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琼 《初中生》2005,(6M):21-23
本至少读两遍。第一遍:把“选”、“精读提示”及“精练设计”从头至尾读一遍。第二遍:只读“选”,再做“精读设计”。  相似文献   

2.
名人读书法     
马克思读书"三字秘诀":博(博览 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读 (熟读成诵)。 鲁迅读书有"三性":目的性、灵活 性、广泛性。 茅盾"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 武(求得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 味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收其中的  相似文献   

3.
傅聪有"钢琴诗人"美誉,观众痴迷陶醉其超绝琴艺与洋溢诗情,却鲜闻台下的傅聪是个"苦行僧",其事例俯拾即是:有些曲目傅聪已弹上千遍了,可每次演出前还要细读乐谱,精读肖邦、莫扎特、德彪西等大师原谱,或聆听唱片、研索曲目创作背景和风格,求之心灵沟通.为磨炼一句乐曲,则百遍千遍在琴上不辍重复弹奏,令家人受罪.  相似文献   

4.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强调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尊重与帮助。选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精读课文《太阳是大家的》是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  相似文献   

5.
阅读十说     
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如果按照这种方法品味,我们的大学校长就不会在高层论坛上读白字,著名的行走文化大师就不会让人逗出“石破天惊”的故事,国家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播音也不会让好事的网民辑成专集传为“佳话”了。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阅读分为二类:精读和浏览;精读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章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作家茅盾认为,读一篇文章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  相似文献   

6.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现代文学家胡适加上“手…  相似文献   

7.
读书十说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现代文学家胡适加上“手到…  相似文献   

8.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  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  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  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  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  相似文献   

9.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单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单元.说特殊,是因为这一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选择、编排了相关的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说重要,是因为这一单元紧紧依托着特殊的主题及相应的文本,安排的"语文要素"其中之一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笔者认为这里有两种考量:其一,这是对第八单元选文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从选文上看:①重整体性:一般选用具有一定篇幅的文段或把有密切联系的几段文字组合在一起做测试材料.②重文段容量与可考性:选文一般都包含丰富的语言信息和较多的,可考的知识与能力点.③重议论、说明性文体:选文多为文史、科技、应用类论说性文章,因为这类文章更能考查阅读理解方面的思维能力.其次也选用些散文、小说、戏剧的片断.④重课外文章:选文多出自课外,但在课内可以找到答题的依据和门径,从而体现课文不过是例子的思想.二.从测试目的上看:①重在考查能力:阅读题既考知识,又考能力,但突出考查的是理解、分析、概括、迁移、评价、阐释能力。②体现难度,用以加大考试的区分度.③精读与速读并重;非精读不能准确解答问题,不快读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重视精读,将精读视为语文课程中与略读、写作并列的重要内容,强调精读要达到培养阅读能力、传播文化与训练写作的目标。他坚持文质兼美、适合教学与文体匀称的选文标准,首倡以专门创作为教材来源,总结出预习、讨论、练习三环节精读过程模式,运用重积累、设境遇、讲方法等精读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优秀教材是办好基础教育的核心因素。有了一流教材,教育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经典语文教材的产生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以"历史公认的名篇"作为选文标准,没有得到长时间历史考验的文章不能作为精读的语文课文;要坚持长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第三,用模块的方式编教材,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统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对照人教版教材,用调查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聚焦分析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统编教材略读课文文体类型多样、选文数量在每一册教材中的占比趋向均衡、选文具有经典性和时代性、选文更注重语文要素和单元主题资源的系统整合、编排顺序注重精读课与略读课的相互交错、单元课文的内在结构更趋合理等选编特点,并基于以上特点,给出了把握好略读课教与学的度、善用略读课文阅读提示语、关注略读课文与单元主题的关系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高年级精读课文的前面多设有"预习""阅读提示"."预习"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基本上是告诉学生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后一部分一般是对学生学习课文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以往我在教学中处理"预习"的时候,都只是照本宣科,仅仅对学生做一般的提示,从来没有认真品味过其中每句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下边谈谈本人的做法,与同仁交流。一.让学生自主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在熟读、精读的基础上,才能  相似文献   

16.
指出并分析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存在的六大问题,包括:课文是清一色的短篇且与现行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有较多重复篇目;对选文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详细介绍;对“提示”和“思考与练习”的编制思路欠妥;缺乏高层次语文能力训练设计;缺乏配套学习软件;各单元整合性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该教材的七条建议,包括:增设各单元综论部分;重编重组精读部分;设置专题拓展略读部分;设计单元专题表达与交流活动;使用符号系统;开发大学语文教学软件;按大单元制结构模式编排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冯婷 《华章》2007,(4):133-134
从编辑家的角度去看《文选》,萧统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确定"辜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按照选文标准编制分类体来;根据选文标准对入选作品进行精心加工.不论是《文选》本身,还是其中所蕴涵的编辑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略读课文作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课文类型,承担着学生自主学习,迁移运用语文知识的功能.部编本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在选文内容与文章编排上有其特殊性,蕴含着独特的教学价值,不能与精读课文混为一谈.通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编选研究,探索出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提出小学略读课文在教学中要致力于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要重...  相似文献   

19.
读书无势利     
刘阳 《语文新圃》2008,(12):6-7
大学四年,杂七杂八的书看了不少,可多数浅尝辄止,惟一还得意的倒是把钱钟书先生五本<管锥编>精读了一遍.我发现,其实.越是饱学如钱先生者,方法越不神秘,基本思路就是人人都能努力做到的"读书无势利"这五个字.……  相似文献   

20.
选好课外书     
英子 《初中生辅导》2006,(19):83-84
中学生怎样阅读课外书,往往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不过,即使是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往往也分几种情况,或精读,或略读,或浏览.现代作家杜宣把"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分为四类:"一、心治之书,这类书是要记在心头上的.二、目治之书,这类书浏览一遍就可以了.三、口治之书,这类书要大声读出来的.四、手治之书,这类书要抄下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