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17,(6):59-61
《诗经》中的思归诗有六十篇。这些思归诗的产生,一方面与中国农业社会所奠定的"安土重迁"的乡土情蕴分不开,一方面也受宗法制的影响,同时,也与战争、徭役、政治婚姻等现实原因密切相关。分析《诗经》中的思归诗,发现思归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驾车外出、登高、寄信、对着某一具体的事物思人思物或思归;而思归主体又可分为旅居在外的游子、在外的行役者、出嫁在外的女子、家中待亲归的女子、思念情人不得的男子或女子五类。《诗经》中的这一类思归诗奠定了后世思乡恋土的主题,在后世尤其是在汉魏时期、唐宋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上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
《归田赋》是东汉张衡的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思归引序》是西晋时期的石崇为自己的代表作《思归引》所作的小序。二者都是作者归隐后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优美的景色也有真情实感,语言真实可感。但是《归田赋》和《思归引序》二者不管是归隐原因,归隐之乐还是景色描写,名士的塑造等方面都有着截然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春景诗共有四十多首,除了沿用传统的主题外,杜甫用春景诗来表达思归与忧国之情,这是对春景诗主题的新开拓。这与杜甫所处的年代、杜甫的个人经历与追求有关。这种开拓对后世诗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薇》是该用深情和灵魂去教和学的生命之篇。悲哀的家园之思是全诗的情感主基调,诗歌以多种技巧,深刻强烈的表达了这种思归之情。时光飞逝,戍役漫长,战事激烈,生死不虞,因而归家无望,痛苦绝望。激励自己,鼓舞士气,同仇敌忾,故而为生而战,为归而战。昔往今来,时光流逝,生命损耗,人生的一切美好消失殆尽。音信断绝,生死存亡,两不相知。归乡之途,步履维艰,种种心绪煎熬磨折。《采薇》将战争与思归对立统一在一起,在战争的背景下,凸显人性,表现生命的本真和无奈,从而碰撞激起许多人性的思索,生命的悲叹。其思想的厚重又早已超越战争和思归本身,我们的先民有着多么至情至理的灵魂啊!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荀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荀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荀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苟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苟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苟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7.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缁衣》第九章引《诗》,学者以为是《小雅·都人士》,但用字、用词、用韵、句数、结构、内容与《礼记》所引、《毛诗》迥然不同,也不见于汉代服虔所言逸诗。而《毛诗·都人士》首章与后四章在内容表达、主题思想、结构逻辑又难以统一。因而“三家则亡”,“毛氏有之”,不过是郑玄所见文本的一家之言。《礼记》引诗是对旧本的增益改换,后世《毛诗》学者将其中《缁衣》“子曰”文字写入诗序,也将诗句移入《毛诗》文本,成为《毛诗·都人士》首章。但有学者指出郭简为“节引”,“鲁、齐、韩三家诗没有《毛诗》的首章六句,当属脱漏”,也是值得再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文选》"序"类所录的石崇《思归引序》,是单篇诗序。石崇在诗序史上的地位在于,他不仅以《金谷集序》首开雅集序之风,而且在《思归引序》中自述生平遭际、志趣好尚,写景抒情议论,将诗序由简单介绍创作缘起发展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文体。同时,诗序生动地从各方面展示出西晋时期耽于享乐的名士形象。  相似文献   

9.
凡是论及李白的诗歌,几乎都认为它具有“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以致对其悲怆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在他可编年的943首诗中,悲怆诗473首,豪放诗57首.比例是8:1强。他的悲怆诗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内容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例如《将进酒》《北风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月下独酌四首》《丁都护歌》《登金陵凤凰台》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引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引诗较少,反映了《诗》在战国时期的政治活动中并不受重视。和《左传》相比,《战国策》所引之《诗》皆为断章,引诗者自我明确引诗之义,而且常辅之以史实论证。《战国策》的引诗从一个侧面表明,战国时期《诗》、《书》的界限并非判若鸿沟,《诗》尚未形成一个完全确定的文本。  相似文献   

11.
乡愁作为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是小到个体,中到乡村地域,大到家国情怀的心理认同和精神寄托。同时,乡愁作为乡村德育的核心诉求,是记忆的乡愁也是理想的乡愁。文章重点论述卢氏德育的先时困境,分析德育改革突围,包括运行机制与表现形式,推动乡村德育创新与提升,发掘出卢氏德育的内在逻辑和张力。同时深入剖析实践取得的成效并总结启示,从而为我国贫困乡村地区的德育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2.
白先勇在《谪仙记》中让读者感受到海外游子的生存境遇,品味出他们内心的痛楚,并引发对于乡愁的深思。李彤的身上有着作家白先勇的影子,李彤那压抑在心底不予道出的痛苦,正是白先勇彼时心境的流露。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雷平阳诗歌的一个重要主张,诗人的乡愁既饱含着对云南、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又有着城市化进程带给诗人的乡愁。带有功利色彩的乡愁主张成为雷平阳诗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金朝以律赋取士,赋作本应非常繁荣,但现存金赋却为数极少。对现存金朝非文学赋进行钩沉与探析,不仅彰显出金朝律赋的繁荣,而且凸现了金朝在佛教、道教、医学、天文术数等文化方面的建树。  相似文献   

15.
乡愁情结是台湾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 ,乡愁不仅表现出对思乡的哀愁 ,更表现出一种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一种殷切强烈的期望。历史造就了乡愁作家 ,通过女性细腻而又丰富的心灵感受来描写对大陆亲友、故旧的怀念的作家群体 ,女性特有的气质 ,与离乱后人们的心理情绪不谋而合 ,这也使得女性乡愁文学在文坛上开了日后 4 0年绵延不绝的“乡愁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大静、美静、新静与和静四个方面对王维山水诗《鸟鸣涧》的独特静境进行了独到分析,认为它写出了独具王维特质与时代风貌的"诗佛"之静与盛唐之静,堪称古代静诗之首,亦堪称盛唐山水诗之绝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美剧《绝望主妇》自开播以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剧中人物台词简单规范,妙语连珠层出不穷,是众多英语爱好者参照学习的首选剧目。本文从《绝望主妇》中主妇之一Gaby的一句台词出发,浅议英语中不定冠词a(an),定冠词the以及指示词this与that的用法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海外游子的诗歌无处不在地流露出对中华故因的无尽依恋和剪不断的乡愁。该文研究了海外三位诗人诗歌中的乡愁特点,因离别故园的背景不同,他们的诗歌分别表达了家国破碎之痛、归化异国之苦和游子故国之恋。  相似文献   

19.
孟丰敏的散文集梳理并串联起各处的史料、遗迹,以文学眼光与精神向度回顾历史选择,书写闽地的沧海桑田。以文学的温度和史学的厚度勾勒民情风俗画像,把个人情志与历史概括相融,在人文意象中深化理性哲思,展现中西文明在闽都交汇形成的复杂景观。作者在文学与历史话语的互动中完成对故乡的别样书写,以独特的审美触角探测历史深处的人性和民间精神的脉络,赋予地域文化鲜活的当下意义,丰富了文化散文创作的审美参照系。  相似文献   

20.
ERP系统总体规划是成功实施该项目的先决条件,对整个实施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资金、人才相对薄弱的中小型模具企业更是如此.文章应用工业工程(IE)、业务流程重组(BPR)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的管理哲学、理念和技术,从模具行业现状、企业现状、以及ERP系统的特点、性能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提出了中小模具企业ERP系统总体规划中常见且易忽视的六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