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明童心说之学术渊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黄卓越晚明时期,中国传统思想再次遭遇了重大的结构性变迁,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王阳明发动并漫及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儒学革新运动。运动的产生固然与社会生活之变动及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旧理学之积弊日深有关,但由其理论的组成形式看,...  相似文献   

2.
史学界曾几度争论过禅让有无。本文认为 ,研究这一问题首先应区分禅让事件与禅让学说的界限。禅让事件如前人所论 ,当在父系氏族社会曾发生过。而禅让学说则经过了“禅让天命说”、“禅让贤德说”、“禅让德运说”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化。其发展演化的原因在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 ,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的更改。禅让有无的争论源于战国时的禅让矛盾传说 ,此一矛盾传说的产生主要基于上古两文化系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明”作为一个时间概念 ,尽管还有不同的体认 ,但这并不影响学者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术概念。在学术分工日益细密的今天 ,再提或关注“晚明” ,这本身就说明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了单学科在晚明研究中的局限性 ,而希望多学科共同构建“晚明图景”。本次会议以“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为题 ,邀请文学、历史、哲学界的同仁与会 ,用意即在促进各学科的协作 ,共同努力 ,构建未来学术意义上的“晚明”。就学术研究而言 ,晚明研究是各学科研究的综合 ,实有赖于各学科的基础研究 ,同时 ,在整体目标下 ,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也是对各学科研究的促进。…  相似文献   

4.
论苏雪林与五四新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 言五四后中国现代文坛才真正有女性文学的崛起,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作为五四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苏雪林是应该在现代文学史中占一席重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她勤于耕耘,成就斐然,作品产生过较广泛的影响,而且新文学的许多重大节目,她都参与或经历过,是五四新文学的见证人。冰心说:“记得五四时代,我们的前辈有袁昌英和陈衡哲先生,与我同时的有黄庐隐、苏雪林和冯沅君1。”而今,这一大批文学先驱者都相继谢世,但她们的文学天才与不朽作品中张扬的时代精神,使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发出异常夺目的光辉。尤其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文…  相似文献   

5.
晚明研究正全方位展开 ,但将有关研究自觉整合成全方位的晚明社会图景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最近的历史研究、尤其是文学史研究中 ,“晚明”越来越清晰地被描述成一个转型的历史时期。提到晚明 ,人们想到的关键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 ,是好货好色、逾礼越制、以情反理、个性解放 ,以及《金瓶梅》、小品文 ,等等。毫无疑问 ,这些景象在晚明社会确实很突出 ,也可以说是晚明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鲜明特征 ,有充分的理由予以重视。但当晚明的上述面貌突出到了几乎遮蔽其他并非不重要的现象时 ,我们是否也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历史的本真呢 ?在我看来 ,依照…  相似文献   

6.
以晚明山人为主的文人是小品创作的主体。小品将传统的笔记杂俎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一种流行于晚明之际的人生观——行己在出入之际,一切都归于清空一气。小品从边缘走向流行,引导了文化产品的制作与消费,从而发生了文学权力的下降。晚明文学权力的下降呈现为一种复杂的态势,一方面是读者群体的扩大,一方面是内容与形式上向传统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因缘述略 ]冬寒之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与《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一场名为“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研讨会 ,聚集了京津地区从事明代研究的文史哲各路专家。筹措这样一次会议 ,其一般性的意义应当是很明确的 ,即借此际会 ,对这几年来晚明研究的进展与得失做一学理的反顾 ,及让原来分割在不同专业区域的学者能有机会聚在同一围场上 ,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 ,进行不同侧面间的对话。多年以来 ,晚明研究一直牵动着学术界的视线 ,对之的探讨多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人性解…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而言 ,明清两代的文风有着不同的基调 ,这是学界所公认的。不过 ,对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似乎还没有系统的专门研究。本文选取两位由明入清的文人为切入点 ,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归庄与朱柏庐同为明遗民 ,有着相类似的经历和政治态度 ,但从二人交往看 ,却可知清初文人多少保持了明中后期士人的风习、品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清初文风与明中后期之间存在的相当多的同一性 ,就容易理解了。也正是雍乾以下士林狂放风气的渐次收敛 ,清中期的文学创作也慢慢纳入严谨平实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杨敏 《文化学刊》2023,(4):242-247
在晚明思想转型中,焦竑可称为一位关键人物,他以阳明后学泰州学派健将之身份治博雅考据、经世致用之学,透露出时代思想转型的气息。焦竑经世思想的提出主要解决的是晚明时期士风空疏的时代难题,其内容包括通经与致用两个方面。焦竑学术思想中存在着内在矛盾,具体表现在从尊德性到道问学,从清谈到考据,从道德到事功三个方面。焦竑学术思想的内在矛盾使得他一方面是阳明心学的结束人物,另一方面又为经世实用之学的开启者,他的思想显现出晚明思想转型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0.
武熙 《文化学刊》2023,(1):140-143
对于广播组织权的客体,现在理论界始终存在着“信号说”与“节目说”的争论。2020年,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了大的修改,对于广播组织权的客体的修改也是这次修改当中一个大的争议,在一次审议稿中选择了“信号”的说法,而最后又改为“节目”的说法。伴随着《著作权法》的修订,有关广播组织权客体的争论也日益升温。本文将就关于广播组织权客体“节目说”与“信号说”的二种争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剖析了广播组织权的建构目的,以探讨广播组织权客体的内涵意义选择更适应现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