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幽默语言的意义 幽默,它是属于喜剧范畴的美学概念,是一种关于笑的艺术。已故著名修辞学家张弓先生曾经指出:“幽默是轻松愉快地风趣地对待某些可笑的事物。”幽默能使人在含笑中明辨是非,增长智慧。幽默,有表现于体态动作的,有表现于语言对话、演说的,也有表现于文学作品、曲艺以及漫画艺术的。表现于语言文学作品的,还有一种幽默小品,它是一种比笑话更短小精悍的文学样式。对所有这些表现于语言对话、演讲和文学作品的幽默,我们这里统称为幽默语言。幽默语言,是一种诙谐、机智、有趣而又留有余味的语言。这种语言,象其他的幽默艺术一样,能反映出说话人和作者的聪明、才智,能表现出说者和写者的自信和乐观。它能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并使人在微笑中得到教益和美的享受。 幽默语言,虽然与俏皮话、讽刺和笑话等有相似之处,有时也相互交错、难解难分,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分别属于不同范畴。 俏皮话,俗而不雅,让人为笑而笑,没有什么深意,只有滑稽感。而“‘滑稽’不完全相等于‘幽默’。‘幽默’比‘滑稽’的含意更广一些,也更高超些。‘滑稽’可以只是开玩笑,而‘幽默’有更高的企图。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则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讽刺,它主  相似文献   

2.
刘颖 《现代语文》2006,(4):123-124
“幽默”,是由英语“humor”一词直接音译而来的外来词,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幽默”一词乃林语堂所译,他说:“幽默”二字原为纯粹译音,行文间一时所想到,并非有十分计较考量然后选定,或是藏何奥义。Humor既不能译为“笑话”,又不尽同“诙谐”“滑稽”;若必译其意,或可作“风趣”“谐趣”“诙谐风格”,无论如何总不如译音直截了当,省引起人家的误会。  相似文献   

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一篇充满喜剧性的作品。它是以幽默对象和滑稽对象来表现喜剧性的。周国雄先生在《语文学刊》(1988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所表现的幽默美列为滑稽美,把幽默对象说成滑稽对象,我有不同看法:幽默与滑稽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但实质上是两个不同的美学概念,是混淆不得的。 幽默与滑稽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表现内容与形式、本质和现象的矛盾所显示的荒谬、不合常理;二者都引人发笑。若不注意区别矛盾的具体内涵和笑的不同意义,就非常容易导致二者的混淆。其实,它们是有形态差异的。幽默表现的是内美外丑所显示的荒谬、不合常理,而滑稽则表现内丑外美所显  相似文献   

4.
怎样讲故事     
我不能说自己能够把故事讲得尽善尽美。我只能说我知道应该怎样讲故事,因为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与最出色的讲故事的人打交道。故事有好几种,但只有一种难讲——那就是幽默故事,我将主要谈谈这类故事。美国的故事幽默,英国的故事滑稽,而法国的故事诙谐。幽默故事的效果依赖于故事的讲述方式。而滑稽故事和诙谐故事则依赖于内容。  相似文献   

5.
《笑赞》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笑话作家赵南星编写的一部笑话故事集.它的每则故事都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笑话,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评赞.作者在笑话中嘲笑和讽刺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病态和丑恶现象,而在评赞中又有意识地点明和发挥笑话的意义,把笑话和寓言自觉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代寓言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先秦哲理寓言、唐宋讽刺寓言和明清诙谐寓言三个创作高潮.先秦哲理寓言从神话、传说、诗歌中吸收创作题材和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唐宋讽刺寓言又兼收佛经、传奇和变文的艺术成果,明清诙谐寓言进而融汇笑话诙谐幽默的特色.而赵南星的《笑赞》正体现了明清诙谐寓言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笑话和寓言的结合,是中国文学的土特产,也是中国笑话的民族特色.刘勰《文心雕龙·谐隐》说:“古之嘲隐,振危释惫.虽有丝麻,无弃菅蒯.会义适时,颇益讽戒.空戏滑稽,德音大坏.”主张嘲笑文章和隐语应该通过戏谑、滑稽等逗笑手段发挥“振危释惫”的讽刺和劝戒作用.赵南星在《笑赞》题词中也说:“书传之所纪,目前之所见,不乏可笑者.时所传笑谈,乃其影子耳.时或道及,为之解颐,此孤居无聊之一助也.然亦可以谈名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表情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教学中的幽默既有一般含义,也有特殊含义。它的“形”是幽默,而“神”则是教育。它表是滑稽、戏谑、诙谐等形态,“里”却是引导学生前进的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谈英语幽默的妙用□王雪松“幽默”是英文humour的译音。幽默是一种文艺体裁,也是常见的写作风格。它虽不属于修辞的范畴,但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幽默的首要特征是诙谐滑稽,令人发笑,这是幽默存在的基础。例如:Tom(inthemorning):whe...  相似文献   

8.
“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但我们并非没有机会遇见类似的滑稽人,平民百姓中就多有这样可爱的无名的智者。我相信,在严重变形的民国时期人物中,一定也有不少诙谐幽默之徒。然而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决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像。好玩,不好玩,甚至有致命的力量——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一点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一年一度的“与经典结缘”童话剧主题活动又拉开了帷幕,大班的幼儿都很喜欢《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于是我选用《猪八戒背媳妇》这首略带幽默与诙谐的乐曲开展韵律游戏,带领他们重温经典,一起看剧、演剧。  相似文献   

10.
“幽默”是一个属于美学范畴的概念。总的说来,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幽默是喜剧艺术(或称“笑的艺术”)的一个总称,它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及其它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等)在内,讽刺、滑稽、戏谑、闹剧、打诨……都是“广义的幽默”大家族中的合法成员。狭义的幽默仅仅是喜剧艺术中的一个分支,是“笑”  相似文献   

11.
一涉笔成趣、幽默诙谐是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埃德加·斯诺在《鲁迅——白话大师》(见《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中说:“在鲁迅几乎所有作品中都突出地表现了他那‘笑’的天才”,他善于“把讥消、讽刺和微妙的幽默结合起来。”斯诺的感受是符合实际的。这个特色在鲁迅的散文中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大约由于鲁迅曾经激烈地批评过林语堂所提倡的幽默的缘故,有人就以为鲁迅是不赞成幽默的。这是一种误解。林语堂办《论语》杂志提倡“幽默”之初,鲁迅曾亲自为其撰稿,以示支持,他那篇连标题也颇有滑稽感的《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便是发表在《论语》半月刊第十三期上的。这篇纵意  相似文献   

12.
丑、滑稽、幽默与喜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喜剧性的三基因:丑、滑槽、幽默,其形式指归是以“笑”为载体,从而传达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滑稽是冲突事物的喜剧再现;幽默是一种超脱而潇洒的人生态度,如果滑稽以“肯定的事物”的方式出现,那么此非“讽刺”,而为“幽默”。现代“审丑”学,已不仅限于美丑对立关系,而以其哲学和宇宙的沉思与多元而开放的创作,为我们重新构建“喜剧精神”的内核。只有喜剧精神,才能将丑、滑稽、幽默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揭示客体对象的丑与环境的关系,使丑显示出喜剧性。  相似文献   

13.
做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其存在方式包括滑稽、讽刺和幽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笑。滑携是悖反自然规律的形式,滑稽之笑的构成方式是“我们笑我们”;讽刺是悖反社会规律的形式,讽刺之笑的构成方式是“我们笑他们”;幽默是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双重悖反及和解的自我观照形式,幽默之笑的构成方式是“我笑我”。只有通过对不同的笑的构成方式的研究,才能窥见喜剧性笑的一般,界定喜剧的研究范围,揭示喜剧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4.
幽默趣谈     
周艳梅 《初中生》2009,(6):28-29
幽默是英文“humor”的音译,上世纪20年代由林语堂先生译出。林语堂先生说,“humor”不容易意译,中文现有的词如滑稽、诙谐、调侃、开玩笑、孟浪、揶揄、俏皮……都无法表现宽宏恬静的幽默本意,所以只有采取音译。当时有人建议译为“语妙”,让人望文就能知晓其义。林语堂先生表示欣赏,认为“语妙”这个译名语出天然,音韵相近,诚有可取。但后来林语堂先生又说“幽默”已成口语,不宜取消,于是“幽默”一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现代汉语的“幽默”一词是英语humour的音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幽默被解释为讲话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牛津字典》把它解释为“一种能抓住可笑或诙谐想象的能力。”中国人民的性格以朴实、含蓄见长,鲁迅说:“中国人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幽默的社会文化气氛的形成,必须有相当程度的言论自由。改  相似文献   

16.
幽默,本是英语“humour”的音译。它是指言语或举动生动有趣而含意较深。通常,我们称幽默为健康的笑,含泪的快乐,是一种高级的滑稽。文艺学、语言学里讲的幽默指一种寓庄于谐的艺术风格、造句方式。它既能给人愉快,又能使人深思。目前,这种艺术风格和语言方式已经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的欢迎。所谓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2013,(15):58-58
2010-2011年,秦涛参与了“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华大典·法律理论分典》的编纂工作,并任编委会成员。他甘坐冷板凳、埋首故纸堆。他写的《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诙谐幽默而又严肃认真,被《法治周末》评为2012年度法律图书。  相似文献   

18.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抒写现实生活,又不类同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中,似乎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对此,历来的评论家曾有过种种的探讨,产生过不同的解释。明清两代评论家认为“或云劝学,或云谈理,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词甚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强调《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见”(胡适《西游记考证》);还有人认为书中是阐述“三教合一”的心学。近半个世纪以来,更多的人习惯于用社会政治的观点来解读这部小说,提出诸如“起义说”、“斗争说”等。但很多人忽视了这一视角,《西游记》是大成于人之手的,其作吴承恩在其中倾注了大量情感,此书不可能不融进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对社会清醒尖锐的批判与思考。所以书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庄子》中的喜剧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论述,揭示了作者造成喜剧性的常用手法及其喜剧性的特征。认为奇诡怪异、诙谐滑稽是《庄子》喜剧性的体现,庄子的笑是苦命者的笑;《庄子》中的幽默,属于黑色幽默;书中大量喜剧性的故事,机锋玄深,雅者足以玩味,辞浅风趣,俗者亦可愉心。最后提出了“究竟可笑的是谁”的问题,是喜剧研究中关乎社会价值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