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是叙事化、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诗情氛围的有机结合。如果说,如…  相似文献   

2.
一、是叙事化和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的诗情氛围有机结合。如果说,如珍珠…  相似文献   

3.
著名女作家茹志娟少年失学,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她在回忆自己学习语文的过程时说,是《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给了她启发。通过揣摩香菱的学习过程,她才渐渐悟出了语文学习之道。那么,“香菱学诗”给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有益的启示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里的众多诗词,是作者曹雪芹赖以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在《香菱学诗》中,曹雪芹把自己诗歌创作论完全融于故事之中,以香菱学诗的过程为依托,生动表现了诗歌创作由入门到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使这些诗歌既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为表现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服务,在艺术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香菱学诗”说到语文教学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丁毛《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要学做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并不给她讲如何去做诗,而是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读李青莲...  相似文献   

6.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插曲,也是香菱一生遭际中的一个小插曲。读《香菱学诗》,须将香菱一生的遭际以及它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才可以体味出这个颇具匠心的小插曲的悲剧意蕴。香菱原名英莲,是姑苏乡宦甄士隐的女儿,是《红楼梦》开卷的第一个女子,其名甄应莲谐音"真应怜",是曹雪芹将同情之泪洒向红楼女儿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香菱学诗》出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48回。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黛玉用心教,香菱刻苦学,从一个作诗的门外汉,到最后做的诗竞“新巧有意趣”。这其中,黛玉的‘墩学方法”给抛们的教学带来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暑期,一边看中央台播出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面闲翻曹雪芹的《红楼梦》,读到第四十八回,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奋所感动,她们两人共同演绎了一曲教与学的和谐乐章。首先,黛玉教诗热情主动,注重激励。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多愁、善感、孤傲是她的主要性格特征。但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没有像宝钗那样囿于礼节推托,反而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显得热情、主动,乐为人师。在香菱学诗时,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你看,黛玉懂得心理学,她首先打消了香菱学诗的畏难心理,又正面激励香菱。有了自信心,香菱学诗的兴趣当然浓厚了许多。其次,黛玉教诗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她让香菱先细心揣摩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再读杜甫的七字律诗一百二十首,然后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先有这三个人的作底子,再把陶、应、刘、谢、阮、瘐、鲍等人的一看”。这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情景相融,显得平易浅近,易读易懂。杜甫的诗感怀伤国,沉郁顿挫,读了能明白诗的韵味。而李白的诗雄奇、瑰丽、飘逸,诗中显现着...  相似文献   

9.
香菱学诗事,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至四十九回。香菱苦情拜师、苦心学诗、苦功读诗、苦志吟诗,不但是一篇饶有趣味的诗坛佳话,也是当今学子读文习作的典范。香菱本名甄英莲(谐音为“真应怜”),原籍姑苏,出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写一首咏月的律诗,指定用“十四寒”的韵。香菱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斜视,正在苦吟的时候,探春隔帘笑说道: “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  相似文献   

11.
《香菱学诗》中,香菱写的三首诗从措词不雅到牵强附会,再到意趣新巧,显示了她诗歌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她用诗歌传递出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快乐,每一个文字都从她渐开的心门飞出,闪烁着文采与辞情的光泽.她用一种接近疯狂的方式,逼迫自己和诗歌一起成熟.通过三首诗解读香菱,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有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12.
一、其诗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作过三首咏月诗。前两首在《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册《香菱学诗》便是此回的节录。现逐一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要学做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并不给她讲如何去做诗,而是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百二十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按照黛玉的指导,读得很认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诗句,无不细心揣摩、反复体味、熟读成诵。有了这番底子后,香菱便学着做诗。果然,半年时间不到,香菱的诗就做得“不但  相似文献   

14.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节选的这一部分,给读者感受最深的,当是黛玉和香菱二人的教与学活动:一个教导有方循循善诱,一个聪明勤奋如痴如醉;一个启发激励不厌其烦,一个坚忍不拔终有所成。事实上,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同样值得关注,却常被人们忽视的重要人物——薛宝钗。其在香菱学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言行,很能看  相似文献   

15.
且说那年元宵,看社火、赏花灯时,甄士隐的女儿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天资聪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在《红楼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香菱学诗”一节。仔细品读,感觉其学诗的过程堪称作文中语感形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郭维永 《现代语文》2008,(1):120-120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红楼梦》以其无所不包的博大与雄浑,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问题也在其列。其中,《香菱学诗》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诠释曹雪芹教育理想的精彩篇章。《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主要写了香菱在林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从黛玉对香菱的精心指导来看,林黛玉不愧为有诗性、有灵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创造性、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生机和活力的良师,她的激励措施,跟今天语文新课改的一些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让人佩服。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48回讲了“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的故事,说的是香菱在林黛玉指导下不倦学诗且终有所成的佳话。从作文教学的角度而言,香菱学诗同样构成启示的意义,其可借鉴处,实在颇多。1.作文前的心理准备——作文不难。当香菱煞有介事提出学习作诗之时,黛玉随口就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  相似文献   

18.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红楼梦》中那些让人口颊生香的诗词曲赋,简直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精神大宇宙!但这些艺术奇葩是在怎样的创作心态与情境中孕育诞生的?那一个个鲜活劲健的诗魂又是如何在那礼法森严的大观园里跳荡的?我想《香菱学诗》也许就是曹雪芹留赠给我们窥探红楼诗魂的密道之一吧!目前《香菱学诗》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它的教育功能也就难免要在特定的教学场境中压倒它作为文学作品的本体性功能,从而体现为一种带有明显功利性的教学效果追求。事实上,课文所提供“的学诗之道”也…  相似文献   

19.
香菱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人物,留给后世读者深沉的思考和广泛的探究。《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刻画人物匠心独运,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20.
磲堂回放《香菱学诗》教学实录(节选)师:同学们,红学大师周汝昌曾经说过: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才爱读《红楼梦》,因为这本书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从《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走进《红楼梦》,做一次智慧的阅读,一起分享你们初读此文的原汁原味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