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声乐演唱中,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演唱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实现作品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情感在深情的演唱中得到升华与美化。因此,如何表现声乐作品的审美情感,是对声乐演唱者的考验,本文就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歌唱者在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为了传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其中声乐演唱也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对于声乐演唱来说,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以外,最重要的也是要实现作品的情感以及中心思想的把握,进而实现在演唱的过程中完成作品情感的表达。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声乐演唱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以及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作用,探讨声乐教学中演唱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二度创作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展现声乐作品艺术内涵与生命力的关键手段。通过二度创作可以赋予声乐作品以情感与生命力。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需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包括作品内容、情感以及作品创作时的时代环境等,在不偏离作品创作本意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去诠释这部作品,来升华作品内涵,丰富作品情感,实现作品与个人情感的完美融合。唯有如此,声乐演唱才能有情有感的,全方位地演绎出演唱者的情感与声乐曲目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使演唱与观众达成情感的共鸣,强化演唱的感染力与渗透力。  相似文献   

4.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现,是歌曲演唱的灵魂。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当声音与情感完美融合是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准确、深刻、细致的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内涵,用美妙的声音表现出来,拨动听众的心弦,才能完美的诠释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5.
声乐演唱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是表达声乐作品的内涵与演唱者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声乐艺术表达过程中,声乐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演唱技巧的学习和应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并且要从而使得整个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与观众之间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对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以及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促进声乐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声乐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其在艺术领域的价值是不可取代的,且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声乐作品的呈现,对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在开展声乐演唱时必须融入足够的情感元素,只有融入足够的情感元素才能感染听众,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因此,演唱者在呈现声乐作品时,应做到人歌合一,充分了解歌曲的精神内涵与情感元素,演唱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渗透其中,定能呈现高质量的演唱效果。为此,本文就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对声乐情感的把握和韵味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因素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而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又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韵味.全文着重从民族声乐作品的词意挖掘、基调体验和情感变化处理三方面来阐述民族声乐作品在演唱中的正确表现.  相似文献   

8.
声乐演唱包含了情感、思想、字词以及声音等多种因素,审美想象及情感表现在声乐演唱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演唱以及二次创作等,均离不开审美想象及情感表现。文章对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进行阐述,着重分析了二者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声乐演唱需要将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音乐作品的意境,增强声乐演唱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声音中技能训练与歌唱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声乐作品的演唱。  相似文献   

10.
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行。在声乐演唱中,声音是情感的承载,情感是声音的灵魂,演唱技巧是二者的粘合剂,声乐演唱是一门精妙的艺术,作品熔铸了创作者的情思[1],表演者在演唱时,不仅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演唱技巧,还要从内心深处与创作者共鸣,将作品的内涵与自身情感相融,将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做到"声情并茂"。本文将对声乐表演中如何做到"声情并茂"提出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是高等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艺术的主要形式.作为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如何在教授声乐演唱技巧的基础上,准确地分析、研究声乐作品,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音乐意境,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歌曲旋律的学习、节奏的把握以及咬字吐词的要求等方面来论述歌曲演唱中艺术表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要求字正腔圆,语句熟练,表情达意;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声音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朗诵和歌唱虽分属于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但二者都属于声音的艺术,而且更具体地说,二者都是人声的艺术,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正是由于朗诵和歌唱之间存在这些相似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二者之间就存在着迁移。  相似文献   

13.
歌唱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丰富歌唱者的意识内容,想象的发展也受歌唱者的意识、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实践证明,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歌唱艺术。因此运用音乐美学、声乐、声乐艺术心理学,提出歌唱想象力对歌唱者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歌唱者的歌唱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解放后,高校的声乐教育以美声为主,并且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的音乐作品。但是,由于汉语的发音和民族文化的差异,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作品时,既要改变语言的元音以利于歌唱,又要以歌唱的元音清晰地去接触语言,把中国的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摆正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可以真正做到声音、感情、表演、风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一门由多种艺术因素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声乐演唱的"民美结合""民通结合""美通结合""民美通结合"等演唱方法不但形成"声乐演唱跨界现象",促使声乐演唱和文化意识的多元化,而且对审美文化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教化、宗教启蒙、大众消费三个方面,对构建当代传统文化,乃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和谐社会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舒伯特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声乐套曲作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声乐演唱和教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解舒伯特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和《冬之旅》的创作及其艺术风格特点,对于演唱这两部作品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刘曼君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1-113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想象贯穿于声乐教学、演唱的全过程。想象丰富了歌唱意识,歌唱意识也影响着想象力的发展。运用声乐艺术心理学原理来论述想象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作用及歌唱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在音乐表演中将作曲家的创作称为第一次创作,而表演者的表演则称作再创作。对于声乐演唱而言,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与技术是进行再创作的重要前提。只有二者共同存在着完美融合,才会产生令人心动的音乐,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艺术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学习声乐技能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歌唱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是教师声乐教学的重要基础.分析学生学习中的不良情绪及原因,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的方法与措施,对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歌唱中的情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一个歌唱者在演唱中如果只有优美的歌喉,清晰的咬字、吐字或声乐语言造型艺术的处理技巧,而缺乏感情的生动表达,就不可能真正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所以,以情动声要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全文结合声乐作品实例,从“四个深入”的角度阐明了“二度创作”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