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武力行为定性历来是争端国之间首要解决的国际法问题。对军事行动中的武力使用与海域执法中的武力使用作出区分后,不能简单地将后者排除在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效力范围外,而是需要结合争端国间的争议类型和国际关系来考虑是否援引该原则,进而判断争议海域执法中使用武力行为是否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通过参考法庭对相关案件作出的判决,明晰争议海域内武力使用性质的界定标准,有助于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内妥善行使此类案件的管辖权。此外,还需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义务在争议海域执法过程中具体化,以确认国家使用武力的国际法义务。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法上自卫权是国家的一项自然权利,是禁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基本原则规定下,一种使用武力的合法例外。自卫权的实施是有限制,其实施条件是"受武力攻击时"。在美国提出的先发制人的战略,以及以自卫权为由对恐怖主义使用武力需要的情势下,国际社会更要严格控制自卫权的使用,确保其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实施。  相似文献   

3.
2010年国家出台房产新政后,由于对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理解与执行的不统一,导致全国各地对房产新政引发的退房案件裁判各异,有违法治原则。原因在于民意对司法的侵蚀,使司法不能有效回应;法律规则本身的纠结影响了裁判的统一。司法不仅应考虑社会效果.更要考虑社会预期厦裁判导向。  相似文献   

4.
在民事审判中,诚实信用原则对法官公平公正裁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个别情况下,由于立法者在立法时未曾预见的案件,出现对规则规定的缺失或者模糊,这就需要利用诚实信用原则补充法律漏洞,做出恰当的裁决,使法律和裁判适应于社会发展变化.但另一方面,如果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运用不设置标准或界限,极可能导致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以致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司法体系的安定.据此,文章对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审判中的应用,以及对法官由诚实信用原则授予的自由裁量权使用界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审判中合同纠纷案件损失数额的认定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达到"客观真实"是一个努力争取的目标;当不能达到"客观真实"目标时,根据经验法则及相关规定,只要达到了"高度盖然性"的标准也同样达到了各方面所要求的证明标准,这才是合同纠纷案件中损失数额认定的"应然"状态。要改变合同纠纷案件中损失数额认定的混乱状态,有赖于各方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法上自卫权是国家的一项自然权利,是禁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基本原则规定下.一种使用武力的合法例外.自卫权的实施是有限制的,其实施条件是"受武力攻击时".在美国提出的先发制人的战略,以及以自卫权为由对恐怖主义使用武力需要的情势下,国际社会更要严格控制自卫权的使用,确保其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实施.  相似文献   

7.
宪法司法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在探讨这个问题时要立足中国的国情。本文通过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认为,法院进行违宪审查行不通。法院直接将宪法作为裁判具体案件的依据要特别谨慎,在刑事案件中绝对不能根据宪法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在民事案件中也禁止直接引用宪法条文判案,应该通过对民法中概括性条款的合宪性解释贯彻宪法精神;在行政案件的裁判过程中如果行政法出现“缺位”则可以引用宪法条文进行裁判。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再审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民事诉讼法在再审程序的规定上过于原则,导致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的弊端。要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应规范再审诉权,规定再审之诉的主体,再审案件的范围,再审事由,再审审级,次数和期限。  相似文献   

9.
王森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185+187-185,18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篮球运动员的"服从意识"和"不服从"行为的现状特点与动因进行分析。目前,篮球运动员"服从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包括裁判因素、自身价值取向和习惯心理因素等;篮球运动员"不服从"行为的特点主要有敌意性、工具性和盲从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原因、情景原因和物理原因三个方面。提出要严格执行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营造运动员服从氛围,树立裁判绝对权威;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素质,增加主人翁意识;提高裁判员的素质与能力,使运动员从"服从"到"认同"等措施来培养篮球运动员"服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刑法学界对"意见"是否属于司法解释表现形式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主要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认识观点。否定性观点认为,"意见"不是司法解释,而是司法解释性文件,不能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而肯定性观点则与此相反,认为从规定的内容看,系对审理受贿案件如何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属于司法解释的内容。应当说,肯定"意见"属于司法解释的观点更有其合理性与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黄毅 《天中学刊》2014,(2):10-13
2012年新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与《物权法》相关规定实现了对接,初步建立了我国的抵押权非诉实现制度。该制度所追求的经济、高效,以及其与抵押权内含的变价权、抵押登记的公示公信效力、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契合,构成了其现实和理论依据。要实现该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在案件受理范围、操作程序以及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平衡等问题上作出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12.
法律推理的独特性正是司法公正的内在保障,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方法论的自治性"。在法理推理的司法实践中,要正确处理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冲突。法官在寻找裁判大前提的过程中,弄清法律条款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把握成文规范和其内在意义。而在法律规定本身可能相互冲突时,法官则需要用辩论推理来构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13.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内容上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最大限度整合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机械设计能力;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存疑无罪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依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利于保障人权及实现诉讼效益。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作为保障生效裁判既判力的重要原则,是限制重复追诉的理论基础,可以对重新起诉进行规制。我国应当确立以"同一事实行为"为"一事"标准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正确定位存疑无罪判决,使其具备充分的既定力与公信力;将重新起诉导入再审程序,使其从常态转为例外;同时还应对再审启动所依据"新的事实、证据"作出明确限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意义重大,但死刑审判程序的一些相关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便于死刑案件的审理,贯彻"少杀、慎杀"的政策,充分保障人权,必须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包括将死刑案件被告人集中关押、扩充死刑案件审判合议庭、实行合议庭的绝对通过原则、完善死刑案件的二审及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从审判实践看,有的案件法律规定一审终审,如民事诉讼中按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存在二审问题;有的案件一审法院宣判后,上诉期满,当事人不上诉,检察院不抗诉,一审法院的裁判即为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也不存在二审问题。只有依法可以上诉的案件,一审法院作出裁判以后,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提出上诉或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才发生上诉审法院继续审理,引起二审程序发生的问题。然而,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如何衔接,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区儿童看护中心的申请与审批手续一般要经历筹划与准备、递交申请材料、情况核实、审批与指导四个步骤.具有审批权集中,但审查权相对分散;审批标准侧重于办学的经济基础;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将审批和引导相结合;审批程序规范科学,以人为本等特点,而这些正是我国托幼机构,乃至中小学校审批工作中最缺乏的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当着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赋予了意思自治原则突出的法律地位,不仅在分则中的五个章节里都有所规定,还将其写进第一章"一般规定"之中,彰显了其指导作用。意思自治原则受到重视和扩大使用是符合国际私法立法趋势的,也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意思自治原则是否可以作为统领涉外民事关系所有领域的普遍性原则还是值得商榷的。而且立法中对于选择法律的时间、选择法律的方式、选择法律的优先适用性等问题规定得不够明确,以及它与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不同规定又当如何理解等,这都需要进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任晓锋 《文教资料》2011,(5):124-125
孔子消费思想明显表现出以礼为原则和崇尚节俭的特点,以礼为原则实质上主张的是一种等级消费,崇尚节俭则是在守礼前提下倡导的一种消费倾向。孔子衡量消费"奢"与"俭"的标准,归根结底依然是礼,当节俭的消费理念与以礼为原则的消费观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孔子宁愿在消费方面"奢侈"一点,也要坚决地维护礼的原则与规定。  相似文献   

20.
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规定。这一规定赋予了行政证据刑事诉讼证据能力,使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由于条款的规定相对原则和简陋,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体如何使用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正当性仍需要详细论证;行政证据使用的合法化,容易造成公安机关以行政执法之名行刑事侦查之实;"等证据材料"不应限制在实物证据内,还应该包括任意性的言辞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