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果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成分的小说流派是前期创造社以郁达夫、郭沫若等为代表的自我派小说,那么真正在小说创作领域把现代主义方法向前推进并且构成了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初期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首先崛起于二十年代的日本,属于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范畴。所谓新感觉派,这是日本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给日本《文艺时代》杂志周围的横光利一、川瑞康成、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一批作家起的名称。这些作家不愿意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是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  相似文献   

2.
创造社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却明显具有现代主义都市性这一美学特征,特别是该流派呈现的"新感觉"特色,这表明创造社与新感觉派之间存在明显的前后精神关联.  相似文献   

3.
依据西方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理论资源,对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进行细读与阐释,透过具体小说文本的空间环境描写,探溯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与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的本质联系,从而对作家创作本旨作出一种现象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前期逐步形成并在中期鼎盛的现代派,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因施蛰存于1932年出版《现代》而得名,实际上包括现代诗派和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在当时中国发展是有其发展背景的。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都市迅速崛起,物质层面的繁华为中国现代作家发掘、拓展其感觉提供了基础。再次,西方现代主义的陆续引入为中国作家的文学实验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新感觉派受到了显尼志勒的心理现实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蔼里斯的性心理学以及日本的"新感觉派"的影响,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家,在接受外来影响之时立足本身传统文化创造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曲敏 《文教资料》2009,(6):38-39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但二者之间又存在本质的区别,本文着力从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和心理描写等方面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新感觉派。  相似文献   

6.
陶晶孙是前期创造社自我小说流派中的重要作家,他的自我小说在艺术风格上明显地苟同于其他创造社的作家,有着日本文化的“原汁原味”,而且对新感觉派的技巧运用也是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7.
新感觉派是崛起于本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一种现代主义流派。当时,以横光利一、川康端成为首的几个青年作家,接受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张起了现代主义的旗帜。他们声称不愿再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要力图把主观的感觉印象投注到客体中去,以新奇的感觉来创造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鉴此,日本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称他们为“新感觉派”。在我国又把这种流派称作“心理分析小说派”,或现代派。  相似文献   

8.
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作家都进行了上海的都市抒写,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的不同,其笔下的都市也迥然相异。当新感觉派表现中国现代城市社会的"风俗"的时候,左翼作家却表现发生在中国的政治风云的变幻;当新感觉派关注"人"与"都市"的关系时,左翼作家在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当新感觉派运用现代主义方法描写都市的变异的时候,左翼作家仍然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新感觉派的主观的心理分析与左翼作家的客观的社会分析共同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都市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11.
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中心的新感觉派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他们以身体话语作为解构"都市病"的有效手段,揭露上海的纸醉金迷、光怪陆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甚至由此而形成的通感,敏锐地体验世界,从社会态身体、生理态身体和心理态身体三个层面呈现都市人在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我间的龃龉与对抗、分裂与冲突,并以空虚落寞为其美学特征。病态的社会造就了患病的身体——虚妄的眼睛、成了塑像的白金女体和作为面具的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身体,从而具有了意味深长的社会历史内涵。而新感觉派对感觉的强调恰恰从反面印证了现代都市人丧失感觉的冷漠。  相似文献   

12.
论胡格诺派     
胡格诺派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宗教派别。胡格诺派信仰宣扬“预定”和“选民”的加尔教,现世的成功是获取选民的证据。由于加尔教的入世精神.胡格诺派促进了法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对法国政治与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冯桂芬<采西学议>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简略评述.文章首先明确了<采西学议>在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具体概括出全面"采西学"观点的历史地位;继而对其提出的由"西文"算学"而始的具体采学实施步骤加以评述;同时辩证分析了其著名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以上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现代启示也略有提及.  相似文献   

14.
周全平是创造社的"小伙计",在文学史册上也几近被埋没,但不能否定,周全平的确是一个用特殊创作方式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他经历坎坷,起初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后被排挤,加入左翼,最后落寞于文坛。他的小说风格不同于创造社的其他成员,很少有浪漫感伤的情绪,更多的是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残酷现实的揭露,同时以时间编码来阐释生命在历史变幻中的厚重感,以此来关照人的生存状态和对命运的抗争。  相似文献   

15.
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面对帝制的复辟和社会的腐败黑暗,新文化派开出的药方是全盘学习西方的新文化,并进行了一番轰轰烈烈地推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后,另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对新文化派追求新文化的方式进行了反思,形成了学衡派。两派的思想路径有着很大的区别,对抗不断。但是思想的来源都深深地植根于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判断,而且都有着追求新文化的旨趣和努力,两派的对抗与对话有着清晰的时代背景和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西方文论中的创作主体性问题.欧洲诗学传统精神是对创作主体加以消解.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论高扬作家主体,作家的地位至高无上.济慈以"消极感受力"、艾略特以"非个人化"理论对浪漫主义进行反驳,成为新批评的先声.苏珊·朗格以形式主义符号学来调和个人感情和社会公共感情之间的矛盾.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认为作者已"死".  相似文献   

18.
穆时英小说不仅深受日本和西方文学的影响,更突出表现在深受当时刚引进的电影文化的影响。在小说与电影的交融中,想象力、心理分析与电影镜像作为美学因素构成了穆时英小说的镜像思维特征,同时也是“新感觉派”小说特有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对西方其它史学流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法国年鉴学派在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影响最大、成就最显著,我们从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一些言论、著述和实际行动等方面来佐证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晋孙绰批评西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究其因:山涛两度隐居,一为养名,一为避祸,总在伺机出仕;晚年屡求引退也只为“功成身退”;出仕期间,既有吏能又为官清廉,但每每中立于朝,与时俯仰,为人处世过于圆滑,且“身入局中,未尝心存事外”。山涛可谓深受老子思想影响,在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上始终未臻至超尘脱俗、应物无累的境界,表现得颇有机心。而孙绰深受庄学影响,追求“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他对山涛的批评实际上反映了玄风盛行时庄学影响下的士人与玄风初起时老学影响下士人仕隐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