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古代婚礼服饰和中国历史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婚礼服饰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欢乐喜庆的符号,是男女青年追求幸福的象征。我国婚礼服饰自古以来一脉相传,尽管几经演变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式,但它所承载的民族传统文化却源远流长。婚礼服饰之所以能在民族传统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人们精神需求和物资需要,婚礼服饰已被深深地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婚礼服饰的演变过程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通过研究历朝历代的婚礼服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2.
"公公背媳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源于江汉平原天、潜、沔三地的一种极度变形的另类婚俗,婚礼上公公和新郎的角色发生置换,以戏谑公公和媳妇作为婚礼的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这种另类婚俗的表现形态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本文将对天门市另类婚俗的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进行比较,探究其流变原因,并考察现今该婚俗在当地的接受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天门地区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独特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刘天迎 《海外英语》2012,(18):265-266
华夏素以文明之邦而著称,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礼仪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地球村",与外国的交流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中西礼仪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中西婚礼礼仪差异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由于中西思维及文化的不同,中西婚礼礼仪自然产生了差异。该文针对中西婚礼一些礼仪的不同进行对比,希望能通过这些对比了解中外对婚礼礼仪的不同要求和寓意,进而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确保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变得顺畅。  相似文献   

4.
卓仓藏族婚礼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通过婚礼的各种程序仪式和各种说唱辞表现出来。卓仓婚礼虽属民俗文化,但它的各种说唱辞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塔吉克族是我国文明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塔尔乡塔吉克族的婚礼仪式比较传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本文试图研究当代塔吉克族婚礼仪式与以前传统的婚礼仪式上发生的变化,同时探求这些变化发生的一切原因.  相似文献   

6.
卓仓藏族婚礼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通过婚礼的各种程序仪式和各种说唱辞表现出来.卓仓婚礼虽属民俗文化,但它的各种说唱辞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5,(4):64-68
婚俗是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汉宗教文化对婚姻观、婚礼地点、仪式的影响,以及英汉审美意象文化对中西婚礼服饰的影响,着重以颜色词意义差异为视角,分析中西婚礼习俗差异的成因,从一个侧面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婚礼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仪式,举办婚礼是两个人人生一大转折,从古至今的婚礼都有公开性和公众性.婚礼庆典仪式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也在逐渐远离其本来面貌,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更加全方位地牵引着社会潮流,现代婚礼庆典礼仪空间环境配饰更注重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地位、品位、情调和气氛等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沃洛夫是西非国家塞内加尔最大的民族。在沃洛夫社会,诗歌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运用于所有的社会活动领域。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语境,沃洛夫婚礼仪式也表现出其独特性,婚礼诗歌对此有很好的体现。沃洛夫还保存着割礼的习俗,通过对割礼诗歌的分析,我们能对割礼仪式有个大概的了解。沃洛夫人的智慧、文化和价值观就主要依靠口头文学来传承。沃洛夫口头诗歌还有其独特的演出方式、接受模式和独特的文学技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一谈到婚礼,神圣的婚纱、美丽的捧花、红包、中国传统的磕头及浩浩荡荡的婚车会即刻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希望对于中国婚礼如此熟识的你对异国他乡的婚礼习俗也兴趣十足。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婚礼习俗吧。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真实、深刻、生动地描述了以祥子和虎妞为代表的城市人们的婚姻悲剧。本文从男权意识对婚姻的误解、虎妞追求祥子的合理人性、经济力量对婚姻的制约这三方面来探讨虎妞追求祥子的婚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湘音检字》是一部反映20世纪长沙方言的韵书。此书反映了三套完整的语音体系:即20世纪初的国音、长沙读书音、长沙口语音,在同一书写平面上展示了三者之间的比较,这是它与其他方言韵书相比,独特而有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报纸、影视、网络等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使河南民俗文化的生存形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河南民俗文化呈现出传播环境开放化、传播媒介多元化、传播内容文本化、传播手段技术化等新的传播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对河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合、演化等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湖南湘阴长康方言中的部分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湘阴长康方言属于湘方言中的一个小方言点.长康方言中的部分副词较之普通话的相应副词在语法意义和用法上极富特色,充分地展示出长康方言的话法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客家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有着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试从客家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与评价以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如何发展锡伯民俗风情旅游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旨在充分了解察布查尔锡伯民俗风情旅游的资源优势,探询锡伯民俗风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思路。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加大对锡伯族经典文化的宣传力度,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即把锡伯民俗风情特色旅游业当作察布查尔县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力以赴做大做强,打造锡伯民俗风情旅游文化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双赢,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调研能够为决策层提供一些发展旅游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粤东地区"百姓公妈"信仰的本质是人们出于对无祀骷骨的畏惧而安抚孤魂野鬼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亦被当作慈善事业,收葬无祀骷骨,并集中祭祀。该信仰与闽台普遍存在的"百姓公"信仰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国科举文化概念时,不能单纯以文化论文化,而应更多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土壤——科举社会,这个科举社会包含着科举人群、科举制度及科举风俗等。科举文化内容可被粗略划分为物质内容与人文意识内容两个部分。科举文化随着科举制及封建社会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又表现出与其他封建社会文化相区别的独特特征,如至公性、竞争性、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的散文,处处可见其对家乡风俗的描写。通过不同的篇章,作者把自己家乡的一些特有的风俗绘成了一幅长卷,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试从有关节日的风俗描写,生病时的风俗描写,休闲娱乐的风俗描写,及其他方面的风俗描写等几个方面,对丰子恺散文艺术特色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花瑶的传统民俗原本是花瑶人生存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民俗中表现出来的音乐文化是花瑶人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它滋养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花瑶的婚礼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独具魅力.以现代背景下的湘西南虎形山崇木凼村花瑶村寨为例,对花瑶新人婚礼的实录,来窥见花瑶民间礼俗仪式音乐生存的某些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