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偏狭的认识是:备课=写教案,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教案写得好,课才能上得好。而事实上,很多名师的教案并没有拿在手上,而是装在肚子里的,他们的课走到哪儿备到哪儿,他们的课上得一样很精彩。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从直接关系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器械是备课,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也是备课———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广义的备课是大备课、终生备课。狭义的备课才是写教案,基本要求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课型不同,对教案的内容、形式、详略要求也…  相似文献   

2.
一、备课≠备教案什么是备课 ,顾名思义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 ;如果谁没有写教案 ,那一旦发现 ,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 ,不仅要受批评 ,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 ,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 ,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 ,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  相似文献   

3.
王毅 《科学教育》2009,(3):43-44
1 教案前的准备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备好课,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所谓教案前,也就是教师备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而写教案则是备课的集中体现。人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不备课就等于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教案前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工作中,我们习惯于拿到教材就着手开始写教案,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从教学难点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等,写得不厌其烦,写得孜孜不倦,教案写完了,课也备完了.殊不知,写教案仅仅是备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之前我们要备的内容却有很多很多,比如,字词、朗读、练习、学情,作者的谋篇布局,文章的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5.
谈备课问题     
康金成  黎明 《宁夏教育》2002,(10):59-59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包括备学科体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等等。备课不充分,无异于打无准备之仗,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本天经地义.然而人们往往曲解了备课的涵义,把备课同写教案划上了等号,并把教案是否认真翔实.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态度的标志之一,于是,教师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外.就是伏案笔耕。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备课     
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概括为备课(包括写教案)、授课、批改作业、辅导等几个环节。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构思,教案是备课的文字体现。可见,备课、写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课一般是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所谓“备教材”需要达到“六要”:一要熟悉《教学大纲》要求;二要熟悉教学“计划”安排;三要明确教材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四要了解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地位和作用;五要突出重点、突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课程,传统的“写教案”已成为制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阻力。有鉴于此,我以为教师教案可以不全“写”。教案不全“写”,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不按教案的形式把备课完整写出来。从而使备课不拘泥于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格式和框框,使备课方式更灵活多样,更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具体做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而编写教案则是备课的主体基础与依托,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诸项工作的落实,都要通过教案编写来体现.一句话,教案编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上课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案≠备课     
在教学工作中,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教案等同备课,或是将备课等同于教案。部分教师认为备课了。就不需要写教案了;或是抄抄写写编教案,就认为不需要再备课了。这种把教案等同于备课的观点是不了解备课和教案的真实含义造成的。实际上,教案与备课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也是无法等同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备课观念,在备课时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备课不等于备教案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相似文献   

11.
写教案是为了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这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必需的环节.可如果要求"每学期写一本教案,一本教案每学期抄",那么便会使教师深陷于事务性工作之中,无力开拓新知.因此,应转变传统备课观念,树立终生备课的大备课观.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准备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备课备得充分与教案写得规范,又不是同一概念。本人从教多年,经历了多次教学改革,切实感受到,对备课笔记,还是不要作规范化要求为好。  相似文献   

13.
1.做好课前功夫,精心备好每节课。我校对部分教师实施弹性写教案制度,但不是弹性备课。目的是为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而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其实,不写教案的备课是更高层次的备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就像讲演不写讲演稿,讲座不写讲座稿一样。无论如何,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精心备好每节课。2.教师备课一定要做到"四备"。我感觉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备教材"一定要对教材所涉及的"双基"(基  相似文献   

14.
中学英语备课要备写规范,备课要体现教学思想,遵循教学原则,要处理好备课中教师用书的作用,处理好因材施教与创新的关系,认真细致地写好教案。  相似文献   

15.
教师如何备课,备课的质量如何?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如何上课,如何在课中开启学生的智慧门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并写好相应的教案。教师上课可以不看教案,但不能不备课和不写教案。教师认真备课,同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改进备课和教案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备课的质量,使教学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整体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备课中除了应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重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念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不写教案就被视为没有备课。因此,教案作为备课的唯一显性成果,倍受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关注,常作为考评学校及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事实上,这种做法积弊层层,客观上造成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我曾在本地小学作过调查,教师写一课时两页合成的表格式教案,至少要用40分钟时间。根据教师的任课情况来计算,平均每人每学期150课时的教案,几乎要用5周甚至更多的时间专门备写。为了保证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全学期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备课的重要性不必说了。反正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写教案是必须的,教案是教师课堂授课的依据。通过编写教案,教师以自己的主观认知能力来理解教材的客观知识,并按照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规律重新进行整合、表达,在此基础上理清思路,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内容加工升华成易于传递、授予的信息。常规的备课要求很多,诸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等,所有的这些要求最终要体现在教案这个载体上。因此,教案的编写应负载众多的信息,众多的希望,教案的编写便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谈教案的规范化王本华,汪国祥俗话说“有备无患”,教学也是这样。要讲好课,必须备好课,写好教案。严格说来,没有备课,没有教案,是不应该也是不允许上堂讲课的。对初出茅庐教龄较短的青年教师来说,讲课不仅需要教案,而且需要详案,这不仅是讲授的需要,也是在职学...  相似文献   

20.
品读了江西上高县逸夫小学晏梅兰老师《改革备课方式——走进“0教案”》一文(编者:本刊语文版2004年第1期),感触颇深。晏老师提出:“‘0教案’不是‘0备课’,而是为了使教师能把写教案、抄教案的时间腾出来备课。”确切地说,写教案本身就是备课的内容之一,改革的焦点是把教师因无奈而抄袭现成教案的时间腾出来用在“备真课”上。晏老师观点鲜明,就是主张真备课、备真课,反对假备课、备假课,使备课切实发挥为教学服务的作用,我很赞成这种务实的做法。细细品味上高逸夫小学备课管理的“五项措施”,令我钦佩的主要是集体备课和备课指导。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