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呼唤书评权威书评需要权威。书评权威不但能对图书的价值作出具有权威性的评价、判断,还以其权威性影响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它依附的形式有二:一是权威书评报刊,像美国的《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英国的《泰吾士报·书评周刊》和《伦敦书评周刊》那样,他们褒扬的新书一定会在国内畅销,他们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新闻界举行了最佳报纸的评选活动。由在 美国新闻界享有盛名和权威的新闻学术杂志──《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发起,邀请美国一百多位来自大报和小报的主编,对美国所有的报纸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评比,最终评选出最佳报纸。 参加这次评选活动的独立的评审委员会委员的权威人士有:哥伦比亚新闻学院院长汤姆·戈尔茨坦、著名专栏作家日内瓦·奥佛豪瑟、泼耶特研究所所长詹姆斯·诺顿、梅纳德合伙人公司总裁南希·H·梅纳德、新闻优秀项目主任汤姆·罗森斯蒂尔、美国报纸主编协会退休执行人李·斯丁奈特、退休的《迈阿密先驱报》的出…  相似文献   

3.
他,本来可望成为一个好记者。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便在《世界知识》、上海《大公报》等报刊上连续发表文章,显露了他研究问题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他,本来可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在大学读书时期,专修数学,成绩优异,尤其对拓扑学等方面素有研究;早年,翻译了曾经得到爱因斯坦好评的美国数学名著《数,科学的语言》一书,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介绍了数学概念的发展;他,本来可望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史学家。他的史学论文屡在国内和海外报刊登载,有的文章曾引起史  相似文献   

4.
《纽约时报书评》公布了该报评出的1992年美国的“九大好书”。它们是:《蚂蚁与死雀:达尔文时代迄今利他主义与性别选择观念的演变》,海伦娜·柯罗宁著;《英国病人》,迈可·翁达杰著;《爵士乐》,东尼·英理逊著;《季辛吉传》,  相似文献   

5.
美国时间7月6日,在纽约紧邻中央公园的EXXES HOUSE大酒店,迈克·摩尔就《华氏911》第一次接受数十家国际媒体的集体采访。中国《新闻周刊》是惟一到场的华文媒体。下午5点半,头戴棒球帽,一件黑色茄克衫,状如街头任何一个平凡美国人的迈克·摩尔走进不大的会议厅。一个半小时的招待会极具迈克·摩尔影片风格:幽默和毫不掩饰的政治态度,以及尖锐的进攻性政治言论。“‘华氏911’就是自由被焚烧的温度”问:你为什么使用了《华氏911》这个题目?有一本书叫《华氏451》。其作者瑞·布赖德白瑞 (Ray Bradbury)说你至少应该给他和他的小说以承…  相似文献   

6.
赫伯特·席勒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经济学和新闻学研究教授,兼《经济商业评论》季刊主编。本文是他所著的《思想控制者》一书的第一事。此外他还著有《新闻与文化统治》、《新闻工具与美帝国》等书。《思想控制者》一书,材料比较丰富,对美国垄断新闻事业作了一些批判性的分析。本刊准备选译有关章节,陆续刊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及新总统就任之际,中国工人出版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美国新闻记者之王鲍勃·伍德沃德白宫内幕揭秘系列”。伍德沃德一直是披露白宫内幕最权威的畅销书作家,其作品常常一出版即跃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此次工人社推出了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他的成名作《总统班底》,此书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  相似文献   

8.
不朽的园丁     
《不朽的园丁》在美国上映时,美国影评界即好评如潮。斯坦利·考夫曼是美国最权威的影评家之一,在《新共和》杂志上写了几十年影评,他认为这部新片近乎完美。美国知识界最有影响的《纽约书评》专门刊登长文,深入探讨这部电影。能拍出如此轰动影片的,是何方神圣?看创作人员名单才发现,导演和原著作者均非泛泛之辈。  相似文献   

9.
回首2000年,作为出版大国的美国出版业可圈可点之处很多,然而,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网络出版带给业界的震撼…… 斯蒂芬·金:结束传统出版的先驱? 2000年3月,美国著名的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与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合作,在网上出版了其短篇小说《骑着子弹》(Riding the bullet),读者纷纷上网下载,在最初的24小时内,甚至造成了网络的拥挤——共有50万人次下载了这部小说,创造了网络出版的新奇迹。 继成功推出电子图书《骑着子弹》之后,2000年7月24日,斯蒂芬·金在其网站www.stephenking.com上发表了他的新作《植物》(The plant)…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新闻界有这样一对传奇的兄弟:波尼·卡博和马文·卡博。波尼是哥哥,50年代和60年代初,曾任《纽约时报》驻印度尼亚西记者,并跟随科学家探险队去南极采访。越战爆发后,他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他把妻子安置在香港,妻子在香港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而他却奔波...  相似文献   

11.
今年 9月 ,值中国传媒大学 (原北京广播学院 ) 5 0周年校庆之际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 (SanFranciscoStateUniversity)广播电视和电子传播艺术系教授赫伯特·泽特尔先生到校访问 ,并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们开设了三次关于影视制作和实用媒体美学方面的讲座。赫伯特·泽特尔教授是美国影视艺术界最著名的专家学者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图像·声音·运动》、《电视制作手册》、《摄像基础》、《泽特尔影像机房 2 1只读数据光盘》。其中《图像·声音·运动》一书被认为是美国影视专业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教科书、“影视工作者的圣经”等…  相似文献   

12.
丹·拉瑟:1981年接替超级明星克郎凯特出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G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美国公认的口才最好、风度最佳的一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观众从饱经风霜的丹·拉瑟身上看到80年代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理想的气质:成熟、权威、魅力。 提到新闻节目主持人,常听到有识之士作如下感慨:“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中缺少‘克朗凯特’、‘丹·拉瑟’?中国会不会诞生‘丹·拉瑟’?何时出现‘丹·拉瑟’?”闻此言论,令人亦喜亦忧,喜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弥补缺陷,促进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  相似文献   

13.
《天堂与实力:世界新秩序下的美国和欧洲》 (美) 罗伯特·卡根著新华出版社 2004年5月 15元罗伯特·卡根的《天堂与实力》在美国也是2003年才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作者被认为是美国新保守派的代表。2002年他发表了题为《强者与弱者》的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天堂与实力》就是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扩展而成。不过,读者不必看到“论文”两个字就头痛,因为卡根的书行文轻松活泼,绝不是那种我们常见的,只会板着面孔说话的学术八股文。小册子里蕴涵大智慧。该书认为,欧洲正在远离实力,进入一个以法律、规则、跨国谈判与合作进行自我约束的世界;与…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末以来,美国的报纸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越来越差。为使报纸工作得到读者的监督,《纽约时报》的一位名叫 A·H·拉斯金的人于1967年6月11日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报业出了什么毛病》的文章。他希望报纸从自己组织的内部发展渠道来监督报道的质量和准确性。他建议报纸设立读者代表,并认为读者代表应由有新闻工作经验的、有权威的和能够听取读者意见的人来担任。同年同月,《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兼《路易斯维尔时报》的主编 N·E·艾萨克斯接受了上述建议,立即任命曾长期在信使报担任城市版主编的约翰·赫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二月号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的书评栏中,介绍了俄勒冈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埃弗雷特·E·丹尼斯和研究美国新闻事业的法国学者克劳德·琼·伯特兰合写的一篇文章。他们报道乔了治·赛德斯(George Seldels)的近况,对他目前在美国备受冷遇的境况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且对美国新闻界未能把普利策奖授予这位有影响的人物,表示了不平。乔治·赛德斯是美国的进步的新闻记者和作家,他以揭露美国垄断报业著称。下面对他的生平和主要著作简加介绍。乔治·赛德斯在1890年11月16日生于新泽西州的阿来恩  相似文献   

16.
“象把大山搬开、让尼罗河改道那样,萨达特总统把海卡尔从他那《金字塔报》大厦的宝座上拉下了马,将他作为共和国宫里的一位新闻顾问而束之高阁。”这是13年前萨达特解除海卡尔《金字塔报》主编和金字塔出版公司董事长职务,改而任命他为总统新闻顾问后,黎巴嫩《事件》周刊主编萨利姆·劳齐发表的评述中的一段话。海卡尔被迫离开《金字塔报》,不仅轰动了阿拉伯世界,也在国际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泰晤士报》为此发表的一篇社论说,“除了萨达特总统本人辞职以外,他对他的班底作出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比解除海卡尔的《金字塔报》主编职务更引人注目。”许多新闻机构纷纷刊发报道和评论,它们对海卡尔的称呼,使用了“埃及头号主编”、“金字塔之王”、“20年来埃及最有势力的政治物之一”等等……的确,海卡尔不仅是个出色的新闻记者,而且是位显赫的政治活动家。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出生于1923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新闻系。他从19岁起正式从事新闻工作,很快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干,先后在《埃及新闻报》《最后一点钟》和《鲁兹·优素福》等报刊任职。1957年,纳赛尔总统任命海卡尔担任《金字塔报》主  相似文献   

17.
罗筠 《传媒观察》2004,(2):62-64
《纽约时报》前发行人阿瑟·奥克斯·苏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曾宣称:“如果有谁说过他每天读完整张报纸(指《纽约时报》),那么他不是世界上读报最快的读者,就是天下头号撒谎者。”《纽约时报》被美国报业称为“全能冠军”,其容量之大,绝对超过任何一份美国报纸,它平均日刊超过百页,每页平均7000个单词,总印刷量64万,按照中国印刷行业万分之二的允许差错率,一份50万字的报纸就可以有100处差错,  相似文献   

18.
1.美国世界卫星广播公司(简称“世广”——Worldspace)总裁诺阿·萨马拉(NoahSarnara)对公司发展有一个非常宏大的设想: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收听到广播。他能否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美国《新闻周刊》3月16日一期有一篇对他的专题报道,题目是“梦想与天一样高”,现摘译如下。乍一看,诺阿·萨马拉根本就不象高科技领域的现代大亨。首先,他不是美国人。其次,他没有做生意的人所常有的坚决果断的性格。还有,他的眼光并不放在能给他挣大钱的西方市场上。虽然如今的他住在华盛顿特区,但他出生在埃塞俄比亚,学的专业是律师。开办…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创立人的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于当地时间8月2日在法国东南部一个小岛上去世,享年95岁。亨利·卡蒂埃·布勒松1908年出生于法国塞纳马恩省,少年时代他就热爱美术,曾师从画家弋登奈和安德烈·洛特,并于1928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专门学习绘画和文学,他的志向是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他从未想过要成为一个摄影家。然而从1931年起,布勒松离开了绘画,转向摄影。从1932年到1934年,他肩背相机,走遍了地中海沿岸、墨西哥、美国。收集在作品集《决定性瞬间》里的许多早期杰作,全部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20.
这是美国关系到新闻自由的最著名的案件。十八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纽约只有一份报纸:《纽约公报》,发行人威廉·布雷德福是个领政府津贴的商人,这份报纸自然在所有问题上都拥护政府。1733年,布雷德福的学徒和合伙人约翰·彼得·曾格开办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