企业专利产出呈现出倒U型关系,当政府补贴低于某一临界值时,政府补贴显著促进了企业专利产出,当政府补贴超过临界值时,政府补贴对企业专利产出的抑制效应开始显现;(2)基于企业特征的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产权、规模和行业差异,表现为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对于政府补贴的反应更加敏感;(3)结合制度环境的考察发现,政府补贴与法制环境在影响企业专利产出方面存在互补效应,即在法制环境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在促进企业专利产出方面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政府补贴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制定创新政策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政府补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主要手段。以2010—2013年27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存在一个临界点,低于此点的补贴强度可以诱导企业RD投入,高于此点的补贴强度会挤出企业RD投入;企业寻租行为有利于政府补贴杠杆效应的发挥,但由于寻租属于企业的非生产性活动,通过寻租获得补贴扭曲了旨在促进创新的政府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5.
应用2012-2016年中国生物医药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提出并验证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资源倾向机制及信号传递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够通过资源倾向机制和信号传递机制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政府补贴通过信号传递机制释放的信号,对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作用不显著;银行贷款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均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创新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两种方式相比,机构投资者持股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BSFA)测算2009—2018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而检验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与传统产业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技术效率显著高于传统企业技术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政府补贴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效率,激励研发投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升盈利能力均是政府补贴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着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传统产业内,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更多的是依靠增加企业规模和利润间接促进企业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江西省立足自身特色也确定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科技资源是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核心资源。以南昌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调查为基础,分析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现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模型,采用DEA方法进行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的实证,测量出2010年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效率,进而提出了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的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研发投资“市场失灵”、政府补贴“退坡”问题,引入产业内补贴政策。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不同阶段不同补贴政策下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策略。研究表明:在有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既有政府补贴又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的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传统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同时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在无政府补贴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只有当补贴比例小于某一值时,产业内补贴才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无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研发投资市场失灵、政府补贴"退坡"问题,引入产业内补贴政策,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研究不同阶段、不同补贴政策下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策略。研究表明:在有政府补贴而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既有政府补贴又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传统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同时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在无政府补贴而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只有当补贴比例小于某一值时,产业内补贴才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无政府补贴也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正成为我国创新产出的新引擎。本文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2012-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出显著提高,空间集聚性较强,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具有时间衰退性。由鉴于此,为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各地区应提高产业创新知识共享能力、加强各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延长战略性新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俊周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4):34-43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分析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两者作用机理基础上,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利用2011—2019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计量回归和门槛检验,得出研究结论:其一,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向影响,且存在单门槛效应,对于融资约束指数SA大于-3.352的企业,政府补贴对其创新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其二,政府补贴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对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的影响有差异,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其三,政府补贴不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直接作用效应,也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间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更显著;其四,政府补贴并不是越多越好,存在单门槛效应,当补贴强度大于4.417%时,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会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金融错配对政府补贴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政府补贴并非总是能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即政府补贴效应存在非效率性;(2)金融错配是影响政府补贴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3)金融错配对政府补贴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倒“U”型双门槛效应:在显著左偏错配区域内,政府补贴具有积极的正效应,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在显著右偏错配区域内,政府补贴的非效率性较为突出。本文研究证实了金融资源配置通过金融加速器对政策引导具有相机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7-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创新数量(专利申请总数)和创新质量(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创新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绩效。本文进一步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施路径,发现信贷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呈现正显著,而补贴和税收机制影响则并不明显。本文不仅为产业政策推行的抑制效应研究提供了证据,还丰富和拓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以及优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昶  王恺霖  宋慧玲 《资源科学》2020,42(8):1566-1579
随着近年资源应用领域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下游材料端的技术创新突破已成为重构中国资源产业优势的战略着力点。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新材料企业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技术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风险投资与政府补贴对中国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①对于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促进了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中,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更明显但具有短期性,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则具有滞后性;②对于导入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较小,而政府补贴正好弥补了市场资金配置的不足;对于成长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长期激励效应强于政府补贴;对于成熟期新材料企业,政府补贴不能促进其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则比较显著。因此,为更好地提升中国新材料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引入分类补贴机制,重点向导入期新材料企业倾斜,并引导风险资本投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新材料企业。  相似文献   

16.
吕静韦 《科研管理》2020,41(6):4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展进涛  邵兴娟  徐萌 《科研管理》2019,40(4):103-111
政府创新补贴是一国扶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是促进农业企业的R&D投入杠杆效应而非形成补贴依赖,但补贴绩效如何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手工方式从涉农上市企业公开披露信息整理出的2012-2014年三年样本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R&D投资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涉农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显著,但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涉农企业的绩效增长短期对主营业务R&D投入会发生杠杆效应,但长期来看效应微弱,R&D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补贴依赖倾向。此外,涉农上市企业内部治理与经营水平也是影响政府补贴对R&D创新投入效率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从政府补贴的资助对象、方式和监管补贴用途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府补贴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探讨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本文运用我国2007-2019年上市企业数据,基于信号理论分析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非对称影响,并探讨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联合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政府的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倒U型影响,政府非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积极影响;(2)企业金融化会使得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影响效应更凸,并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3)国有企业属性会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且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对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弱于非国有企业;(4)不同地区和上市板块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的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非对称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