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专利的申请数据为基础,从专利所有地、专利类型、专利所有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国内的电池技术还处于基础创新初期;(2)锂离子电池性能优良,是目前电动汽车主流的电池技术,也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3)结合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专利的申请数量时间序列,发现政策出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利用主要国家专利机构的专利数据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跨国专利(transnational patents)概念,以避免在利用专利数据进行国际技术比较中"本土优势"的影响,客观评价主要国家电动汽车相对技术水平。构建跨国专利比例指标,对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技术的国际化程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引入专利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技术的比较优势。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与日本、美国等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少、专利国际化程度低等方面;中国在电池及电池控制技术领域存在比较优势,而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存在明显的比较劣势,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电机技术的研发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颜端武  刘秋艳  陈坤 《现代情报》2016,36(7):144-150
技术创新网络对于分析和了解创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演化情况,观察企业间技术合作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专利计量方法,对该领域近三十年间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借助专利耦合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电动汽车领域技术相似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和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演化。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得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热点和趋势、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化。结果表明,电动汽车技术集中在电池、电机、控制器和整车技术三大类上,并有均衡发展的趋势,企业间技术合作愈加密切,竞争也愈加激烈。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我国关于专利状况的描述都只限于申请量、授权量等方面,凭借这些信息既不能对我国专利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不能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形成支持系统,使得专利信息的作用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尝试采用重点调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广东顺德区49家企业在专利投入、专利产出、专利运营、专利保护和专利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度挖掘,以期能得到一些与以往相关研究没有探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波 《情报探索》2010,(5):54-56
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发布的中国专利数据库,采用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对压铸模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分析、归纳,从专利申请总量、重点专利技术和专利持有人等方面对压铸模专利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经济、环境等方面具有多重的积极影响.而专利信息依其自身的优点可以充分的体现一项技术的发展情况和趋势.本文借助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全球燃料电池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奥运科技对燃料电池技术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电动汽车电池控制技术以及技术发展的路线来描述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对电动汽车行业的主要申请人现代公司就电池控制相关技术在全球进行申请与布局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通过技术发展路线以及主要申请人的分析来明确当前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情况与专利布局情况并预期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专利数据进行核心技术演进的分析是当前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热点问题。以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为例,基于专利家族的分析视角,从专利家族数量、地区分布、专利引证分析和专利共现网络等方面对核心技术演进路径进行分析。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分为新技术类别涌现期、技术完善期、技术调整期三个阶段。探测其核心技术的演进为l03-e05b(太阳能电池)→u12-a02a5(太阳能电池装配)→l04-c11c(半导体电极)。分析我国与美日欧在相关技术专利家族方面的差距,提出我国当前应把握技术调整期这一机遇,缩小与美日欧技术差距。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发展,专利成果的转化是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采集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信息,分析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情况。借助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国内动力电池材料和管理系统专利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深度剖析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关系,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技术路线做出预测和建议,同时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和相关科研机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专利地图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竞争情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远辉 《现代情报》2010,30(11):53-58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和趋势,通过检索德温特创新索引(DII)数据库中的相关专利,研究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专利布局、关键技术、研究热点等相关问题,加强对专利情报的分析和利用已成为当前国际企业竞争情报的一种常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电池成组技术国际专利情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卿  郭倩玲  张杰 《现代情报》2014,34(11):131-137
本文应用专利分析工具Innography,对世界范围内电池成组领域技术专利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专利申请趋势分析、专利区域分析、技术分布分析、专利权人分析、主IPC及研究热点分析和涉案专利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对专利强度的分析,挖掘核心专利.在此基础上了解国内外电池成组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相关技术领域提供有用的竞争情报.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信息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当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现状,指出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董超  刘玉国  宋微 《现代情报》2014,34(6):132-138
动力电池是指可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设备及工具提供动力,并具有高能量和高功率的蓄电池。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城市尾气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随之而来的,对于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究也得到广泛的重视,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被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专利分析的角度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对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选择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专利引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专利引证分析方法对国外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专利可视化的理念及工具确定了该领域的优势竞争实体及核心技术要素,揭示了本领域技术先驱的发展、外围技术分布情况及整个领域核心技术的迁移路径,为我国该领域技术引进、研发方向的选择等竞争策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技术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是专利、论文等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技术发展趋向于局部改进和渐进创新,少见原创性的技术创新,这实质上是技术领域的内卷化。面对技术内卷的涌现蔓延,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提是对其进行科学测度。为科学测度技术内卷,避免专利数量的过快增长干扰研究,从专利类别分析入手开展研究;将发明专利划分为基本专利和同族专利,同族专利是围绕基本专利衍生形成的,反映领域技术的细微改进和渐进创新;选择同族专利为突破口,研究构建测度内卷的技术内卷指数。然后,以化学电池技术为研究样本,针对长周期的技术发展过程,运用研究构建的技术内卷指数,定量测度和划分技术内卷的演进阶段,分析得出技术内卷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6.
董微微 《现代情报》2017,37(2):44-51
文章深入剖析了技术路线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专利特征,深度挖掘专利分析与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基于技术创新视角探索了专利分析方法与技术路线图之间相互作用,构建了专利分析方法对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支撑作用模式,以专利分析方法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为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从专利申请区域分布、专利申请年度分布、技术领域年度分布、专利申请人、核心专利等5个方面对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展专利分析,基于专利分析结果及相关市场和政策环境对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开发开展SWOT分析,指出我国在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发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在成本上具有优势,具有市场利好和政策利好,但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较为落后且面临较强的专利壁垒。据此,给出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帮助新晋企业和设计者研发电子体温计产品和申请相关专利,从统计指标和技术发展角度分析截至2020年6月全球电子体温计专利情况;并界定电子体温计高价值专利标准,通过专利地图和技术功效矩阵对相关专利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电子体温计专利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要类型,专利申请数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专利失效问题严重。(2)中国和日本同为电子体温计专利申请大国,但日本企业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此外,区域经济发展与其电子体温计专利申请相互促进。(3)电子体温计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是内部元件提高测温精度且缩短测量时间、外观造型吸引用户购买且方便使用。最后,提出电子体温计未来应当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大健康产业链的一环,并分别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人才、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