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关于<愚庵小集>,"提要"说: 至其与钱谦益同郡,方谦益笺注杜诗时,尝馆于其家,乃集中无一语推重之.所作<书元裕之集后>一篇……盖隐刺谦益而发,尤可谓能知大义者矣.  相似文献   

2.
言天津掌故者,于天津诸风土著述中多推重<津门杂记>一书.<津门杂记>撰者张焘,字赤山,自号燕市闲人.原籍浙江钱塘,生于北京,侨寓天津.生平事迹不详,据其自序称:"幼年随侍侨寓津沽,迄今将三十载矣."自序写于光绪十年,依此推算则撰者当生于道光咸丰年间.自序中更述其撰著之主旨云:  相似文献   

3.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版本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经籍志>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经史子集命名的史志目录,又是一部版本目录,其<总序>部分是一部写本目录,而正文部分则著录了大量的同书异本.<隋书经籍志>成为一部版本目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编撰<隋书经籍志>是一个较大的工程,绝非一人所可为,其预修者有待详考.而书中所提"传拓之本",似为"响揭"之误.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4.
(1950年4月27日--1950年10月5日) 四月二十七日 六月十二日 星一 晴 复李西原一字.午睡起,陈公柔、陈仲夫来.高名凯来,久谈. 五月初五日 六月十九日 星一 晴下午暴雨鸣雷旋止 写工作报告致哈佛燕京学社. 阅杨山松<孤儿籲天录>,山松,字长苍,嗣昌子,荫锦衣卫正千户,入清,以高士终.先是,华容严首升刻<濑园集>,有<拟上某相国书>,诋讦嗣昌甚苦,山松弟山梓作<辨谤录>以正之.山松因遍摘<绥寇纪略>、<国榷>、<崇祯朝纪略>、<流寇志>、<明季遗闻>诸书毁及嗣昌者,一一纠正之.大约根据嗣昌所撰<中枢奏草>、<督师奏草日录>于人名、地名、年、月、日之舛误,别白甚力,几使伟业诸人不能反唇.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分别著录有杨时撰<二程粹言>与张拭编<伊川粹言>,两书虽然所题名称与编撰者不同,但内容与卷数相同,实际上是同一部书,并且其编撰者也与杨时、张栻无关.<总目>失考,以至于重复著录,误题撰者.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无"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  相似文献   

7.
藏园校书所用敦煌遗书、吐鲁番文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国家图书馆所存藏园校书跋识,以其中利用敦煌遗书、吐鲁番文书校勘之<三国志>、<南华真经>、<刘子新论>为例,昭示藏园主人校书之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其跋语,不仅增进文本校勘理解,也对出土文献流通走向提供信息,亟当重视.  相似文献   

8.
汉班固的<汉书>,开我国断代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刘宋范晔踵之作<后汉书>,人们合称之为前后两<汉书>,二书与前之<史记>,后之<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均属我国正史之源头.  相似文献   

9.
黄畀<花庵词选>,为第一部带评点的词选,并作有<中兴词话>.饶宗颐先生曾从<历代词话>中辑出俞国宝<风入松>本事,为<中兴词话>之佚文.而<草堂诗余>的笺评和各类词话中有多条黄昇词论:不见于<花庵词选>和<中兴词话>者九则;不见于<中兴词话>,且纪事、品评详于<花庵词选>者四则;注明征引自<玉林词话>,但不见于<中兴词话>者七则.这些资料对研究黄异词学思想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稿本<般上旧闻>六卷,山东省博物馆藏,二册,每册各三卷.行字不一,无界栏行格.全书涂乙满纸,然皆规整可辨,盖寿梓前未及誊清之定稿也.撰者葛周玉,字溪璜,号般水渔人,德平人,乾隆庚寅副贡,历官山西凤台知县.<德平县志>[1](以下简称<德平志>)本传云:"著有<般上旧闻>四卷、<般上草堂>六卷梓行."<般上草堂>概其集名,今各家书目不见著录.<般上旧闻>,宣统<山东通志·艺文>[2](以下简称<山东志>)据<德平志>标卷,入史部地理类杂志之属;<贩书偶记>录有嘉庆七年刻本;今<山东文献书目>仅著录此稿本,则其稀见可知矣.  相似文献   

11.
<庄子·天运>篇云:"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历史上,孔子确实是对包括<诗经>在内的古代文献进行过一番整理修订的编辑工作.其中,孔子编辑<诗经>的重要方式就是"删诗".西汉司马迁首先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1]对于孔子"删诗"说,历代不乏支持者,同时质疑之声也是不绝于耳,而且渐占上风.这一历史争论以唐、宋、清三朝最为激烈,也最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程迥在靖康之乱(1127年)徒余姚前,年不足十五.<宋史>本传所载之"寓居鄱阳之萧寺",韩淲所称程迥之"归老鄱阳",其实是依"女家"终老.程迥<春秋传>与<春秋显微例目>二书自明以后亡佚不传.宋元人曾征引程迥<春秋>佚说,今并加辑考,凡得三十五条,其中尤以吴澄<春秋纂言>所引为多,制成<程迥<春秋>佚说简目表>.程迥多"与前辈名公交游".程迥<春秋>学有其师承渊源,其学博采三传及诸家注说,而多断以己意,善辨析书法义例,精于考据,思虑缜密,往往于事件发生年月之差互中侦获真相,富有洞察力,见事敏锐明通.  相似文献   

13.
金履祥是元代北山学派四书学的代表学者,其代表作为<论孟集注考证>十七卷.该书在体例上,实为朱子<四书集注>之"疏";在内容上,对<四书集注>"隐括其说","演绎其筒妙","摅其幽发其粹","补其古今名物之略","引群言以证之",对朱熹之说多所订正生发,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表明金华朱学在元代初期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14.
<孟子>书引孔子语22次,其中8处可与<论语>对阅,而8处之中,有4处(5词)与孔子原意不合,当属误解.前人不知,每以<孟子>之说解<论语>,致使<论语>之文亦始终不能得其正解,可谓"以讹传讹","恶性循环".今特举出,以资治二书及孔、孟思想者鉴.  相似文献   

15.
蹴鞠,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上也叫"蹋鞠"."蹴"、"蹋"均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球.西汉刘向在其<别录>中写道:"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蹴鞠作为一种娱乐竞技活动,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蹴鞠"在<汉书>与<后汉书>中较多见,并存在于各种历史典籍中,蹴鞠可能是蹴鞠运动较早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一月五日 星三 腊月初七日 晴寒如昨 王剑英来,与之论<古今人表>(<汉书>)著者之意在通古今、别善恶.或以缺今人,非原书者,非也.今人即<纪>、<表>、<志>、<传>所别.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书话的写作日盛一日,许多名家多有书话之作,报章杂志也时见书话的发表,其单独成书者也为数不少.前两年,写书话的名家姜德明先生更搜罗了名家书话十六种成<现代书话丛书>两辑,对爱读书话的我来说确是带来了一种极大的喜悦.  相似文献   

18.
论先秦史官与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史官与图书馆的产生 对于史官,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抄·释史>中指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又称:"掌文书者,谓之史,其字从又从中,又者,右手以持簿书也……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由此可见,在先秦各代史官是从事执笔、记事和撰述书籍、掌管典策之人.  相似文献   

19.
汲古阁主人毛晋诸子生卒年试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熟毛氏汲古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出版家、藏书家毛晋的室名.晋刻的书初以绿君亭传世,天启以后,才以汲古阁名流传.晋师钱谦益撰<隐湖毛君墓志铭>(简称<墓志>)说,"毛氏之书走天下","经史既竣","其于内外二典,世出世间之法,兼营并力",究竟出版过多少书,虽有人编过目录,有待补充者尚多.除刻印以外,还有不少传抄.据<墓志>载,晋享年六十一岁,则其经营出版、藏书,当不过四十年,但汲古阁的流传、保存我国古籍的工作,据今所知,约达百年.  相似文献   

20.
《全宋诗》补遗十八首——据西安碑林藏赠梦英诗刻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僧梦英是五代末、北宋初著名书法家,周旋于官宦文士之间,同时代人赞誉其人其书的诗作,当时已经刻石,即碑林现藏<赠梦英诗碑>和<十八体篆书碑>.二碑共存61人66首诗,因有赠诗者两碑均出现,诗作也有前后一样者,实际是39人56首.本文据碑刻资料将<全宋诗>所遗漏的16人18首录文发表,并就刻石本身的状况及相关问题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