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新闻世界》2007,(7):47-47
《东方时空》节目曾做过一期对比尔·盖茨的专访,主持人问他:你是否想过竞选美国总统?盖茨回答:没有,我觉得自己的长处是在经营方面,对政治并不熟悉,我缺乏政治方面的能力。主持人又问:你的朋友上过太空,你是否也想上  相似文献   

2.
王保荣 《新闻世界》2003,(12):48-48
据《新华日报》报道,10月24日下午。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主持人陈鲁豫做客南京大学。给学子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新闻课。该篇报道的题目就是“优雅鲁豫南大聊新闻”。陈鲁豫向学子们介绍了自己做主持人和采访时的一些技巧心得。她说:“我觉得自己是本色的人,所以做节目很本色。节目风格应该很自然地流露.比如你面对什  相似文献   

3.
逻辑     
午夜时分的电视里往往有些好节目,我尤其爱看一个新闻栏目。记者肩扛沉重的摄像机走到街巷的深处,探访升斗小民的琐碎苦乐,一问一答,令观者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平实生活潜存的道理。可是,我也经常大失所望,因为节目主持人吐出的问题,有时竞是那么可笑,那么不堪推敲。 灯红酒绿,烟雾缭绕,舞姿摇曳。节目主持人面对一位歌厅的女歌手询问了许多生活、表演方面的细节,使我们感受到歌厅艺人的辛劳。接着主持人又问:“你觉得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当得到肯定的回复后,好象颇不甘心,便再问:“在这里听众少,报酬低,名气小,怎么会有意思?难道你不羡慕那些有名的歌星?”  相似文献   

4.
人们喜欢有特色的节目,也喜欢有特色的节目主持人。一个好的主持人节目应该有个性特色,一个好的主持人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沈力说得好:“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屏幕上也应该如此。因为主持者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模具,他应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个性才有活力,才能产生魅力,有个性也才符合生活的真实,增强节目的说服力。” 节目主持人能在听众、观众中树立起美好的个性形象,虽然有诸多因素,但主要还是靠有个性特征的语言。个性化的语言是反映一个节目主持人最明显、最重要的标志,是构成主持人个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觉得:现在益智精彩的电视、广播节目可真是不少,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欢乐倾城》。首先,参与节目的成本比较低,一条短信三毛钱,热线就是正常的话费,不但有可能获得你喜欢的奖品,还能从节目中获得很多快乐。不但我、还有我们宿舍的同学都比较喜欢听,因为你在这里面得到的是一个真正的实惠。第二个就是听这个节目,因为我们也都是联通用户,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就能了解一些联通的相关的资费和业务知识,都非常方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行云 《河北广播》2001,(2):18-19
河北经济广播电台全天侯直播节目开播之时,我做了新闻节目《北方快车》主持人,说是主持人,其实较之新闻播音员最大的区别只是在形式上由录播改为直播,节目设置,编排基本是值班主任的事,虽然我也参与节目编排和采访,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会儿我的角色充其量应该算是“新闻直播员”,五年后,《北方快车》节目设置了一档新栏目《新闻快餐》,以节目主持人为核心,以今日事,紧要事,突发事,有趣事为采访主题,在贴近百姓生活上做章,这次我才真正做了一次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7.
孙晓燕 《视听界》2001,(6):34-35
一、从情感激发到主观介入像众多的法制节目主持人一样,两年前我走上《人与法》节目时,反复听到的告诫是:把握好自己的神情,不能被个人情感左右,要以冷静、公正、客观、中立的角色出现。法制节目主持人真的不能有情感表现吗?我们的形象构建一定要将情感因素割舍吗?  相似文献   

8.
一台好的电视谈话节目,它的气象应该热烈而充满智慧,嘉宾侃侃而谈,观众情绪盎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节目主持人有密切关系,能主持好一台节日,因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主持人在嘉宾说话时的认真倾听。  相似文献   

9.
《河北广播》2004,(6):4-6
今天是记节,我感到参加今天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刚才,我进直播间现场收听了《阳光热线》直播节目,下来我们又开座谈会专题座谈。这个座谈会应该说开得质量比较高。刚才兴盛同志、节目主持人、监制、导播、记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听了非常受启发。振台同志、俊山同志都讲了很好的意见。记节到了,借这个机会向《阳光热线》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方雨 《新闻实践》2004,(9):53-54
在听众和众多专家的眼里,主持人应该是节目的灵魂人物。有了他,节目就有了个性化的色彩。很多听众选择收听某个节目,可能就源于其对主持人的认同——表现在对主持人声音或者所表达的内容的认可。 我的这个观点来自于众多听众的来信。他们的开头语几乎如出一辙: “方雨,我很喜欢听你的节目,最吸引我的是你的声音”。想来也是,广播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封面延伸     
陈志:湖北广电总台电视教育频道主持人。目前正做着的有《健康百分百》、《阳光百家乐》、《阳光标点生活》三档风格迥异的日播节目。形容别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够客观。可是要来形容自己,让陌生或者熟悉的朋友认识真正的我,我真想此处省略多少字来交差。前两天跟远方的姐姐通电话,老姐说:有次你突然对我说:人生来就  相似文献   

12.
正谈当下:我的作品没有过时陈佩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我一部没看易立竞:现在好像电视上有一个节目叫《笑傲江湖》,好像这类型的节目也邀请过您做评委?陈佩斯:可能吧,但是没时间,那个时候我们正好给年轻人们排戏呢,我们的工作也都安排好了。我要是自己去参加这个秀那个秀,把这些孩子就闪到这儿了。我要把他们推上舞台,每周末演出两场,然后让他们自食其力,能自己养自己,这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围屋。一种典型的封闭型建筑。高高的围墙,小小的窗口,维系着固有的生活模式。从客家围屋里出来的主持人问住在新屋里的小孩:主持人:“你觉得是爸爸妈妈住的房子好,还是爷爷奶奶住的房子好?”小孩:“爸爸妈妈的。”小孩的爸爸:“党的政策好,赶上了改革开放,才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这是江西卫视在国庆50周年期间“66小时不间断括出”中的《走进多彩的生活》节目中的一个镜头,笔者在选台时偶然收到了这一节目,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类似笔者这样的人还不少。他们都觉得这个节目“看得蛮有味道’”《走进多彩的生活》(以…  相似文献   

14.
提到“桥梁”这个既简单又通俗的名词,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它的作用,连接、沟通、传递等等。生活类电视节目的传播目的以及对这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正如此。做为一名生活类节目的编辑和主持人,我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生活类节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生活类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是什么样?不应该是什  相似文献   

15.
节目主持人在受众面前的“我”,应该既是具有七情六欲的“生活中的我”,又是抛弃了弱点缺点的“升华中的我”,两者结合,受众才会感受你既是一个普通的人,又是一个有修养的人。要实现好这个结合,首先要夯实自己的基本功,努力提高文化素养,用心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气质,使自己在话筒前保持积极、自信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人有个性,干什么活儿的人总要适应本工作的特性,当节目主持人也得研究自己作为主持人的特性。主持人节目离不开节目主持人,没有专人主持,不能叫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可是身为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意识到主持人离不开自己的节目,主持人应自觉地与自己主持的节目共荣辱。既然节目质量的高低决定主持人的声誉,那么,主持人研究自我特性,就要从节目的要求出发。我当《午间半小时》节目的主持人好几年了。每天都忙三选四地过日子,一次次节目倒是主持下来了,确实也尝出点《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的酸甜苦辣。这里想理一理思绪,看看今后怎么把《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当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节目主持人都希望自己一亮相就光彩照人。主持人对观众、听众的吸引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相貌身材,举止谈吐,音质音色,语音功力,才华学识,驾驭节目的能力等。但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如果换一个节目不一定能主持得好;反之,一个好的节目不是任何一个主持人都能胜任的。因此,主持人应在加强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处理好主持人、节目和自我三个方面的辨证关系。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做一阐述。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主持人必须首先重视节目的内容,使其对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02,(Z1)
【出《华人音乐世界》题头各位好,欢迎收听《华人音乐世界》,请听音乐专题《新世纪,新民歌》。【出斯琴格日乐歌曲《新世纪》片段,然后压混……节目开始想声明一点,我不是一个民歌节目主持人,相反,我做了整整九年的中文流行音乐节目。我很想把今天这档专题节目做得更像一档常规节目,所以我们不会在节目中研讨“民歌的推广”或是“流行音乐的民族性”,我只想和  相似文献   

19.
姜娉 《声屏世界》2008,(10):43-43
又是忙碌的一天。当演播室的灯光熄灭,孩子们纷纷来说再见时,我看着他们一张张的笑脸,寒冷和疲惫随之消失了。细细数来我做少儿节目主持人已经有5个年头了。从《宝宝乐园》到《江西小记者》再到现在的《成长会客室》,这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这5年里我每天都和孩子们共同度过,每天都在和我的同事们一起为制作优秀的少儿电视节目努力。  相似文献   

20.
“获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之后感受如何?”这是近来听众和朋友们经常问我的问题。细细想来竟不知如何作答。我只觉得和那些在新闻战线上默默耕耘一辈子的老编辑、老记者们相比,我实在很幸运。应该说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把我这个做了七年记者的年轻人推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位置,给了我一个舞台。 中国广播改革走过了将近十年的历程,主持人主持节目成为大家喜欢的模式。有许多研究生,本科生放弃自己的专业而转行做主持人。那么竟争激烈的今天,我常思考这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