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康有为体育思想的历史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康有为推崇动,积极宣扬政治改良,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之风,其尚武爱国、强国强种的体育思想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康有为的体育思想借鉴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已有成果,着重培养文武兼修的全能新人,其重视体育教育在新式人才养成中的作用的体育思想开了近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先河,培养了大量体用兼备的人才;康有为极力提倡旨在富国强兵的尚武精神,提出建立民兵团练的具体措施,在其尚武的体育思想感染下,民间体育组织迅速成长起来,同时留学生归国后创办体育学校和组织的举动促进了西方体育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德、智、体三位合一和相互促进,提倡"动"以致强,文武兼备的教育主张,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与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落实素质教育的五个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就学校体育而言,应从学校体育改革着手,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个中心进行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全面推进。   1 转变教育思想是先导   过去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重体育基本知识的学习,轻体育学科能力的培养;重运动技能的掌握,轻体育健身方法的实际应用;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倡特色教育和个性教育,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端正教育观念,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地让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学会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与发展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在阐明建国前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走向,认为体质教育思想和运动技能教育思想在现阶段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思想;健康第一思想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占主导地位;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将会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卢梭体育思想进行研究,总结出卢梭体育思想包含3方面特征:遵循自然之道,体育在各育中具有第一性,德育、智育、博爱、国民教育等次之;在自然中提炼体育锻炼的素材和方法;循序渐进,将体育贯穿于各个成长时期。卢梭体育思想给学校体育带来的启示: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教育地位;升学及就业不应成为学校体育的阻碍;让学生爱上体育课;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和逻辑分析法,重点对身体何以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重要之维进行了较为充分而科学的论证,并在全面检视与深刻反思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传统研究路向及其"身体"维度研究缺失的基础上,展望了基于"身体"之维的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四个可能面向,以期进一步创新、拓展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内容,挖掘、彰显"身体"之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及其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身体"维度不仅能够成立,而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的本体性的研究维度,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和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与价值;(2)"身体"与学校体育思想之关系研究、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历史变迁之"身体"解读、"身体"危机的学校体育思想根源及其现代学校体育身体观建设、基于"身体"之维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现代建构等4个面向值得给予更多的关切。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寻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探寻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流和源。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我们了解到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864-1903),我国学校体育可以感受到裴斯塔洛齐那种宗教之爱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存在,中国传统教育和体育思想也深入其中;1902-1911年政治上的激荡和社会需要使军国民教育和体育思想占主导地位;1912-1929年是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日渐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吴蕴瑞作为我国现代体育理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体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吴蕴瑞的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为推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吴蕴瑞基于"身心一元论"的全面发展观,扩大了中国现代体育的教育意义,提升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价值;主张体育学术化及其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之先河;坚持洋土体育的融合互用,指明了中国现代体育健康发展的方向;倡导体育普及化及其亲力推动,实现了中国现代体育普及化由学者思想到国家体育政策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21,(1):30-33
<正>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对于他今后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的"新体育"精神,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运动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革命,也是中国近代社会重要的文化革命,它不仅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而且对当时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而又巨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辛亥革命运动对近代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梳理。研究发现:辛亥革命时期对于武力革命的提倡,极大地提振了社会的尚武之风;尚武之风的盛行又使得民间武术团体和体育学校在城市中大量涌现,改变了武术的传承方式,开始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体育化之路;武术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成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是民国初年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产物,也是辛亥革命提倡和推行武术的重要成果。由此开始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颜元体育思想进行论述,通过对其体育思想的解析,旨在探究他的体育思想及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颜元特别注重身体教育,在其所有思想中,体育思想是其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他的“习行”、“六艺”等体育思想对当前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知识考古学、历史分析法、文献解释学等理论与方法,立足人们对身体的认识,探寻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古希腊早期体育教育思想之自然秩序的信仰;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体育教育思想之生命整全的追寻;古罗马体育教育思想之世俗价值的实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之宗教神学的桎梏。它们存在共有的特征:从体育教育思想产生来看,体现为人之身体进入世界的方式;从体育教育思想倾向来看,则是以德性为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体育教育思想呈现方式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认识的未分化性;从体育教育思想内容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构建提供了历史借鉴与启示:激活和回归人性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原点;创新和回应体育教育实践需求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生长点;不同思想的融合与借鉴是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徐英超是"体质教育思想"的首创者,这一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不同的视角深度剖析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旨在呈现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动因与内在逻辑,并挖掘体质教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启示。研究认为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成因在于反思体育的概念,内在逻辑包含3个方面:体育教学的视点应从技术传习回归身体教育,实证调研是揭示与掌握体质变化规律的关键,良好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是促进体质健康的外部保障。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正视增强体质与技术教学之关系;参考体测结果调整体育教学方向;建构面向生活的体育健康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的教育理论及"鼓民力"体育思想进行梳理,明确了"鼓民力"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实现国家富强之目的中的重要作用.严复的"鼓民力"体育思想,开创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开启了体育研究之先河,促进了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其体育思想中的精髓对推动我国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世致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影响力的人文思想,具有理性、功利、实用的基本特点,潜在引导并规范着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经世致用"思想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有益影响表现在:普及了近代学校体育的运动竞赛活动;促进了近代学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形成;活跃了体育思想与理论的研究;深刻影响着近代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对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至关重要。毛泽东在百年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经典范例,从体育概念认知、育人地位、科学功效、锻炼方法与原则等方面阐释了体育的教育内涵;其价值意蕴在于具有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导航学校教育理念、确立群众体育思想、提倡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价值。提出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立德树人,强调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寓德于体,提升体育品德的教育效益;健体育魂,实施项群化课程精准思政;为人师表,提高教师引领的专业能力;激发内驱力,增强学生参与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二○○○年中国的体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民族体质的强弱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整个体育运动的一个战略重点。一、学校体育与全面教育学校体育历来是教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早期的教育思想中,就认为体育、德育、智育互相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因此体育应先于智育。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英国教育家阿诺德于1828年把体育列为学校课程,被认为是现代体育的创始人。毛泽东同志早期的著作《体育之研究》中也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并提出体育的功效不仅  相似文献   

18.
研究认为,教会学校在客观上对中国当代学校体育之影响表现在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中心;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开设早操和课间操;开展体育比赛和学校运动会;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与生理特征来选择体育运动;首发军训;设立大学体育系.教会学校的体育教育还给当代中国学校体育提供了几点启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德、智、体三育并重;重视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师应锻炼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9.
恽代英的学校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论述,也有对学校体育具体改革措施的构想;既提倡学校体育竞技运动,也强调学校体育应与社会紧密联系.恽代英的学校体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对杜威的体育思想进行了梳理.杜威的自然主义体育观重视幼儿的游戏教育,将其视为儿童幼年期主要的教育方式;重视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重视体育和智育、德育并重,前者促进后二者的进步;认为体育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还有助于交流和智力进步以及乐观、进取、互助合作等优良品格的养成;强调体育的社会化功能,认为社会应该大力提倡公共运动;提倡学校体育应该课内外、校内外并重.这些体育思想对目前我国体育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