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钩稽了汉代扬雄《方言》中与今兰州地区相关地域的方言词汇,并指出了它们在今兰州方言中的存亡、变异情况,目的在于为研究兰州方言的历史演变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
16世纪迄今闽北政和方言去声调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变移过程,也是两种去声调向三种去声调演变的过程。本文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一、明、清二种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比较;二、明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对应研究;三、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现代政和方言去声字对应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两部广东话词典(《港式广州话词典》《广州话方言词典》)中收录的ABB式形容词的构词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粤方言ABB式形容词的历史形成轨迹和构成来源,并与普通话中的ABB式形容词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粤方言ABB式形容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2015年3月,由闽江学院副校长、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赵麟斌教授主编的《福州话实用字典》在上海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首部规范出版的现代福州话字典。《福州话实用字典》定位于"实用",是一部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的方言字典。它在收字、注音、释义与用例、索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收字方面,《福州话实用字典》收录了6300多个最常用的福州方言用字;在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尔雅》;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第一部词总集:《花间集》;第一部语法:《马氏交通》;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异形式,其中词汇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方言词语可作为共时方言词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陇西方言词语汇释》中筛选出了162条词语,称其为"区别于兰州方言的陇西方言特征词",审视陇西方言与兰州方言的共性和个性,得出"表示名物的词语变化最为明显,最能体现方言间的共时词汇差异""兰州方言和陇西方言在语法层面来说,基本没有区别性,是一致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中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中国第一部韵书是《切韵》; ●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 ●中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萃》2001,1(1):187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杨雄) 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是《南方草本状》(晋·嵇含)  相似文献   

9.
兰州方言的考释始于清末兰州学者张敦五编纂的《重修皋兰县志》,此书脱稿于一八九一年。在该方志的“风俗”之后附有“方言”一栏,对兰州方言作了“溯源起而正舛误”的工作,这可以说是有计划地研究兰州方言的开端。但是该方志仅收录了二十三个词语,而对大量的“世所通称,或字  相似文献   

10.
我谈家乡话     
<正>家乡高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讲江淮方言,其方言独特、风趣,下面我来简单地介绍几个词语。如果某人做事很认真,在这里通常被说成做事"板扎",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字典、辞书中,有"板实""板正"等词,未见"板扎",而江淮一带方言中"板扎"一词却常用到。它是指一个人生活、做事有条理、实在。"板扎"还可以用"ABB"式"、AABB"式重叠,即"板扎扎""板板扎扎"。重叠以后更增加了"板扎"的分量以及喜爱的感情色彩。与"板扎"同义的还有"一当",这也是江淮  相似文献   

11.
许多有志于用海南方言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之士,一下笔往往就遇到"有音无字"这只"拦路虎"。《〈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正是为了减少这一苦衷而作的尝试。《〈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海南音字典》所无的字(58字);二是《海南音字典》有此字无此音义的字(39字)。增补共九十七个单字。  相似文献   

12.
一、序 承蒙兰州市志办厚爱,委托赵浚先生与鄙人编撰《兰州市志·方言志》。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语言一发即失,驷马难迫。民国以前录音设备留存口语语音。兰州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古代方言资料现在很难找到,就是涉及秦陇广大地区方言的言论也是寥若晨星。今所见专门述说有关兰州方言的最早文献是清末张国常《重修皋兰县志·风俗》所附《方言》。该志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距今100余年。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14):6-7
方言音的矫正是普通话训练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围绕当下《普通话》教学中该教学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反思与改进办法。并以"n"与"l"的区分为例,强调正音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基本环节:找准发音部位;配合声调单音节练习;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练习;进入语流的练习。  相似文献   

14.
许多有志于用海南方言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之士,一下笔就往往遇到“有音无字”这只“拦路虎”。《〈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正是为了减少这一文字欠缺而作的尝试。《〈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海南音字典》所无的字(58字);二是《海南音字典》有此字无此音义的字(39字)。增补共九十七个单字。  相似文献   

15.
《元曲选》是一部元代的杂剧选集,语言生动活泼,口语色彩浓厚,其中ABB结构丰富发达。对《元曲选》第一册中的ABB结构进行穷尽式考察,共收集到173例。按其结构形式可将其分为四类:述补式、陈述式、并列式和重叠式。探讨ABB结构中BB的性质,发现:BB的虚化程度存在差异,BB虚化程度越强,A的聚合范围越大。《元曲选》中ABB结构之所以如此丰富发达,与元曲的发达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考察了《白鹿原》中的方言重叠式的六种重叠类型,即ABAB式、AABB式、ABB式、AAB式、AAA式和AXAY式。方言重叠式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独立成句。另外,方言重叠式在刻画人物形象、增强表达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与普通话相比,铜仁方言存在大量重叠式名词。通过对比二者的重叠式名词的结构构成形式,发现铜仁方言重叠式名词AA式有四种类型,AAB式、ABB式和AABB式都各自有三种类型;而普通话重叠式名词AAB式中,A1+A2B式只有一个,ABB式中AB1+B2也只有一个,而AABB式中A1A2+B1B2式则没有。二者的AAB式和ABB式重叠词都是偏正结构,AABB式重叠是联合结构。铜仁方言重叠式名词在结构特征上具有丰富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只有一个入声调类。文章着重考证了入声调所有韵字,并与中古音和现代政和方言逐一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差别颇大。这是由于方言接触,引起不同方言的渗透与融合,导致去声调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杨扬 《现代语文》2008,(5):57-58
成都方言中有一类特殊的结构,ABB/AAB式重叠形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其中的ABB式形容词结构并从其构成方式规则性、语义表达的生动性以及语法功能的特殊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潮汕方言因其保留古代汉语成分较多的特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自1847年第一本潮、英字典《A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 in the Tie-Chiu Dialect》(汉英潮州方言字典)面世以来,计已出版工具书20多种,印数200多万册,专著10多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而且出版、发表的地域除了中国境内之外,还广及台湾、香港、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等地区和国家。中国最权威的语言学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语文》和《方言》、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编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