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角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面对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城乡差别成为了中国日愈凸现的社会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经济,做好“三农”工作日显重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是具有战略性和时代意义的规划。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12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问题。改革开放的2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发展举世瞩目,正如1949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庄严宣布:“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民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时代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比显得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差距甚远。因此,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奔小康,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津 《东方文化》2001,(6):85-88
1.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农村的转型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农民化的裂变。一方面,农民问题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农民人口的众多,众多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历史地形成了中国的农民化;另一方面,农民或农户正朝着原子化方向转变,这种变化大大削弱了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力量。这个矛盾,或说农民化的裂变,将从根本上制约农村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发展模式。但是中国农民化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除了对化很难有确切的定义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  相似文献   

4.
关注农民命运,关注农村文化,这是现实社会主义中国始终强调的重大问题。中国上下五千年,在旧时代,农民始终是起稳定的主体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中国式的外生型、跨越型的现代化追求实践,中国文化结构的现代转型悄然渐进,农民文化不再是旧时代的主体文化,但也未必转换为现代中国的主体文化。但事实上,中国文化的结构转型也好,中国文化的内涵转换也好,其主要对象,基本问题,核心内容都直指农民文化,农民文化从属于中国文化,而文化,又从属于政治、经济、农民。  相似文献   

5.
6月16日,由农业部、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的举办,顺应了亿万农民热烈期盼参与精神文化创造、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迫切需要,顺应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这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6.
编好“公民读本”培育“四有”公民蔡义江邓小平同志历来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有长期农村生活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熟悉农村文化,对农村文化建设有系统的思考。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新时期农村文化开放多元,新时代乡村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加速建设的背景下形成的。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重视革命文化精神的弘扬,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体现着以农民群众为中心,以求真务实为原则,以全面改革为动力的特点。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普丽 《滇中文化》2006,(1):14-15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目标,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适时提出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又一次重大深化。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和事业发展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相似文献   

9.
坚守并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对于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培育“四有”农民,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加速农村现代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但目前农村电影市场状况却令人堪忧,放映队伍分崩离析,放映场次急速锐减,电影事业每况愈下,且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其地位岌岌可危并非危言耸听。酿成农村电影如此危难局面,除了客观上受到新文化娱乐形式冲击外,主要是人们对农村电影的认识陷入误区,必须予以冲破。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化部门的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注重先进化代表的实践。始终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围绕建设现代化名城的目标,坚持化工作的重心在农村这一指导思想,全市农村化事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化活动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质量不断提高,氛围越来越浓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曾多次痛失机遇。这一次中国搞改革开放和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国内外环境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决不可错过。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原因就在于此。我认为,与经济建设相配合的文化建设也有个机遇问题,这个机遇便是本世纪末的特殊社会条件。它来之不易,如果抓得不紧,时机也会丧失。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表现在:长期偏左的文化路线,通过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得到纠正;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社会主义文化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要不断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文明成果,才能真正繁荣昌盛;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2005年12月11日中办、国办出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作出了具体的部署。玉溪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在此,笔者仅从一个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角度.从开展好乡村文艺活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作用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183;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引导中国先进文化繁荣和发展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阵地和排头兵。发展先进群众文化,不能忽视两馆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尤其值得注重的是:首先,必须加强两馆“四基”建设。因为两馆“四基”是先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根基:“四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先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漕涧琐忆     
正我们这一代成长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孩子,是在生产队的集体生活里长大的。现在的年轻人对生产队已经很陌生了,但它却是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二十几年间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国农民安身立命之所在。当时每一个农村人口,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编组在一个生产队里。二十几年间,五亿多农村人口,在一个个生产队中,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恐怕是谁也数不清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铺开,生产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作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城乡近十四年来改革开貌的全景式纪录片影时从凤阳县一小村十八户农民实行“大”生产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企变经营机制.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突飞猛进,面貌焕然一新.影片对决定中国命运的这史作出独特的思考和概括,展示出一个充机与活力的中国新貌.  相似文献   

16.
曾经孕育了中国红色革命成功的农村,曾经支援了现在仍支援着广大城市的农村,农业的现状,农民的现状,时刻牵动着共和国敏感的神经。于是,2003—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三年的1号文件,所关注的都是“三农”问题;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乡镇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单位.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县乡要重点建好文化馆、站……”: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近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又刚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这100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性价值观念上激烈变动的时期,我们的艺术也因此不断地在今是而昨非中动荡着。从“五·四”运动始,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从拯救中国文化出发,在打倒“以禅入画”和“文人自娱”的传统文人画口号声中,引进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尤其1949年以后,在冷战的背景中,中国重新与西方隔绝,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艺是以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为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服务的艺。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包括人们的艺观在内的整体价值观念.发生了激烈的震荡。关于学艺术的功利观。既是艺的基础理论,也是艺的应用理论,并成为历来国内外理论界争议最大的核心阀题之。可以说任何美学家、艺理论家都不能回避这一敏感而实际的问题。从西方亚里寺多德的“净化”、“宣泄”说、柏拉图的“神之依附”、“迷狂”说、贺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工程,其中政治、经济、文化是缺一不可的三大组成部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与政治的反映。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又寸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