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言论     
过去父母敢跟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今天倒过来了,很多孩子对父母说:“你懂什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就会说:“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什么用啊?”“给你吃了那么多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3.
徐岫茹 《宁夏教育》2006,(7):138-138
近日,一位家长谈到一件事。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只想吃羊肉串!”妈妈说:“不行,饭做好了,不能吃那个!”孩子仍坚持要吃,爸爸说:“羊肉串不卫生,就不能吃,不好好吃饭我揍你!”于是,孩子大哭。奶奶说:“乖乖别哭!吃个羊肉串怕啥?奶奶给你钱!”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父母的“教育”都无济于事了。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  相似文献   

4.
经常听到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做题和考试的时候马虎”、“写字磨蹭”等等,父母在诉说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做出如下的总结:你说他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他怎么就是不改呢?总之父母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几个学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数学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被数学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似乎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惯例或者说是很多教师程序化的处理方式,老师先问其中一个孩子:“你回家后不先完成作业,难道你的父母就不管吗?”孩子嗫嚅良久才小声说:“不常管。”老师有些动怒,接着问:“那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难道他们不知道你学习的重要性吗?”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纵容和溺爱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日渐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对他说“不”的时候了。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他们的请求说一声“不”。  相似文献   

9.
曾子杀猪     
在经典里走出,在智慧中安顿,e时代与古典的碰撞———中国文学中的智慧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买东西,但孩子却哭着缠着不让她走,于是她哄孩子说:“如果你乖乖地待在家里,回来后就杀猪给你吃。”当她从集市上回来时,见曾子要将猪捆起来准备杀掉,于是连忙制止丈夫说:“我不过是哄哄小孩而已,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认真地对妻子说:“和小孩子不可以开这种玩笑,孩子还太小,不懂道理,全靠父母言传身教,今天如果骗了他,那就是教他学会骗人,作父母的要是欺骗了孩子,就再也得不到孩子的信任,以后想再教育他们就很难了。”说完这话…  相似文献   

10.
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其实,父母这是冤枉了孩子。父母说的话孩子都在听,而且孩子是非常听话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也许是因为父母自己说的话有了问题。父母的话说得不符合科学,比如希望孩子一天到晚都对书本如醉如痴;比如希望孩子对别人很圆滑但是对父母却要诚实等等。本期的《谨慎教子》一文,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小的时候在外面受了欺负,父母告诉孩子“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孩子听了父母的话,采取了这种自卫方法。但是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再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大的伤害和…  相似文献   

11.
杨多多 《山东教育》2004,(33):39-39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情愿时,他们便会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任由孩子对你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13.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14.
朱莉  木制墙 《家庭教育》2009,(10):32-33
经常有不少年轻的父母问我:“张老师,你认为什么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我的回答是:“健康、快乐。”也就是说,父母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健康不健康,快乐不快乐?”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小学生》2010,(12):24-25
现在老师们都在使用鼓励教育,多说孩子们的优点,多对他们说:“你真好,你真棒!……”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在孩子面前称赞孩子,老话也说:“疼孩子疼在心里,不要疼在嘴上。”这是怕造成孩子自满和骄傲的心理,当然,如果我们不是衷心称赞孩子,只是胡乱称赞一番,那么就确实有宠坏的可能。我们在日常生活该怎样鼓励他们呢?下面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电话铃响过,一位老朋友约我谈谈他孩子的问题。他的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见面后刚刚坐定,顾不上老朋友相见的许多客套话,他便急切地直奔主题:“老马,你说,与孩子怎么会这样难于沟通呢?你看,这是她的作文。”我接过作文,但见字迹清秀,第一印象挺不错。再看内容,大意是“我”躺在自己的屋里,时时眼望与父母的屋子相隔的那扇小窗,似乎心与父母的心隔得很远。父母对“我”为什么那么不理解,“我”多么想打开那扇小窗。文中记下了父母对“我”不理解的几个故事。“你看,明明是她不求上进,不知拼搏,还说大人不…  相似文献   

17.
男生与女生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高中,早砦成为大人。不久,我终于进入了心目中理想的高中,带着一份喜悦与激动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高中了……”而父母却笑着说:“不,孩子,成为高中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了……”  相似文献   

18.
孩子得到荣誉后,父母感到高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要想让荣誉真正成为激励孩子的有效手段,使孩子有一颗正确对待荣誉的平常心,父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小鼓励孩子注重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终结目的。当孩子取得成绩后,父母不要因此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尤其不要和孩子说这样的话:“你要是不这样做,叫我多没面子。”或者是:“你要和别人比一比,你永远是最优秀的。”2.不要把获得荣誉和一些功利的因素相联系,比如获得三好生或者某种证书就能有什么好处之类的。3.孩子在客人面前…  相似文献   

19.
请您签名德辉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作业本上罚写了100遍“我既懒惰又顽皮”后,便带着本子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老师让你在上面签名。”可笑程度☆☆☆☆☆山东省即墨市第四实验小学六(3)班姜寿鹏供稿父母的工作朋友是小儿科医生,他的妻子是助产士。老师问他们的儿子:“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儿子回答:“妈妈生产孩子,爸爸修理孩子。”可笑程度☆☆☆☆☆什么叫动物园“哥哥,你说什么叫动物园呀?”“动物园就是有动物,但又不让打猎的地方。”可笑程度☆☆☆☆☆以上两则刘军摘第一名老师:现在公布考试成绩,只有亮亮考…  相似文献   

20.
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假如你是优秀的父母,我建议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