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书祥 《学周刊C版》2010,(4):148-148
1.本诗排在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读书有方”的首篇有鲜明的读书指导作用。它强调读书学习与亲自实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黎思丹 《小学生》2011,(3):16-16
1认清原有学习方式的弊利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靠书本,二是靠实践。书本知识是人类的间接经验,实践可以获取直接经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学习的方式就是以书本为主,一提起“学习”,就是“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  相似文献   

3.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读书遍数多了,其中的意义就自然会显现出来。这句话为中国历代名家所推崇、称道。然而笔者不敢苟同,读书千遍,其义真的能自见吗?如果读书只强调“量”而不重“质”,读只是机械地念而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终究是不会有所得的。故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而我们在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刻领会书本知识的内涵,真正将书本知识读“活”。  相似文献   

4.
青春年华须勤读扬州大学中文系顾黄初作为一个现代人,为求知而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然而,最需要读书、读书效果最好的,却是在青年时期。作为一个教师,为育人而读书,也是无止境的事。然而,最需要读书、读书效果最好的,也是在步入教坛不久的青年时期。语文教师,是以...  相似文献   

5.
陈白沙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教育,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白沙先生首先从大教育的层面上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为己之学”,即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和理想,其内容是“立诚”、“明善”,确立道德素质教育在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发扬内在的德性之知,同时,白沙先生也强调书本文化知识教育对道德教育的辅助作用,在求知方法上,用反省内求的方法显现道德知识,用知疑、循序渐进的方法获取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认知与践行存在一些问题。“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突出认知能力与践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知识素材与实例素材相结合,教学方法应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教学实践环节须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考核办法宜理论考核与操行考核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的一种手段。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朱熹的读书方法就有“口诵心惟”法。他强调:“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要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这样便可“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元整组教学是时下很重要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整组导读、聚点探究、整组提升”的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结构和实施板块。“整组导读”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感知本单元学习内容,了解单元专题学习目标,孕育求知欲望,激发深度阅读期待,为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打下基础。“整组提升”意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深化收获,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教材在每册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如何用好“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在“篇”中得法,“本”中实践,最终自主阅读同类书籍?笔者现以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介绍“篇—本—类”的联读教学策略。一、“篇”中得法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所在的第二单元是外国文学名著单元,其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旨在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  相似文献   

10.
中学阶段,学生在课内课外通过一定量的阅读,遂渐积累了不少语文知识。随着学生书本知识的增长,中学语文教学就迫切需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这里的“学以致用”,主要是指如何将阅读与写作实践挂起勾来。在学习阶段,“读书破万卷,”其目的还是为了“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观。强调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各科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联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举兴趣。  相似文献   

12.
你看到本的题目也许会感到奇怪。大凡人读书,都是为了求知需要和感情上的满足,因此谈论读书的章都叫人读好书,提倡有目的地读书。这“不为什么而读”似乎不近情理。但这里说的也许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3.
关注隐性知识学习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让学生学以至用,具备较强的生活与社会实践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迫切任务。相信借鉴已被信息研究领域较为广泛运用的知识分类方法,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现《纲要》所提出的加强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联系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今日教育》2007,(4S):15-17
教师是有知识的人.当然“乐于求知”“恐于无知”。教书先生要教好书,当然要不断地读书。读书是一个知识分子享受幸福的经历。 然而.当人类业已进入一个知识爆炸、信息膨胀的图象时代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意义的读书?读书是否仍旧是知识累积的惟一途径?图象时代读书的目的、动力和依据究竟何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不论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现在学生所经历的小学、初中教育,都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考核是以学生对书本知识记忆的多寡来评价的,即要求学生读、背、记。而且这种“掌握”还是建立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的,即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典型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根本没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受这些来自传统的、社会的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摇摆不定,最终又走上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技能培养的“应试教育”的老路。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操作人员。为什…  相似文献   

16.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年小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的确,人都必须学而知之,读书是求知的必由之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陈白沙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教育,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白沙先生首先从大教育的层面上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为己之学”,即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和理想。其内容是“立诚”、“明善”,确立道德素质教育在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发扬内在的德性之知,同时,白沙先生也强调书本文化知识教育对道德教育的辅助作用。在求知方法上,用反省内求的方法显现道德知识,用知疑,循序渐进的方法获取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8.
读悟法是中国古代经典读书法 ,它是一种强调熟读 ,读中求静 ,静中求悟的读书方法。我们从现有资料了解到的古人不断吟诵、像念经式的读书方式便是此法的运用。“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是对这种读书法最通俗的解释。读悟法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它强调熟读 ,要求“书读百遍” ,要求“熟参”。中国古代学者中 ,强调这一点的 ,最典型的要推宋代严羽。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 :“先须熟读《楚辞》 ,朝夕讽咏以为之本 ;及读《古诗十九首》 ,乐府四篇 ,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 ,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 ,如今人之治经 ,然后博取盛唐…  相似文献   

19.
丰收 《新读写》2011,(4):40-43
“凭自己的高兴读书”,先求乐,后求知,追求的是读书的“情趣”,收获的是事业的“精微之道”,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20.
读书贵有疑。宋代学朱熹认为:“读书无疑教须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