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晚年自号啬翁。张謇生前,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与经济舞台上担当过许多重要角色:清廷翰林院修撰、清末立宪派首领、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大生纺织公司总理……张謇身后,人们对他加封过许多褒扬不一的“谥号”:实业家、教育家、事业家、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中国农业近代化之父、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或许因为张謇的事业太辉煌,或许因为罩在张謇头上的光环太耀跟,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张謇在这个社会里.是如何担当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担当的“父亲”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角色。现在让我们走进南通市档案馆,去打开厚厚的张謇家书,看一看张謇是怎样做父亲的。  相似文献   

2.
张謇对于中国的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开创和推动作用,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应用意义。本文概括了张謇的教育成就和教育观点,从教育的角度对张謇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辩证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22,(3):48-50
<正>本书以故事穿插与图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按章节对张謇的成就进行具体的阐述,最后总结了张謇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深远影响。按照清廷惯例,新科状元张謇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张謇便走马上任。正当他春风得意、仕途在面前延伸之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邻邦日本不宣而战使张謇十分愤慨,  相似文献   

4.
正值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张謇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之际,南通市图书馆魏武编著、赵朴初题名、陈从周和张绪武作序的《张謇书法选》付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张謇先生在书法实践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为时流所不能望及,而书名反为事业之功所掩。魏武先生多年来披阅了张謇的著作、日记、碑拓字帖及有关研究资科,寻求  相似文献   

5.
刘海林 《兰台世界》2014,(7):138-139
张謇是清朝末期的状元,并走上了办厂兴学的道路,他从"教育兴国"的思路出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实业及教育实业。在近代中国,尚无一人创办过如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职业学校,张謇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清朝末期的状元,并走上了办厂兴学的道路,他从"教育兴国"的思路出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实业及教育实业。在近代中国,尚无一人创办过如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职业学校,张謇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世界召唤》(World Call)是美国基督会(Disciples of Christ) 1919年创办的月刊,主要登载基督会成员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情况以及见闻,1973年终刊.《世界召唤》在1919-1927年间,刊登有关南通的文章一共21篇,其中直接论及张謇的有6篇文章以及3张图片,是研究张謇的基督教观和近代南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张謇虽然不是基督徒,但他对基督教抱有欣赏态度,鼓励美国基督会在南通发展社会事业.这些史料,清晰地展示了张謇在发展南通社会事业的过程中,海纳百川、虚心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8.
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所撰文稿先后被《张季子九录》《张謇存稿》、1994年版《张謇全集》,尤其是2012年的新版《张謇全集》集中收录,得以流传并供学者研究.但因张謇一生撰文无数,加之张謇研究热持续高涨,学者搜寻其散佚文稿的兴趣依然不减.即使在新版《张謇全集》出版后,仍有部分张謇散佚文稿被陆续发现.而在最近两三年面世的张謇文稿中,其中散佚时间长达一个多世纪,散佚经历颇为独特,学者非常关注,蓦然隔海眺望才见踪影的一篇文稿,恐怕非张謇壬午年(即1882年)写成的《朝鲜善后六策》(以下简称《六策》)莫属!我聊感庆幸的是,自己长时间坚持参与搜寻《六策》,屡屡碰壁,终于发现《六策》在海外的藏身之处,并促其回归张謇的故乡南通.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教育理念与张謇相似,1902年前已经在介绍西方近代教育和心理学、伦理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至二十九年十二月,王国维应张謇之邀,担任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教师,成为张謇创办通州师范的重要助手,参与了审订管理章程、审查教习讲义等开校事宜.任职通州师范期间,王国维成了一名学者、教育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作为晚清状元暨近代实业大家,张謇一生主要生活在其家乡南通.袁世凯主政北洋政府期间,张謇曾受邀北上担任了两年多的内阁部长,所历两年春节均在北京香山度过,与香山结下不解之缘.张謇喜爱香山,也曾有过在香山建造私人别墅的想法,但并未付诸实施.现存相关文献所谓梯云山馆为张謇私人别墅,均为失察之论,本文结合《张謇全集》等相关资料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1.
张謇不仅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与慈善家,而且是著名的学者,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一生撰文无数.除擅长科举场中的八股文体外,官场中的公文,社会生活中的政论文,以及用于文人唱酬或个人消遣的诗文,乃至专业性很强的水利或盐业论文等等,他都能笔走龙蛇,应付自如.不少文章当时就在社会上传诵,或在有关报章杂志上发表,其中绝大多数后来被《张季子九录》或《张謇全集》《张謇存稿》收录,但仍有部分文稿散佚在外.而在最近两三年面世的张謇文稿中,有一篇情形非常独特,所议主题关系重大,面世即获中朝两国官员重视,引发不同评价,但很快又在世上消失.  相似文献   

12.
1924年4月,日本的青年会到南通参观,张謇在欢迎演说中指出:“日本决不能鲸吞中国,强为之,转足自毙.”历史的发展完全印证了张謇的预言.张謇何出此言?张謇心目中的日本是怎么样的呢?这对今天我们认识日本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通市档案馆藏有大量的、弥足珍贵的大生企业档案,其中大生纱厂早期档案于2002年3月经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申报阶段,我们对馆藏大生纱厂档案进行清理,竟意外地在数千卷的大生档案中发现了220余件张謇函稿。这些函稿都是从未发表过的,在《张謇全集》中也未见收录,这对深入进行张謇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价值。一、张謇未刊函稿的特点经初步分析,这220余份未刊张謇函稿有如下几个特点:1、时间跨度长。最早始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期的1898年,最末止于张謇逝世前三年的1923年,时间跨度长…  相似文献   

14.
朱江 《档案与建设》2011,(9):41-42,4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跌宕起伏的历史阶段,张謇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在家乡江苏南通进行的早期现代化实践,使南通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全国模范县。在政治舞台上,张謇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为近代中国追求资本主义民主作出了贡献。1925年12月,就在张謇辞世前不久,在其《啬翁自订年谱》的自序中,张謇对君主制度和  相似文献   

15.
1918-1924年,中国国内处于军阀混战之中.张謇出于多重考虑,对时局高度关注,发表过各种看法和主张.每当战争前后,张謇便开展以“和平”为主旨的劝说和呼吁活动.张謇在开展和平活动中有着多重身份.作为士大夫,张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忧国忧民情怀;作为商人,张謇致力于维护商业发展所需的稳定社会秩序;作为个人,张謇力图保卫南通地方的自治事业.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要融人一座城市容易,但要他影响一座城市却很难。一个人可以轻松地成为一座城市的新移民,但要他改变一座城市的面貌决非易事。正因为如此,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值得后人研究。察诸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张謇确实是一个特例,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不仅融入一座城市,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张謇提出"救亡图存,实业兴邦"的职业教育思想,成就了其"本其学术,殚精竭虑"的职业教育事业。他提倡实业与教育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艰难过程中,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导致某些有力人物从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以“状元办厂” 闻名于世的张謇就是其中之一。自1899年通州大生纱厂开车出纱始,张謇在江苏通海地区办实业、办教育的大举措即受到广泛关注,学术界研究其人其事的兴趣也经久不减,成果丰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仅“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 就举行了三次,收录论文231篇,可见,张謇研究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抗拒的学术魁力。 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张謇研究专家,他的《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中华  相似文献   

19.
张謇南通慈善事业的鼎盛期是在1912年至1920年之间。其开端始于1912年张謇与李提摩太的会谈。鼎盛期里,张謇创办了养老院、贫民工厂、医院、盲哑学校、残废院等南通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20.
百年前,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自名洪宪皇帝,遭到全国各种政治势力的一致反对,仅当了83天皇帝,不久就一命呜呼了.在反专制、反复辟的历史潮流中,张謇扮演了什么样的政治角色?曾有人认为他是袁世凯的帮凶,笔者觉得这种认识太偏颇了,仅表面看到张謇一度支持袁世凯,并在民国北京政府中担任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如果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张謇加以历史的具体分析,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张謇对袁世凯有一个由支持到反对的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