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其他同类探测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此次太空之旅共有3个科学目标:即通过在空间高分辨、宽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1月27日,中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悟空"取得首批重大科学成果。中科院院长、党组书  相似文献   

3.
科苑集粹     
暗物质的残骸通常情况下,当宇宙射线与恒星之间的气体和尘埃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时,正电子便会产生。意大利的一颗探测卫星在太空中发现了大量的正电子,数量之多无法用射线作用来解释,于是科学家推测,许多正电子也许是暗物质粒子湮灭时释放出  相似文献   

4.
天文宇宙     
正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现首批"拍电子伏加速器"和迄今最高能量光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LHAASO国际合作组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的伽马光子(拍=千万亿),这是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LHAASO尚在建设中,这次报道的成果是基于已经建成的1/2规模探测装置在2020年内11个月的观测数据。LHAASO是以宇宙线观测研究为核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可以全方位、多变量地测量宇宙线。  相似文献   

5.
宇宙线和超高能天体物理是当代基础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我国和日本在西藏进行的宇宙线合作研究,是当前我国宇宙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高海拔的地面可以观测到更多的宇宙线高能粒子,宇宙线研究最好能在数千米高山上进行,而日本没有4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日两国的合作研究酝酿于1978年,正式合作从1980年开始。实验基地设在拉萨附近的曲水县甘巴拉山(海拔5500米)上,探测手段是由铅板和X光片组成的量能器,主要记录超高能宇宙线粒子在大气中产生的空气簇射的轴心附近的高能粒子束,进而研究粒子核作用特性和原初…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来说,他们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就是碳-14测年技术,通过这项技术,他们可以推测一具已死生物残骸的年龄。不过很少人知道,他们能使用该技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天外来客——宇宙线。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射线,主要是由高能质子组成,此外还有伽马射线、氦离子和正电子等。这些高能粒子的能量有多大?我们知道地球上迄今最大的粒子加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2015—2016年将发射4颗科学卫星。2015年10月欧空局(ESA)前局长、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顾问Roger-Maurice Bonnet教授访华期间,本刊特对Bonnet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就世界及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计划的整体设计、运行与管理及国际合作等问题发表见解。1中国近期即将发射4颗卫星,包括预计于2015年年底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相似文献   

8.
通常情况下,当宇宙射线与恒星之间的气体和尘埃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时,正电子便会产生。意大利的一颗探测卫星在太空中发现了大量的正电子,数量之多无法用射线作用来解释,于是科学家推测,许多正电子也许是暗物质粒子湮灭时释放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认为可能发现了宇宙中暗物质粒子的痕迹,并将其名为“冒烟的枪”,是由于暗物质粒子穿过太阳系的某种未知的通道时所留下的痕迹。这项发现有助于我们增加查明暗物质粒子之谜的希望,该粒子被认为构成了宇宙中大约80%的质量。来自银河系中央附近区域的暗物质粒子探测研究显示,可能该粒子的形态并不类似于固体,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9,(2):7-8
暗物质的探测技术终于跨越了一道关卡。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家们近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探测器,可鉴别出难以捉摸的暗物质粒子。  相似文献   

11.
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自动送上来的宇宙深处的物质样品。它联系于宇宙的历、天体的演化、空间的环境和许多未解的科学之。在地球上对原初宇宙线的探测是通过其与大气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群———广延大气射(EAS)来进行的。EAS在大气中有其发生、发和消亡(对小EAS而言)的过程。测量只能在它们未消亡之前进行,最精确的测量则是在它的发展大处。为此,我们必须向约5000m的高山进发去找一个高海拔观测站。在拉萨市西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脚下,有一片约70km、宽约7—15km、海拔约4300m的山间地,叫羊八井,它是藏民传统的牧场,…  相似文献   

12.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07,(2):108-109
NATURE杂志内容精选宇宙中的暗物质分布图本期封面所示为宇宙中“暗物质”第一个大规模分布图的部分内容,是利用在“哈勃”太空望远镜迄今最大的一次勘测活动中获得的图像做成的。暗物质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在宇宙的物质中居支配地位,但既不发光,也不反光,因而是看不见的。它可以通过引力透镜效应(即前景中任何浓度的物质对来自遥远星系的光的反射)来间接探测。  相似文献   

13.
正当"暗物质"频繁成为大荧幕上的主角,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为这神秘的概念折服,最新的Planck卫星观测结果告诉我们,暗物质真真切切地存在着,我们的宇宙中约5%的质量来自于可见物质,而约27%的质量来自于暗物质,剩下的来自于暗能量。对这大量存在的暗物质,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我们推测暗物质应该是中性、非相对论性的,并且应该满足观测的残留密度要求。大型对撞机上能够模拟宇宙初期的环境,也就有可能产生出暗物质粒子。"周宁  相似文献   

14.
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宇宙引力透镜效应。科学家们日前成功地获取了一个巨型星系团中暗物质迄今最精确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15.
他的传奇人生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I0005-I0006
这台宇宙粒子探测器耗资达20亿美元,被安置在国际空间站上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刚刚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主导太空粒子物理学探测实验的科学家表示:未来两周内将会公布“暗物质”探测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暗物质的发现,寻找组成暗物质的粒子成了物理学家最迫切的任务之一。那么在这个领域,这些年来有何进展呢?2007年12月26日凌晨3:30,麦克默多,南极。负责释放科学实验气球的工作人员在零下40多度的气温下彻夜未眠,等待着风力减退。最后总算天从人愿,充着上百万立方米氦气的大气球终于升空了。气球上搭载有科学仪器,科学家要用它来开展宇宙线实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大量文献,基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力学理论,根据银心“黑洞“等观测结果,提出暗星(“黑洞”)-夸克星可能是宇宙中数倍于可见物质的暗物质的主要形态;基于琼斯假说的宇宙早期神秘的“消电离作用”作用及暗物质晕假说存在的问题,提出±e/3的夸克通过长距电磁作用与短程强相互作用构成的原始夸克星是宇宙早期的暗物质星体,其碰撞是产生恒星等可见物质之源,漩涡星系碰撞并合为一个椭圆星系可佐证之;已在γ暴941017的余晖中观测到的0.1TeV超高能γ光子,因其波长与0.1飞米级的夸克之径相符,亦佐证夸克星的暗物质星体假说。上述观点与宇宙微波背景、可见物质的元素丰度均无矛盾,但有待宇宙观测(宇宙极早期声子的探测以及2.7K是否存在于所假设的宇宙诞生之际原始夸克星形成可能释放的更高频率的辐射背景)证实或证伪。基于普朗克能标和上述宇宙学探讨的启示,提出±e/3的夸克可能是不能再分的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19.
地球大气簇射是由高能宇宙线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大量次级粒子,由于星际物质和磁场等影响,使得大气簇射过程异常复杂。为了追溯宇宙的起源,并研究宇宙线的性质及其起源,使得高能宇宙线方面的研究成为了天文学领域以及高能物理学领域中很热的一个课题。在Geant4环境下编写了一套计算机仿真模拟程序包——EASS(地球大气簇射仿真.the Earth’s Atmosphere Shower Simulation),研究了高能宇宙线穿越地球大气层时的大气簇射物理以及地球磁场对大气簇射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从宇宙线发现7o多年来,它为人类认识微观和字观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高能加速器问世以前,利用宇宙线作为唯一的高能粒子源在微观世界的研究方面曾有过一系列重大发现,如正电子、u子、π介子、K介子、超子、电磁级联过程、核级联过程、广延大气联级现象等,从而开辟了粒子物理这门重要的前沿学科。直至现在,宇宙线研究仍然起着尖兵探路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宇宙线发现之日起,这项研究一直推动着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的发展。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