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一种必要的素质,新闻敏感决定了编辑对新闻的采用以及上传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而且决定了新闻的意识和知识的分布(1)。"我认为,新闻的发布,记者必须先按事件的敏感信息的理解和信息传播服务的意义。广播新闻外宣工作要求广播新闻记者首先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觉和新闻敏感,善于运用好新闻敏感来采制的广播新闻,这样才能够让上传外宣平台的广播新闻抓住上级新闻编辑的眼,震撼听众的心,从而在新闻广播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地方广播新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地方广播新闻吸引听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本文试结合厦门广电集团新闻广播几年来的改革,对地方广播新闻的创新实践方式作阐述.  相似文献   

3.
广播新闻靠声音传播信息,也靠声音来感染、吸引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必须在"声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广播"声响"的传播优势,让"声响"成为广播新闻的主流,以"声"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使广播新闻能够"响"彻大地.  相似文献   

4.
新闻广播很多都是老的人民台脱胎过来。从名字上看,新闻广播是以新闻为主,可事实上却是新闻综合频率。音乐、交通、评书、少儿、戏曲等不同类型的广播频率越来越多,而一些新闻广播仍在搞板块节目、话题类节目,最后搞得新闻收听率和创收下滑。新闻频率就该做新闻,我们不可能给听众所有的东西,我们就给听众一件事,就是你要想知道今天发生什么事,就听新闻广播。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农业大省,全省人口80%居住在农村,农民听众是广播最庞大的听众群体。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市场农业转变。这种根本性的变革,不仅使广大农村呈现出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喜人局面,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新闻宝库。近年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坚持把办好涉农新闻广播作为搞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新闻广播如何贴近农民、服务农民、吸引农民、引导农民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强化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朋友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农民是最讲实际…  相似文献   

6.
调查显示,新闻是听众收听广播的第一信息需求。这也是新闻广播秉持“新闻立台”理念的优势所在。本文以北京新闻广播为案例,结合传播学理论和北京媒介市场实际,分析了其“新闻立台”的模式、理念和操作,对广播同人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广播领域正式推出节目主持人以来,主持人节目这种新的广播形式很快得到听众的认可和喜爱.十多年来,主持人节目正日益取代传统的广播节目形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节目主持人这种新机制的引入,才使传统的广播走出低谷,获得发展.主持人节目扩大了广播受传渠道.主持人节目一般采用直播形式,节目制作与播出同步进行,节目所传达出的信息在时效性上较传统的录播要及时得多.而热线电话等听众参与形式的广泛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信息反馈,使受传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和直接.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今广播传达出的信息很多都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听众.可以说,广播为大众服务的功能在当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仅就最严肃的新闻广播来看,近些年来,不少电台通过开设“新闻热线”、“新闻大哥大”、“新闻传真”等,使新闻更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增强新闻的可听性,赢得了听众.  相似文献   

8.
广播运用有声语言作为信息符号的特性决定了收听广播不如阅读报纸那样印象鲜明、深刻。加之听众在收听广播新闻的时候,不是专心致志的,往往一心二用,处于一种半收听状态,相当一部分声音信息被损耗掉了。这就要求广播新闻不但导语要起到吸引听众的作用,在层次的衔接之外还要辅以必要的手段来让听众明白现在是说别的事实了,才能使听众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下听清楚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对新闻有个整体的认识。因此,在写作广播新闻时,一定要为听众着想,要特别讲究提行分段的技巧和层次衔接的艺术。 一般来讲,广播新闻在段落划分上应该多一些层次,不要在一段内塞  相似文献   

9.
郅琳 《新闻采编》2004,(3):33-34
受众听广播的任何一个节目都有一定思维模式和思维类型。如果说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文艺广播,主要靠形象思维吸引听众,确立节目品牌,那么新闻广播就不仅要有形象思维,更要依靠逻辑思维,吸引听众,确立节目品牌。  相似文献   

10.
黄进 《声屏世界》2017,(2):53-54
广播要想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取得突破,就要采写"有趣"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新颖性贴近听众;采写"有料"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接近性吸引听众;采写"有胆"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打动听众;采写"有用"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服务性黏住听众.  相似文献   

11.
即时评:主导新闻广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和新媒体语境使新闻广播回归理性的自觉,从而诞生了新的节目形态——即时评。即时评是主持人或评论员乃至听众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作出简短评论的广播节目形态,一般由新闻事实+评论组成。电话连线是即时评的一个重要手段。即时评的新闻事实来源多样,大多为听众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即时评的美学特征在于短平快,是建立在广播本体及互动之上的评论节目形态。它将随着社会发展成为当代新闻广播又一主导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些变化既给我国的广播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广播新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再加上电视节目越来越好看。报纸的版面越办越活,广播新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广播新闻要摆脱这些困境,只有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可听性,才能真正吸引听众,赢得听众,才能保持其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所谓可听性,就是指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能力。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新、快、活"是各新闻媒体所普遍追求的,尊重听众的收听习惯,吸引听众收听兴趣,充分发挥广播的快捷、音响等优势,已成为新闻部每名记者的追求。口播新闻应强化新闻的现场感,更好地发挥广播新闻快捷的优势,满足听众在早间生活快节奏的状态中乐于相伴广播新闻,对所关心关注信息预知先知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郭成涛  倪恩泉 《视听界》2011,(4):105-106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注意力不可能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广播因伴随性传播特质,多数听众处于“半收听状态”:吃饭、谈天、做家务等干扰因素很多。对江苏新闻广播早晚黄金时段的板块节目《新闻早高峰》、《新闻晚高峰》而言,科学编排、创新编排是吸引听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新闻信息纷繁复杂,如何根据自身节目定位,扩大新闻取材范围和信息量,在言之有物的前提下,将新闻节目编排得流畅、有序,持续吸引听众注意力,是广播新闻编辑要时时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广播综合性新闻节目如何灵活编排、提高新闻竞争力,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广播媒体已进入“栏目时代”,组合式新闻、热线节目等,提供的集成式信息,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当今社会,记者单篇稿件提供的信息,在广播中是无法满足受众需求,而栏目提供给听众的主题式集束信息,能使受众在较短时间获取所需,而栏目受众的忠诚度也更为固定和提升。如何加强新闻广播栏目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7.
信息社会的传播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迅速膨胀,信息设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这也给广播新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利用广播新闻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听众,广播新闻的写作成为了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以听觉吸引听众的,近几年面对多种媒体的竞争,广播媒体生存也面临着危机。改进会议报道方式可以为新闻广播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一、起点要高,落点要实,办出好听的节目。 在县级报纸、电视、广播3家主要新闻单位的竞争中,广播要发挥其竞争优势,必须凸现时效快的优势,实行滚动播出。县域重要新闻、百姓关心的信息,让听众首先能从广播中获得;同一事件的报道,能让听众觉得是广播好听。所以,县级广播节目策划者,要办好节目,首先要做到:起点要高,落点要实。 县级电台的最大听众群是农民,所以,要把新闻节目努力办成让农民喜欢爱听的节目。对广播新闻的采编播人员来说,必须从新闻的语言、新闻的  相似文献   

20.
<正>作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新闻作品的采写制作,最终形成广播现场短新闻。该新闻具有较高的价值,凭借广播进行播放,达到传播的目的。要想真正写出一篇有文采、有分量、有韵味的作品,实属不易的一件事,本文从广播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艺术入手,结合自身的写作经验,谈谈现场短新闻的新作艺术,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一、广播现场短新闻广播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问题的形式之一,迎合了听众求快、求短、求新、求活的普遍心理,以真实的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