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出现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它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景,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的一种学习。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合作性等特征,把课堂教学作为中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基地,构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让课堂充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真实的谈话和情感的碰撞,焕发生命的活力。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新的挑战。下面就自己的尝试,谈几点体会。一、构建主体客体趋向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共同学习、探究的起点。按照新课标的…  相似文献   

3.
"互动式"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两者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是教学的基础,是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自觉的参与为特征的,以实现学生的主体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的教学方式,即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形成一个多边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互相的交流形成一种学习氛围,一种学习风气,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桂平 《考试周刊》2011,(16):179-180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必须能很好地体现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所起的作用。为此,文章构建了一种"倒锥—网络"型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从宏观上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交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既强调师生互动.又重视教学相长。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研究性学习正在我国中小学广泛推广。为推进我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我以“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尝试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形成不同形式、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说过:“科学是研究未知的东西,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探新和创造。”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个性化人格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深化课堂改革的今天,让研究性学习走入课堂,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第一,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师改革教学观念、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是平等的。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当今远程开放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学习形式是研究性学习,它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学生通过自主的收集,整理,加工信息来获取知识,完成学习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促使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它代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是把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饶有兴趣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倡导研究性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它为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增强分析判断能力等开辟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天地。下面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一、研究性学习,需要一种师生之间的平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以综合性内容为主、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学生设疑、质疑,师生共同探讨释疑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因此,研究性学习又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所带来的影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举足轻重,显而易见。然而,对于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首先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没有大纲和教材的情况下,究竟如何才能顺利地搞好研究性学习?这显然是一个难点。我认为,要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关键在于把握好五大关系。一、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何莉莉 《考试周刊》2010,(34):200-201
化学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把研究性学习带入课堂,能让学生自身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索创新的习惯。它为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而言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但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往往还是定位不准,落入窠臼,师生角色的转换亟待解决。研究性学习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作用也要恰当而有效地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与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阶段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重要阶段,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是一种适应时代的教学方式。本文以高中语文选修课为例,阐述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关系,并分析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一、高中语文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联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种方法对教师而言,教师需要将教学中的问题当做载体,根据所  相似文献   

16.
王磊 《教师》2011,(34):58-58
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继续与升华,是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主流。它的实施标志着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下面,本文就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主体,对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探究,以为其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性学习及其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行为,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理解,  相似文献   

18.
巴巧英 《成才之路》2013,(14):67-67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笔者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进了课堂。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手段和方法被提出来,它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明确了教师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20.
对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变”目前的教学还是过多地囿于课本,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认为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则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索过程为标志,教师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不是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面对面的知识交流,是随着与学生交流达成共识,而不是靠教师控制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