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俄经济转型的最终价值取向是经济市场化,它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主要有两种基本路径选择——渐进型制度变迁和激进型制度变迁。中俄两国分别属于渐进型制度变迁和激进型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演进性特点决定了经济转型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2.
渐进主义主要是指那些在学术上坚持渐进改革趋向或者是在实际改革中坚持渐进改革趋向。渐进政治具有以下优点:①实验性的、小范围的和区域性的,好的可以推广,不好的再试验,直至能够产生一套较好的制度安排为止。②容易实施,给民众以希望,容易获得百姓对基本价值和信念的支持,不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和冲击。③适合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缓慢地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④通过一连串快速的小步伐变迁也能够达到明显的政治变迁效果。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是由经济转型的渐进性决定的。本人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分“三步走”:第一阶段渐进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该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迈得不宜太大,但不能滞后干经济体制改革。第二阶段稳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该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可迈得稍大。第三阶段全面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该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是从根本上全面地铺展开来,步伐迈的较大也较快。涉度也比较深。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与西部大开发经济增长的源泉必然是多元的和多样的,对于一个经济转型中国家(地区)来说更应重视制度因素和“经济内能”增长的作用,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区域经济利益,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区际传递机制,区域协调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社会保障和稳定机制,西部地区要走出“惟区位论”,“惟资本论”的误区,着力于市场化改革和社会稳定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许多学者用制度变迁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然而,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距较大,全国平均水平上的度量,难以客观反映哈尼族地区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以云南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的农作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为题,对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个案研究,希望弄清哈尼族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认为,建国后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的农作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增长,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边缘区域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这与制度因素有很大联系。制度因素在经济转型时期将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边缘区域经济却未得到明显的发展。本文首先给出边缘区域的定义,随后将制度因素中的经济体制变迁和产权制度变迁具体化,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四川省迭州市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面审视投入-产出过程中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须对产出增长中的要素投入贡献和技术进步贡献作出识别,以明确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差异。在测算1978年以来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差异测度方法和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区域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效率差异,以揭示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非均衡性。分析表明,初始改革对地区生产效率的激励是非均衡的,地区间差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均衡性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历经了四次大的改变。单纯依靠制度和区域发展政策的改变以及政府投资增加不足以保障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应致力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人文发展指标的改善,建立起开放、竞争、有序的区际关系,创建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市场机制改善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理论有两种: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后者是多数国家制定区域政策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增长极理论、不平衡及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该理论曾成功地指导许多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的驱动下,我国中小学课程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怎样建立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小学课程新体系?一地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表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大国,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因资源条件不同而出现差异,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这种差异呈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表现为不平衡发展。然而,随着国家工业化在地域上的推进,各地区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大量扩散和相互渗透,老工业区出现衰退而新工业区呈现高速增长势头,这就使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地区分布非均衡问题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建国后我国高校地区分布格局形成和变迁的定量分析发现,50多年来高校地区间分布差异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目前非均衡程度仍然很高。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实行新生来源计划制度的情况下,高校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是造成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间的制度安排差异是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逐年拉大的根源。我国发达地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综合的激励和推动效应;相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制度安排上的"制度落差"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强劲动力。要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应从制度安排着手,结合本地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结合Dagum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可以有效考察中国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来源问题。中国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在区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这为深入研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制度不等同于银行制度,但在中国特殊国情下金融制度的变迁路径主要表现为银行制度的变迁,而银行制度的变迁是在国家供给主导下的渐进过程,其实质是银行功能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释义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东亚区域内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和贸易发展迅猛,并为该地区经济增长和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依存度看,区域内贸易依存度呈下降趋势,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依存度显著上升,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日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区域内比重看,两者均显著提高,说明东亚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体化在不断增强;从密集度看,两个指数均大于1,再次力证了东亚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高度集中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从流向看,中国、东盟是东亚区域内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和贸易的主要流入地,是东亚经济增长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此,东亚各国或地区应继续壮大经济力量,并加强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以深化区域内投资和贸易合作,进一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考核制度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调整恢复、规范初建、改革探索和深化改革四个时期且具有四个主题特征,即科研考核标准走向分类多元,考核方式日趋完善,考核程序趋于规范合理,考核结果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考核制度的变迁是兼具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范式特征的混合模式,由政治、经济与文化所带来的国家治理方式转型以及新公共管理理念等外部因素形塑了如上制度变迁.本研究通过对制度变迁带来的绩效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考核制度的变迁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传统的工作模式被更新;提升了学术生产力,传统单位制被倒逼松动;推动了高校人事管理现代化改革,混合式绩效文化被形塑.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国家发展的一个长期方向。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就是要强调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兼容。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评述。以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前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兼容问题,并对影响区域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区域经济增长中以公平为目标的效率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宁夏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形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六大原因是形成宁夏与国内其他地区之间差距的主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对经济增长具有先天分异作用;国家制定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加剧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投融资体制导致了资金来源渠道的比重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别是经济增长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关键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各地区的经济市场化程度不同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21个省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出发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技术进步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生产性服务业FDI的技术进步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着正向促进效应,但该效应目前不是特别明显;而个体固定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了中国各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地区经济的进步效应存在着差异性,表现为东部地区总体上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且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总体上最小。就此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FDI在服务业内部所占比重,缩小生产性服务业FDI区域差异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的转型经济理论包括两种类型。激进转型理论主张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全面实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方案,其哲学基础是自由主义;渐进转型理论主张“边干边学”,分步推进,其理论渊源主要是演进经济学和保守的政治哲学;中国学术界运用国外的转型经济理论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中国改革实践进行描述和分析,但对中国改革实践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