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要明原理摇知现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劬H2O+Cu.实验现象:①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②试管口有水滴生成郾二、要懂操作摇知后果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步骤可概括为:先通氢,后点灯;撤了灯,继通氢郾也可形象地记忆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郾若氢气未经验纯,加热时可能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或盛有氧化铜的试管炸裂郾若先加热后通入氢气,试管内原有的空气与氢气混合受热,可能会发生爆炸郾若先停止通入氢气后撤去酒精灯,则会使生成的铜在热的条件下又被进入试管内…  相似文献   

2.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第三单元的内容.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这一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是利用启普气体发生器来制备氢气,此方法存在试剂用量多,容易造成浪费和实验难以控制等问题,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具实验效果不佳,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采用了微型实验.微型实验具有实验试剂用量少、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安全的特点;同时微型仪器精巧,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且微型仪器成本低,能够满足普通学校对实验操作的需求.因此,本实验利用微型实验所具有的特点,对氢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进行微型化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仅对学生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让实验更简单、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装置用于初三化学氢气的性质实验,可演示氢气性质的多个实验:氢气吹肥皂泡、点燃、爆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此教学仪器主要由氢气发生器、爆鸣器、吹肥皂泡、点燃、抽气、点火几个部分组成。整个装置的制作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经济实用,且有操作简便、现象明现,生动有趣的优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玉梁 《考试周刊》2013,(1):152-152
<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探究电解池的形成条件及电解的原理。探究实验:①如图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观察现象。(稍候,若碳棒表面无明显实验现象,则可取出碳棒继续下一步操作);②如图2:将两根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观察现象;③如图3:将两根碳棒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浸入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再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①碳棒表面无明显变化。实验②碳棒表面无明显变化。实验③阴极: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的基本要求1.大致知道水的污染和防治 ,以及水和人类的关系 ;2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 ;3.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 .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二、氢气知识的几种学习方法1.归纳法“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存在和用途”的规律是学习氢气有关知识的重点 .具体可将有关知识归纳如图 1.图 12 .口诀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步骤要求严格 ,若出现步骤巅倒 ,将导致实验失败或发生事故 .所以 ,为了准确地记忆 ,可将其实验操作步骤 :“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的CuO变成红色Cu 熄灭酒精灯…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原理 以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用铜作阳极,铁作阴极。利用通电不久一段时间内,H~+在铁棒上放电,而阳极铜本身溶解,变成蓝色的水合铜离子,通过蓝色溶液在溶液中阳极区出现,而和阴极区无色溶液形成一明显分界面,可说明放电速度(指单位时间内铜原子的放电数目,即单位时间内产生铜离子数)比离子迁移速度(指单位时间内从阳极区迁移走的铜离子数)大得多。 二、实验操作: 取一U形管,向其中注入3M的硫酸溶液,插入一根铜棒作阳极,一根铁棒作阴极,接在12伏直流电源上,则在阴极(铁棒上)有氢气放出,阳极(铜棒)溶解,开始由于生成的Cu~(2+)较少,  相似文献   

7.
复习要求 1.识记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 重要反应现象。 2.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 二氧化碳;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 钙溶液;碳酸盐、可溶性氯化物、硫酸盐会用指 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3.掌握检验物质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 和解答要领。  相似文献   

8.
金怡 《化学教学》2016,(5):65-67
围绕二氧化碳制备及性质设计了三组实验.“二氧化碳的产生”实验,利用一定高度的油层,延长了碳酸盐与酸反应时气泡存在的时间,使现象更明显、有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整合出在较短时间内、用较简单的操作验证二氧化碳多种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二氧化碳的消失与再现”实验,从多角度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用于酸、碱、盐的复习教学.  相似文献   

9.
许守仁 《成才之路》2013,(13):53-53
化学实验在中考试卷的比例约占总分的25%,且一年比一年考的多,重要知识重要内容不断出现,知识覆盖率很高。我们在化学实验的复习教学中,除了要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常规操作、气体的制取、几种相关物质性质的实验装置和物质的检验等一般要求,还要注意提高操作实验、化学实验问题的设计和分析解决能力。例1: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与NaNO的混合物;B.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讲授初三化学《氢气的性质》一节时,增加了一个能说明氢气“可燃而不能助燃”的演示实验。该实验的装置如下图:操作:按图1将一根蜡烛点燃后,慢慢插入盛氢气的集气瓶内(如图2),  相似文献   

11.
一个实验现象的溯源通城县关刀中学(437402)徐宁“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这是初中化学中一个极为平常的演示实验。在一次“碱的性质”的学生实验上:试管①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但几分钟后红色会逐渐退去而变成无色。重复实验结果依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教材中“氢气的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的存在不足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大注射器作为制取氢气的反应装置,低泡洁厕液和废旧电池上锌片作为反应药品,眼药水瓶用于收集氢气进行验纯,粗针头作为燃烧尖嘴管,附有打火机点火器的小注射器作为不纯氢气爆炸装置,自制酒精打火机作为热源等,设计成便于学生做的家庭趣味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简易、安全、成功率高且实用;所有实验完成仅需要4分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现行教材对二氧化硫漂白性质的实验一直采取以下操作 :将SO2 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 ,品红溶液的红色退去 ,再加热试管 ,红色又恢复 ,装置见图图 1 原实验装置    图 2 改进的实验装置1。由此教材得出结论 :“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 ,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某些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教师对该反应原理很清楚 ,但是学生不知道 ,这种操作能不能说明该反应原理 ?学生心中留有疑问 ,更重要的是 ,加热又分解出的SO2 不经处理 ,直接排入空气中 ,没有…  相似文献   

14.
黎斌 《化学教学》2001,(5):34-35
天津、江西 2 0 0 0年高考化学卷第 2 3题为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 ,加热试管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冷却后恢复红色 ,则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 ;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2 )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  相似文献   

15.
1.己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_20,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 44页 [实验 3-1 ]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白色絮状沉淀 ,存在时间短 ,不易观察。若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a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b .实验操作 :①将还原铁粉和稀硫酸加入具支试管A ,NaOH溶液加入具支试管B ,迅速按图 1连接好。②打开铁夹 ,产生的氢气通过橡皮管和导气管进入具支试管B ,由具支试管B的支管口排出。③待反应较缓慢时 ,关闭铁夹 ,具支试管A中由于不断产生氢气 ,其压力逐渐增大 ,将含有Fe2 的溶液压入具支试管B。c.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 ,具支试管B中有大…  相似文献   

17.
有关铝盐性质的知识是中学化学《镁、铝》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知识在课本中是描述性的.内容分散,学生不好掌握.如果采用编排一组实验的方法进行复习,会使学生加深理解,能比较系统地掌握铝盐的性质.具体做法如下:实验一:在盛有少量三氯化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结论:溶液变红.这是由于铝的强酸盐水解,溶液显酸性,如硝酸铝、硫酸铝等.离子方程式为:Al~(3+)+3H_2O(?)Al(OH)_3+3H~+.  相似文献   

18.
氢气还原氧化钢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的热点考点,应很好掌握实验操作与现象。一、操作要领1.实验装置在装配反应装置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同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并且要紧贴试管上方内壁。排尽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操作通氢气点黑色CUO变成红色燃酒精灯加热撤掉酒精灯固体冷却后.停止加热撤去导气管停止通氢气。以上操作步骤可简化为“一通二‘点三摄四停”;又可形象地比喻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领还可以用下列口诀概括:取出少量氧化铜,装入…  相似文献   

19.
实验介绍:演示实验"电泳现象"是在一个U形管内盛有红褐色的Fe(OH)3胶体,从U形管的两端管口各插入一根电极,然后接通直流电,通过观察阴极和阳极附近颜色的不同变化来说明胶体的带电性质.本实验关键是控制好Fe(OH)3胶体的制备和渗析以及胶体与电解质溶液的加入等的操作.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控制好以下方面的操作,本实验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它不仅仅影响学生对氢气性质的掌握,而且也是液体固体反应的代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都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速率难以控制教材的实验装置难以控制反应速率,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且在检验氢气的纯度时,肥皂水难以吹出泡泡,反应现象不明显,课堂教学效果不好。2.实验步骤繁琐教材中氢气的制取、验纯及性质实验是分开的,步骤比较多,药品用量也多,容易造成浪费,不符合绿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