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的治国方略,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了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并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措施进行探讨,对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20,(1):99-102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证,是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依法治国方略落实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主体,加强全体人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未来全面依法治国践行者和建设者,通过坚持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方式来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使其真正领会法治要义,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这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法治是人类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法治与法制含义上存在着差别 ;同时文章对影响依法治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60多年的法治实践既有痛苦的教训,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宪法地位与权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从阐述法治国家的真正含义和基本原则出发,正视我国法治建设现状,说明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是任重而道远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我们认识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确立,是我们党实践和运用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伟大成果,表明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表明以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要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精神是相互契合并统一为有机整体的。科学发展观是全新的发展方略,依法治国则是全新的治国方略。从法治精神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依法治国建设,二者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德治”与“法治”的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治国方略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功能互补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二者作为治国的方略并举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通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但很多人将法治和依法治国等同,混淆二者的关系。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法治的内容和体现。二者在实质、内涵、范围、对象、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探讨它们的关系既有理论意义,又有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立法、执法、普法的论点,对我们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基本的治国方略、治国体制,具有丰富的、确定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法律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基层民主建设是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的生动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经历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以政策治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创造性发展的历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他根据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完善法制,推进从进行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促进法治化的进程,创造法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考试法治的历史解析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着悠久的考试文化和考试法治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民族振兴与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我国每年有近亿人次参加各类国家级考试,但至今没有出台"考试法",与考试大国的形象极不相符。强化考试法治理念,制定"考试法",实行依法治考,提高考试执法能力和水平,是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推进考试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后现代法学的几个争议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法学是继自然法学、分析实证法学、社会学法学三大流派之后的又一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学思潮。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在西方社会占得一席之地,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还不足以终结以现代法学为标志的时代。后现代法学揭示出现代法学的弊端,启发我们客观审视现代法治的传统观念和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从而确立法治与德治同时并举的治国方略。虽然后现代法学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但我们应客观地分析其利弊,以期将后现代法学的智识资源转化为法治建设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16.
二千多年前,先秦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并付诸实践,对后来历代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虽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但也蕴涵了现代“法治”思想的启蒙火花,不能简单、武断地将其归入“人治”的范畴,我们要用全面的、历史的眼光吸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其核心,实质和第一要义,是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即发展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发展经济的第一保障是民主法制建设,邓小平实事求是是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客观地分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建设现代的需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国情的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发展的需要第一系列依法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治国家不仅仅是制定和执行各种各样配套的法律,而且也包括更新或重建我们民族的法伦理。亲属法伦理"爱有差等"及义务本位性,与"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法治精神相冲突,亲属法伦理重视亲情、讲求人性与人本、人道的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相契合。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必须对亲属法伦理改造和继承.把法治理想转化为中国人的精神情感认同,这是我们实现最高层次的法律秩序—法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如期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但是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依然薄弱,并严重影响着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普法教育,营造一个公正司法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我国公民的理性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