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的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的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象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理、总理、总统。  相似文献   

2.
正做好一件事就好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  相似文献   

3.
一位记者采访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时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敬一丹听后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令这位记者失去深入采访良机的原因就是提问失当,没有和采访对象形成良好互动。有位杨记者采访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而  相似文献   

4.
小记者朋友们,你们猜猜,小平阿姨做了10多年的记者,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告诉你们吧,是记者没有统一的服装!你看,军人、税务、警察穿起制服来,多威武精神啊。那么,小平阿姨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穿上统一、威严的“记者服”呢?记者接触的采访环境和采访对象不是固定的,而记者最大的本领就是要迅速融入新环境,和采访对象成为朋友,力求做到让采访对象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和实情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如果记者在着装上和环境格格不入,容易与采访对象产生距离,沟通起来也就很麻烦。某电视台做了一期新闻节目,记者到一个很穷的革命老区采访,当地老百姓穿得比…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题为《采访》的小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女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一枚铜牌,有记者采访她:"你觉得你发挥出水平没有?"运动员满怀喜悦之情,连声说:"发挥了,不发挥出水平怎能获得铜牌?"记者接着问:"获得铜牌,你有什么感想?"运动员依旧兴奋地说,"非常高兴"."除了高兴,还有没有别的感想?比如说,大家都预计你会获得一枚金牌,对此你有没有感到遗憾?"记者又问."没有遗憾!"运动员说."真的没有?难道你不想获得金牌?"记者追问."不是告诉你了嘛,我很高兴,你为什么非要我遗憾不可?"运动员不满地答道.记者赶紧说,"好,你高兴,你高兴",边说边悻悻地走了?……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名学生几年来4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但又三次被迫退学,其中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再次考上大学后,记者采访他:“有没有想过会再次被退学?”他回答:“想过。”记者又问:“如果让你再考一次,你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回答:“只要我想考,就能考上。”  相似文献   

7.
采访     
一名女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获得一枚铜牌,记者采访她。记者:“祝贺你为中国军团又添一枚奖牌!”运动员:“谢谢!”记者:“请问,你在赛前有什么想法?心理压力大不大?”运动员:“赛前我只想比赛,一点压力也没有。”记者:“你觉得你发挥出水平没有?”运动员:“发挥了,不发挥出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往往会“取悦”于教师,或者因为缺乏生活体验,说出的话似有“作假之嫌”。如一位老师教学“学会采访”,选取了“谈理想”这个话题,模仿记者互相采访:●教师模仿记者,采访一学生。师:请你谈谈长大后想做什么?生:我想当一名教师。师:为什么当教师呢?生:教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现在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不了学,他们没有学校,没有教室,也没有教师,我想去那儿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师:(带头鼓起掌来)我代表贫困山区的孩子谢谢你,你真有爱心,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学生模仿记者,采访一同学。生1:您好!…  相似文献   

9.
偶得杂志《读者》,随手翻阅之,见《采访》一文,读后深有感触,联系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禁浮想联翩,现将该文及自己的点滴思考写在下面。一名女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获得一枚铜牌,记者采访她。记者:你觉得你发挥出水平没有? 运动员:发挥了,不发挥出水平怎能获得铜牌? 记者:获得铜牌,你有什么感想?  相似文献   

10.
做好一件事就好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天上人间:未来的信息世界什么样儿? 记者:我们在网上的搜索引擎里敲上“胡启恒”三个字,有关您的几十个网 页就出来了。 胡启恒:这就是计算机的长处。我是学自动化的,自动化最早的含义就是把 人从笨重的体力 劳动里解放出来。后来进一步了,把人从智力劳动里解放出来。为了这个,我们做了许多事 情,比如说,让计算机认字,让计算机理解图像,让计算机把一篇文章的摘要给提出来等等 ,这 都是智能化——人的智能的自动化。你一打“胡启恒”,它就把“胡启恒”的资料送给你了 ,你已经很高兴了。但在将来,它的水平会更高。你现在知道有一个“胡启恒”,将来你要 了解什么科技,你指定一个主题,它就可以把跟这主题有关的人给你介绍出来,而且告诉你 这人长处是什么,那人长处是什么。你就可以找到比胡启恒更合适的采访对象。现在因为还 没有,所以你只好来采访我。 记者:信息技术在21世纪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2.
有一则题为《采访》的小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女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一枚铜牌,有记者采访她:“你觉得你发挥出水平没有?”运动员满怀喜悦之情,连声说:“发挥了,不发挥出水平怎能获得铜牌?”记者接着问:“获得铜牌,你有什么感想?”运动员依旧兴奋地说,“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3.
一位记者在采访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琦时,惊奇地得知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居然是一个“电脑盲”。记者颇为怀疑地问他是否真的如此,崔琦坦然地回答的确是这样的。记者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学习使用电脑呢?难道你不相信它会给你的工作带来许多的便利吗?”崔琦笑着回答道:“我也想学习电脑,可是我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科研上面,已经没有精力去钻研电脑了。”“那你要查阅资料或发送电子邮件怎么办?”记者追问道。“很简单,只需请助手帮一下忙就可以了。”崔琦一脸的轻松。“那你没有与时代落伍的感觉吗?”记者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崔琦平静…  相似文献   

14.
几年以前一个世界探险队准备攀登马特峰的北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到达过那里。记者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进行了采访。一位记者问其中的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  相似文献   

15.
累人的记者     
首先我得承认,记者的行业要求可够高的,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你每天都保不准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和事,稍有不慎就会暴露你的浅薄无知,那样可不好玩。最近我采访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杨瑞龙院长,他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权威之一。我有点惶恐,生怕问出很没有智力成分的问题,于是赶在他到武大之前,花了两天时间到处查阅关于他的资料。即便如此,采访的时候还是免不了紧张,你知道我不是什么经济学家,要做到和这样一位人物平等对话可不容易,亏我准备得还可以,终于把一篇访谈做成了,自我感觉也还不错,于是才长出一口气,把紧绷…  相似文献   

16.
循循善诱     
一名女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获得一枚铜牌,记者采访她。你觉得发挥出水平没有?发挥了,不发挥水平怎能获铜牌?获得铜牌,你有什么感想?我非常高兴。除了高兴,还有没有别的感想?没有。你有没有感到遗憾?没有。大家预计你会获得金牌,你对此有什么感想?获得铜牌我已经很高兴了。难道  相似文献   

17.
你嫁给了谁     
有位记者去采访一名国际巨星,记者问:在你所出演的诸多影片当中,你认为自己诠释得最好的一个角色是什么?巨星几乎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是爸爸,在我的家庭中,扮演我女儿的爸爸。记者以为巨星是在调侃,就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几节初中语文课,令人诧异的是,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看不到学生提问。这种情况值得反思: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围着大人不停地提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我们的学生就没有问题了呢?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比,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是什么因素促使你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读名著     
某报记者在暑假中就“中学生为何不读名著”的问题,随机采访了一青年学生和家长,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名著属于“闲书”;名著太长,太厚,令人望而生畏;名著与生活没有关系……请你围绕“读名著”的话题,谈谈你的经历、感受和思考。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20.
请看下面一段采访: 记者:听说你最近有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问世。张教授,你真是好样的!我代表全国人民向你表示衷心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