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教师为作教学苦心孤诣,但不少老师依然陷于困惑之中。语教学大纲的修订为作教学剥开云翳。指点迷津:强调人性、发展性、基础性,纠正了“奉命作”、“应试作”、“学性作”等倾向。这不仅给老师松了绑,也给学生松了绑。按修订大纲精神,进行作教学改革,还学生一个“自由空间”,打开心灵窗户,自由表达,学生的习作定能充分展示个性和创造性,课堂作教学也会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坚持每周练笔,即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在起始阶段,要对学生的“练笔”有所“点评”。点评要对症下药,语言要简短幽默,要以鼓励为主。当然,评语重点应放在技巧上,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兴趣。每周练笔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中写这样一句话“贵在坚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的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力量坚决,尽量强烈,而且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学生形成习惯后,练笔之作,题材非常广泛,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练笔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没有一般命题作文的“挤牙膏”、无病呻吟的现象。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乐在写中,其乐无穷,写作能力自会提高。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提高作文水平 ,增强学生素质 ,对于广大小语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而又头痛的事。如果仅靠每个单元一篇作文训练 ,学生作文水平很难有所提高。有的教师主张平时多观察、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 ,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我认为提高小学作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平时的“小练笔”。一、“小练笔”的必要性作文是学生观察水平、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与发挥 ,而小学生的见识和阅历都很浅 ,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不能把心里想要描述的东西表达出来 ,这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刘成容 《成才之路》2009,(16):98-98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让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贺连邦 《青海教育》2010,(11):30-30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是起步阶段,是“习作”阶段,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常常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作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可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被欣赏、  相似文献   

6.
陶辉 《文教资料》2010,(30):77-79
作文教学中的课外练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是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作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课外做好“采蜜集”,多写日记、随笔.手编“班级日报”等丰富多彩的练笔活动,创设练笔情境,激活学生的练笔情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颇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弊端.学生的作文结构篇章一个模式,语言表达是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所写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学生的作文中往往缺少一种灵性.学生的个性没有表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张扬。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释放生命活力。”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从传统的“程式”或“套路”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创新.展示自己个性,写出能张扬学生个性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作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现象: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没有积极性。教师说要作,学生就作;教师说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教师说写几次,学生就写几次。全是教师说了算,作好像全是教师的事。可是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练笔,写作训练才奏效,写作教学效率才能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许多教师比较棘手的教学难题。《课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害怕写作,常常“无话可写”“无从下手”,作文“假”“大”“空”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做到“童心无忌”“我手写我心”“发挥自主,秀出自己的个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作难”一直是小学生写作的一个难题。学生为什么怕写作呢?说到底就是平时动笔少,以至写作时.出现下笔难现象。我们知道。小学高年级语课本每册不超过七八个单元练习。也就是说.每学期才写七八篇作.加上课后练笔,最多不超过十几篇,而且学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从第六册到第十册共安排“练笔”16次,其中第六册四次,七至十册每册均为三次。从形式看,以记叙文为主,兼有实验记录(报告)、读后感想;从内容看,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样样俱全;从序列看,有一两段话,有片断,有成篇的文章;从编排位置看,均处在一篇课文之后,需要运用课文的有关习作方法。要使“练笔”在训练学生思维和表达方面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做到“短、平、快”。“练笔”前的课文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结构模式和语言范例,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时要注意做到“短、平、快”。所谓“短…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扭转中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反对作文概念化、成人化、模式化的弊端,开发智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随笔。尽可能每天写一篇,如果某一天过得充实,可以写几篇。而有一天无话可说,也可以不写。因此。随笔具有灵活、自由、随便的特点,它是学生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是长期困扰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既不能操之过急,忽视作文水平提高的渐进性,也不能是放羊式,忘却作文水平提高的可能性。训练是重要的手段。作文训练有两条途径,一是课内作文,一是课外练笔。这就好比是体操比赛中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者互动,从而形成一个合力。教学过程中,有人只重视前者,认为它是硬任务,轻视后者,认为它是软任务。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课外练笔”的意义,把它作为作文教学一个过程,扎扎实实地抓,不再作为附庸和装饰,从而实现作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位”的理想。首先,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王凤玲 《湖北教育》2001,(11):32-33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想能力为重点,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本人承担的“生活作教学”研究课题提出:从生活中作,在作中提高生活的品味。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常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尴尬: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写、怕写文章;二是有不少学生作文说的不是心里话,是空话、套话、大话。是自己教学无方,还是现在的学生情感本来就贫乏?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一位在作文指导方面有专长的同事。他诚恳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砥砺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篇作文练笔中完成自己教学的所有设想,因此有时不妨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片段式的随感,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先敲开学生的“金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17.
一、在想象作文训练中激活学生个性 想象是张扬学生个性的翅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中,安排了不少的想象作文训练,有的是专门的作文训练,有的是课后练笔。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安排,科学、认真地组织习作教学与训练。  相似文献   

18.
写作。包括学生的习作练笔,必然先将“物”(知识、生活)转化为“意”(思想、意旨),再将“意”转化为“”。这个双重转化的过程,是一条被心理科学研究证明了的写作心理规律。在这双重转化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转化的内因。在作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作能力出发,着力于激发学生作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加速转化的完成,提高作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马明霞 《辅导员》2009,(12):39-39
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创设了“小练笔”形式,作为作文教学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笔去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呈现出个性的魅力,切实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的作教学“从内容入手”的基本思路之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巧妙地把作训练寓于活动之中.既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又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积累作素材,达到育人、练笔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