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我对习作“自得其作”的理解 所谓“自得其作”,就是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获得作文的自由。一旦学生把写作文当做“交流”“表达”“随笔”“说心里话”的需要,“爱写”“我要写”就会成为必然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语言材料的积累有限,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其习作的要求拔高,造成学生压力太大,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心里就忐忑不安,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怎样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我受微博启发,创设了"微文日记",并对其进行新颖包装,不断变换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微文日记"成了起步习作的"助跑器"。一、新颖包装激兴趣,写评互动促生长1.尝试九宫格日记,降低难度促上手一开始尝试写日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并喜欢上日记,我引入了"九宫格日记"的写  相似文献   

4.
问题一:我不喜欢写作文 身前背后,总能听到学生说:"我不喜欢写作文."究其原因,皆因作文很难.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习作难,是一件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事.要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习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引领学生爱上习作,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为基础,教学中,尝试"在生活中丰富积累""在展示中品味成功""在实践中师生共写"等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学生抱怨:"又要写作文,我最怕写作文了,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一听写作文就会头痛,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写,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不断查阅资料,借鉴名师的教学策略,经过探索实践,另辟新路,从"写外貌不用有""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不用成语"三个方面入手,指导他们进行趣味习作,效果良好。本文重点对这三种新习作路径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许多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头痛,特别是职中生,大凡要写作文了,不是抄袭应付就是拒绝不写。几年来,围绕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问题,我作了如下的尝试。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其实与不理解什么是作文有很大关系。什么是作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手写我心。”眼里看到的,耳里听到的,口里说出来的,都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写出来了,不就变成心里想的了吗。因此,我对学生说,写作文其实很容易。把自己眼里看到的、耳里听到的、口里说出来的用心想好了再用文字表达出来,这…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学习最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即"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能力。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很长时间我一直认为,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材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有生活,文章总是能顺理成章地被加工出来的。所以,我们开展了"三十六宝粥""跳蚤市场""字谜大联欢""保护鸡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确实给了学生很多的快乐和习作内  相似文献   

10.
正执教四(7)班三个多月来,我一直努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效果还真不错。我们班的习作形式很自由,也很有趣,这些生动有趣的习作栏目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撷取的。"生活万花筒""你我悄悄话""童话乐翻天""诗歌发烧友""故事连连看""词语麻辣串"……学生给这种习作形式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随手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两个习作栏目:"你我悄悄话"学生特别喜欢讲悄悄话,咬着耳朵,永远讲不完。如果你喜欢讲,那么,就在"你我悄悄话"栏目里尽情地讲吧!可以跟爸爸妈妈讲,可  相似文献   

11.
写作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学习语文的难点,尤其是刚接触作文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更易产生畏难、恐惧心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四方面巧妙地为学生的起步作文搭桥:巧妙搭起心理之桥,克服畏难情绪,战胜自我;巧妙搭起情感之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巧妙搭起"补给"之桥,为学生习作积累素材;在文本和习作之间巧妙搭起四通八达的立交桥,燃起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写作文,除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外,还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我作文教学的训练重点。现在我就来谈谈我的做法:一、拓宽训练时空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在作  相似文献   

13.
很多小学生对于作文十分挠头,一提到要写作文便会产生畏难情绪,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味同嚼蜡,毫无新意。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还得从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灵感,就会持续地、积极主动的钻研,以提高写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习作水平呢?近年来,我尝试改变习作作业的形式,变写作为“玩作”,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让学生以真实的见闻、亲身的经历和真切的感受为习作内容,让学生在心目中播下了这样一个信念:写作文不难,写作文很有趣味,写作文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变写为看。观察是习作的起点,要写好习作,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因此,我把写一篇习作的作业改为观察作业。观察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雨雪霜、花草树木;观察美丽的乡村、热闹的集市、可爱的动物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一次只布置观察一个方面,并指…  相似文献   

15.
刚刚接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而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往往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描绘生活,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习作水平呢?近年来,我尝试改变习作作业的形式,变写作为“玩作”,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让学生以真实的见闻、亲身的经历和真切的感受为习作内容,让学生在心目中播下了这样一个信念:写作文不难,写作文很有趣味,写作文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四、课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学(一)转变观念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因此,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郑秋香 《考试周刊》2013,(14):51-51
<正>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一提起写作文,学生无不感到没啥可写,不是咬笔杆,就是皱眉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从厌写作文、怕写作文到喜欢作文,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可以说提高了一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习作是一个艰难而渐进的过程,这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我和处于"瓶颈期"的学生才能明白。伴随着拼音、字、词的学习,学生从"写一句话"开始了他们的习作生涯。"瓶颈期"大约出现在三年级前后。那时,一说习作,学生就愁眉不展,畏难情绪一看便知。为了让学生轻松入门,乐写、乐学,我们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尽快走出习作的困境。一、鼓励学生多观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多观察,增阅历,是学生走出习作困境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在写作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教师应该解决好习作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即"想写""写什么""写好"等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