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胸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径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完成呼吸运动,主要是肋间肌和隔肌活动的结果。为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肋骨运动和呼吸运动的关系”演示模型作了改进,设计制作了呼吸运动演示模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1 改进缘由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之一,在课本中呼吸运动与肋骨运动、胸廓的变化、呼吸肌的收缩的关系,学生无法用眼观察到,也不能感知到,现有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真实地将它反映出来,而教科书上对有关内容的介绍,不论是学生理解它,还是教师去讲述它都是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材安排了一个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但这个实验装置既不形象,也不直观,教师通过演示不能达到理想的演示效果,因而,为了能达到既好操作,便于演示,又能恰到好处地说明呼吸肌的运动、引起肋骨运动、胸廓变化而完成呼吸运动这一问题,将演示实验的构造作了以下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赵继民 《生物学教学》2010,35(10):37-38
在初中生物学“呼吸”一节中,有两个有关呼吸运动的原理演示实验(一、肋骨的运动,二、膈的运动)。 在教学中发现这两个实验的有关装置演示起来有不足。而实验过程,尤其是肋骨的运动很难让人想象与肺的体积变化有什么直接关系,缺乏说服力,不利于对呼吸原理的理解。笔者对人体呼吸运动原理实验的装置进行了改进,避免了所述的不足(如图1)。  相似文献   

4.
1 改进缘由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之一 ,在课本中呼吸运动与肋骨运动、胸廓的变化、呼吸肌的收缩的关系 ,学生无法用眼观察到 ,也不能感知到 ,现有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真实地将它反映出来 ,而教科书上对有关内容的介绍 ,不论是学生理解它 ,还是教师去讲述它都是一个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 ,教材安排了一个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 ,但这个实验装置既不形象 ,也不直观 ,教师通过演示不能达到理想的演示效果 ,因而 ,为了能达到既好操作 ,便于演示 ,又能恰到好处地说明呼吸肌的运动、引起肋骨运动、胸廓变化而完成呼吸运动这一问题 ,将…  相似文献   

5.
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可见度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明地阐述了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可见度方法,即利用多媒体技术法、利用“微小放大法”、利用“无色物染色法”、利用“位置转移法”和利用“改进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增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单摆演示实验仪器中,只有用安装了光电门计数装置的实验仪器,才能使实验效果最好。但是,装有光电门计数装置的单摆实验演示仪器,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因而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怎样才能“节约实验时间”,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呢?以下是笔者所做的实验改进。1实验改进的出发点因为单摆摆长(摆球的球心离悬点的距离)的变化要引起小球所在位置的改变,小球位置变化后,光电门的位置也要随之改变才行。那么,能不能将摆球位置的移动与光电门的移动“统一起来”,使它们“整体连动”,“同步完成”呢?笔者带着这一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王乃平 《生物学教学》2010,35(12):28-28
“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一般使用“双凸透镜成像装置”直观地揭示眼球成像原理与特点,但在探究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及近视形成与矫正的模拟实验中,由于频繁的位置移动与透镜的反复转换,学生要把模型演示的现象联想迁移到眼球成像有一定的难度。本制作是选用空的纸牛奶盒模拟“封闭的眼球”,内壁视为视网膜。利用此简易模型可以进行眼球成像的系列探究活动,如演示眼球成像原理,探究晶状体的调节功能,探究近视形成与近视眼矫正方法等。学生借助此模型的演示,更易将演示的现象迁移到认识真实眼球的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8.
“共振摆”实验演示时,各摆球通过悬线对横梁施加驱动力,导致各球摆动难以呈现规律性,减弱了教学效果.对“共振摆”实验装置和演示方法同时进行改进,大大地提高了实验效果和实验装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增添化学学科的魅力,教师灵活机动地增加演示实验或者针对演示实验准备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及时适当的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三个课堂演示实验的改进和优化策略,强调了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使实验教学内容与其他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互相配合.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演示薄膜干涉的小实验,是用酒精灯火焰中洒一些氯化钠而获得黄光的.由于黄光弱小、不稳定,酒精灯不易灵活移动,实验不易成功。 改进如下:准备两个小广口瓶,一个盛有酒精棉球,一个盛有盐末,做实验时,用镊子夹一棉球放到盐末里藤一下然后点燃,产生的黄光火焰大且稳定,做实验时可灵活移动火焰和薄膜的相对位置,实验效果特别好。“薄膜干涉”演示实验的改进@毛凤山$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高密261500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和“地球磁场的电磁感应演示”2个实验在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上进行了改进,现具体介绍如下.一、“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实验的改进1.电路图和装置结构图.电路如图1所示,装置结构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2.
在演示决定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一轻质弹簧下悬挂一根铁棒,然后在弹簧的一端置一指针,演示时通过小指针上下移动距离的大小来比较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此方法有二点不足:(1)可见度较差,后排学生往往看不清楚.(2)不稳定,观察指针时位置仅出现在一瞬间,不可能“从容”地对前后几次演示结果加以分析比较,为此笔者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呼吸运动”模型制作过程烦琐以及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改进,并介绍“呼吸运动”简易模型制作的5个步骤,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现场制作并演示。改进后的模型具有材料容易获取、成功率较高、实验效果好等优势,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呼吸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演示实验,是一种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演示给学生观察的实验,在演示教学中,能让全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演示现象,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以物说理推出物理结论的基本途径。由此看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如何,便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改进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来增大演示实验可见度,也就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教改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教改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四种教法,改进了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增大了演示可见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投影手段辅助演示实验。 把教材中的某些可见度小,而又适合投影演示的实验搬到投影仪上去演示,其演示现象可以在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我在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  相似文献   

15.
原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演示实验是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和N2O4混合气,然后推拉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教学中经反复实验,混合气颜色变化不明显,压强也难以达到适宜程度和易于控制,而且NO2有毒性,污染环境.而现行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取消了此演示实验.这使得“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教学中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对原课本“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沈超 《物理教师》2014,(6):58-58,81
为了演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用到“砂轮”和“弯曲管道”的实验,通过实验分别演示物体运动轨迹是圆周和一般曲线的速度方向.这2个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而且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可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实验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曲线运动”一节中的2个演示实验作一改进.  相似文献   

17.
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设计与制作在一个模型中,在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并同时演示肋骨、膈肌和肺的协同变化。可使学生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与呼吸运动过程的认知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和“地球磁场的电磁感应演示”2个实验在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上进行了改进,现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这样的“改进”不可取湖北省钟祥市教研室耿传学改进化学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要优化课堂教学,但笔者在本地区初中学校进行教学视导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并不具有优化功能的“改进”,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一、只图形式,不重效果,改而不“进”改进演示实验必须增强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种种原因,现行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很难按照教材中的编排来做,一些实验有时效果也不很理想。这不但给物理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而且往往使演示实验变成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纸上谈兵”。这种情况违背了教学原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基于这种原因,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演示实验进行合理的改革,使其更适合教学实际,符合教学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改进实验装置提高演示效果 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把一些实验装置进行适当的改进,一方面可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和“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方便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