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舆论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监察器。被舆论贬斥的对象怕舆论监督,恨舆论行为人。因此,近年来新闻官司呈迅速增加趋势。新闻媒体在应付新闻官司之余,产生了“厌讼心理”,导致舆论监督的异化。 一、栽刺难,栽花亦难,新闻官司迭起 近年来,新闻官司不断增加。新闻媒体的头头脑脑们作为“法人代表”,每每受到舆论监督行为人的牵连。在应付迭起的新闻官司中,许多人感慨:栽刺难,栽花亦难。 新闻官司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 1、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运用法律对滥用舆论监督权者进行监督。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少数新闻从业人员经不起金钱和享乐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公民或法人对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提请诉讼,可以纠正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督促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因此,对这样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体不必讳疾忌医。 2、被批评者强词夺理,想通过打官司挽回面子。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是写作发表批评报道。尽管传媒批评的人和事“完全属实”,可少数单位、部门和个人,仍会百般抵赖,狡辩,甚至利用职权刁难、报复传媒和编辑、记者。以“打官司”为要挟,往往是被批评者强词夺理,企图挽回面子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蝴蝶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借用气象学的一个概念“蝴蝶效应”,来描述网络舆论监督中的网络独特的舆论生成现象。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蝴蝶效应”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发展和变化又有怎样的规律性?它的舆论意义如何?作者通过个案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社会,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人民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直接发表意见的平台,可以直接参与到舆论监督中,行使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球信息传播模式进入革命性的“自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圈出现官方和民间两个重要的舆论场。党报媒体矩阵传播平台强化舆论监督职能,担当助推党委政府工作的“监督员”、网络“谣言粉碎机”和网络杂音的“定海神针”,实现两个舆论场的统一和共振,让正能量和主流舆论占领阵地,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雨晴 《新闻世界》2014,(4):267-268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中,京华时报报道的失范致使其公信力受损,被大众认为有滥用舆论监督权的嫌疑。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怎样合理使用自己的舆论监督权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齐琳娜 《传媒》2016,(8):92-93
媒体舆论监督,对社会正义的实现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完善的媒体舆论监督体制,应为司法机关的调查和法院作出公正判决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舆论监督可以追问真相,但不应该对案件结果做出先入为主的判断,不能干预司法部门的判决结果.对此,本文在简要探讨大众传媒“舆论审判”自身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从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大众传媒如何防范“舆论审判”,以期进一步推动媒体舆论监督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京华时报》报道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为例分析指出,从传媒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角度看,无论是利用版面资源对企业进行大规模批评,还是有意无意地对公众真正关切问题的忽视,以及监督证据的缺乏和暧昧的双重身份,都反映出《京华时报》存在滥用舆论监督权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正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PC网民的规模达到5.9亿人,增速为6.8%;移动网民的规模在2013年底达到5亿,增速为19.5%。由于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运用,传统媒体在报道上存在限制的事件得以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比如网络对于诸多公权滥用事件的揭发,网络逐渐成为民众表达舆论、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平台,成为媒体发起舆论监督的源头。舆论监督一直以来是政治生活的热点,是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当前我国的舆论监督呈现出怎样的态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怎样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关于舆论监督丰富的论述及新闻思想为我国舆论监督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实行舆论监督,固然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但重要的是得有法律的保证。领导的理解,群众的支持,无疑是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利条件。但是,舆论监督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领导者个人的开明。有些领导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开明,在另一个问题上不开明;在这个时候开明,另一个时候不开明。因此,只有把舆论监督置于法律保护之下,才不致于因为某个领导者注意力的转移或工作岗位的变更而使舆论监督中断。这项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法律保障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权,一是以法律防止滥用舆论监督权。我们都知道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法律保护公民所拥有的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确定公民概念,意味着少数或者说部分人的利益被承认,并受到法律保护,这对于建立民主制度,实  相似文献   

9.
舆论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其最主要的表达渠道,于是媒介监督也就成了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状态下,舆论监督应该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监督,“它的力量在于舆论的影响力,影响力不在于它拥有什么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造成的一种精神方面的道德压力。”①在这种压力的督促与影响之下,被监督者的言行出现与公众意见一致的倾向,这就是舆论监督要达到的目的。基于舆论监督的这一内涵,媒介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一个底线——那就是始终自觉地作为公众意见的发布者,政府政策的影响者,一旦突破了这个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没有出现“舆论监督权”的字眼.其他法律、法规也没有对舆论监督权的法律定义.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权包括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新闻出版自由等方面。舆论监督权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以及整个社会必备的权利.只有具备了这一权利,人民才有可能发表自己的各种主张,政要官员等公众人物才有可能受到真正的舆论监督,才能揭露、防范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对于一个开放的社会机体的良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社会蓬勃发展、变革图新的时代表征。一个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能够制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我国的新闻报道强调  相似文献   

12.
牧歌  马少猛 《传媒》2021,(6):91-93
在反腐败斗争中,舆论监督具有宣传引导、教育防范、监督促进、警示威慑和揭露与检举揭发等作用.然而,从反腐败视域来看,舆论监督却面临着智能传播时代所呈现出的网络媒体自身缺陷凸显、舆论监督权滥用、专门化法律法规缺失等挑战,存在主体错位、权责不清、力度不够等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新理念,加强并优化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作配合,加强对舆论监督的引导,构建舆论监督的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推行相关立法,能够加大舆论监督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近期,记者被打事件频频发生,如何维护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舆论监督权的理论基础和舆论监督的法律和政策依据进行归纳分析,为舆论监督的权利来源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紫缘 《大观周刊》2013,(11):142-142
网络媒体作为新时代下新的舆论监督形式,凭借独特的传播优势,其舆论监督功能迅速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存在“泛政治化”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思考。本文从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出发,分析网络舆论监督“泛政治化”现象的影响,为我国今后的网络舆论监督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揭黑报道大多会令人大快人心,其掀起的巨大社会舆论又能够促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但为何记者在报道易建联“年龄门”事件过程中却遭到了社会一定数目人的反对和奚落?究竟是记者报道方式问题还是另有深层次原因?我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在受众接受心理层面上存在两大类别,即硬性舆论监督和软性舆论监督,而记者在行使其舆论监督权时忽略了这两类新闻舆论监督的区别,从而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云南的"躲猫猫"事件经网络广泛传播后,网民踊跃发言,形成了若干轮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对这起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法律制度保障、舆论环境保障和网络民意保障下,网民通过反馈性舆论监督对社会热舆论事件行使着监督权利,在凸显网民舆论监督能量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贺立凯 《今传媒》2013,(6):23-24
当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发挥的作用,并在实际监督过程中解决了许多问题。因此,学术界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予以了高度重视。本文拟从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五W"模式入手,结合当前国内的网络舆论的热点问题,研究探讨网络舆论监督所引起的传统舆论监督各要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后,随着国家政治民主进程的推进,促进信息公开,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政府实施了许多有力措施保障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中将保障记者的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摆到重要地位.然而,一些地方仍不时发生地方公权力直接或间接侵犯记者舆论监督权的事件.据10月22日<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东莞市委宣传部起草了<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关心支持媒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意见>,以更好服务记者采访为由提出向记者发放"专用采访证".  相似文献   

19.
略论舆论监督的法律地位与权利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且强调在实施这一方略中,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目前,在新闻媒体上开展舆论监督,不仅存在一些思想障碍,而且还存在着不会或不善于运用舆论监督权的问题。新闻舆论监督究竟是一种什么行为?笔者认为,它不是新闻的任意行为,...  相似文献   

20.
艾萍  吴余 《东南传播》2011,(10):49-51
网络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各类公共事件的传播扩散和解决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监督作用。本文通过对"我爸是李刚"事件的传播过程和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对网络舆论的开放性、互动性、主体的大众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进行探讨,根据目前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自发性、匿名性、盲从性和网络暴力等问题,试图从网络自律和政府监管两个方面入手,促使网络舆论监督发挥更加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