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喻”在词典中解释为“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比喻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得特别广泛且历史悠久,为文章增色不少。《诗经》中所说的“诗六义”之一的“比”就是比喻的意思。多年来的教改经验使我深深感受到,恰当的比喻在生物教学中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这是朱熹关于“比”的解释。这种解释指出,“比”是拿别一事物打比方来说明要表现的这一事物。“比”首先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来用的,可分为比喻和比拟。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比喻,即打比方,是指用某些有类似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在初中物理教和学中,常见的比喻可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李佳秀 《学语文》2002,(5):44-44
运用一系列喻体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叫“博喻”。巧妙地运用博喻,可以使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给人以鲜  相似文献   

6.
比喻(Figuration)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换句话说,比喻是两种不同实体的比较,它是重要的修辞(Rhetoric)手法之一。比喻通常分明喻(Simile)和隐喻(Metaphor)两种。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修辞方式之一种,象征属于写作的表现手法的范畴。如果只是止于这种概念外延的比较,那么我们还没有真正廓清两者的差异。我们须从其内部结构属性进行微观的本质比较。一、象形与象义比喻是用此事物来比彼种事物。因此,我们可以说比喻是象形的,是对形态的摹拟。“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是摹  相似文献   

8.
比喻摭谈     
比喻愈是引进差异巨大的事物愈产生奇妙的效果,评价一个比喻,只有贴切与否之分,而没有科学上所谓正误是非之别,所以说,比喻是一种非理性的东西,使用“比喻”的心智运作过程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物上反映它们的共同点,让我们在打比喻时灵光一闪之间对事物达到一种新的洞识,要使比喻有所阳新,首先要改变常规的思维模式,其次要善于联想,第三,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9.
“时间来不及了 我不能再作比喻了” 想到圣经上的话 我来不及,去做一个伪善的比喻 与阳光一起闪耀的 不一定就是温暖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让比喻成为学生轻松学习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化学教学中,通俗而贴切的比喻,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产生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的神奇功效。  相似文献   

11.
构成比喻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喻体和本体在本质上各不相同 ,二是喻体和本体存在一定的相似点。比喻的运用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寻找二者之间的相似点。这样的相似点 ,不仅存在于同一属性范畴的事物中 ,也存在于不同属性范畴的事物中 ,存在于无形和有形的事物中 ,并且存在于不同感官范畴的事物中。同一属性范畴事物间的相似点 即在与本体属性相同的事物中寻找相似点来构成比喻。“少小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李白 ) ,“轻舟南下如投梭”(苏轼 ) ,盘与月在形体(圆 )、颜色 (白 )上有相似点 ,梭与舟在形状上、动态上有相似点。“玉容寂寞泪…  相似文献   

12.
传统修辞理论认为比喻就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写该事物”。比喻所谓“本体”“喻体”的“体”也就暗示着它们是表示事物的名词语,换句话说典型的比喻就是“名+喻词+名”,以名喻名,在两个名物之间作比。例如:(1)我们的祖国像花园。(2)转眼光景,整个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无际。(杨朔《雪浪花》)不过,广义的事物也包括事件在内,所谓事件从句法上说一般是由主谓结构或动词性结构来表述的。其实这种在两事之间构成的比喻为数也不少,高中《语文》第四…  相似文献   

13.
张利莹 《湖南教育》2005,(21):38-38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要立意深刻,文从字顺,还应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而写作中最让人头疼的便是写出的语言“干巴巴”,不生动、不形象,没有文采。如何使语言具体、形象,笔者认为一种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巧用比喻修辞手法。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并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人们常见的事物或具体的形象来描绘所要表现的抽象、深奥的事物与道理。比喻一般分明喻、暗喻等。它一般由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4.
一、比喻论证与比喻修辞 可以说,修辞学中的比喻辞格和议论文中使用的比喻论证是一对孪生姊妹,因它们各自的本体和喻体都是两类本质不同而仅仅是相似的事物。它们都有使言情、说理生动形象的作用。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比喻辞格是语言修饰,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化的手段。比喻句往往是单个的句子。例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那种“等待”“寂寞”写得十分生动、逼真。那种“等待”,那种“容颜”,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语言手段,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比喻是根据类似的联想和想象对事物关系的新认识,以彼物来揭示此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在科学语体中,若能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通俗化。本文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分析了比喻在科技俄语中修辞特点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6.
比喻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喻想要说明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手法。比喻在电子电工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喻用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电子电工课的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比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王蒙近期作品语言中比喻的特色:贴切传神,对事物特征和个性作细致入微的描摹,新颖奇巧,并用“意象性”比喻展现人物在特定环境的内心潜在意识,幽默诙谐,将极不相关的两件事扯在一起,来显露本喻体之间的贴切联系。指出这不仅对王蒙语言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也为我们探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提供了范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作家秦牧说过,“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会清晰明亮起来”.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昆指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钾来打比方.如果能在化学教学中巧用比喻,则会使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记忆更深刻,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比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礼记·聘义》中说:“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揜”同“掩”)瑕不掩瑜,即斑点遮盖不住美玉的光彩,比喻小缺点掩盖不了整个事物的“完美”;瑜不掩瑕,比喻优点掩盖不了缺点。《礼记·聘义》的这一说法是告诉人们,看待人、事、物时要忠于事实,要辩证客观地看待人、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18):36-37
诗法指津比喻,又称譬喻,它不仅是增强古典诗词作品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描绘人、事、景、物的一种艺术手法。简单地说,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描摹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易于理解。古典诗词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人物或事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